文档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知行合一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9KB
约7页
文档ID:210635765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知行合一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_第1页
1/7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知行合一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和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关键教代会、学代会、理事会等,都可以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咨议、监督、批评和建议,但都不应该有超越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权力所有这些组织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民主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成分,但是,都不一定是最终决策意见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这一点,是《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也是大学进行内部管理必须明确的在培养方案和学术评价(职称评定、教学和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学校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发挥着实质性决策作用,但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也可以根据非学术理由,行使否决权  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点是处理好重大事项党委集体决策和校长个人负责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决策机制,有利于集中学校领导的集体智慧,避免由于校长或者书记个人独断专权而造成重大失误具体一点看,这又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关系:  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责分工与权限划分,有时候很难泾渭分明,一清二楚因此,两个人工作中的相互尊重,默契配合,相互补台,就极为重要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两个人能够做到“性格相容、理念相通、相互坦诚、高度信任”,那就不仅仅是书记与校长个人之大幸,更是学校工作之大利。

性格相容,是指能够从大局出发,彼此尊重,相互包容,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理念相通,是指对人和对事的大判断基本一致,经常可以不谋而合,或者一点就通,这非常之重要,是避免重大分歧、内心愉快合作的基础两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意见一致,但是,如果能够相互坦诚,有什么都说出来,彼此充分信任,不互相猜疑,那么,就完全可以求同存异,相互理解、体谅和补台  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关系按照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所有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即“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实行票决制,一人一票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并通过主持校长办公会处理这些事项校长在校长办公会上具有最终决策权,这是校长负责制的主要体现因此,办公会与党委会的关系,本质上也就是校长与党委常委会的关系  校长与党委常委会的关系党委常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在决议形成之前,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可以彼此争论;而在按照程序形成决策之后,就只能有一种声音校长无论是作为副书记或者常委,在常委会上,都不具有超越其他常委的决策权力校长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服从常委会的决策。

通常,在常委会成员意见严重分歧时,不应该匆忙决策但是,万一出现了常委会多数人做的表决意见与校长的意见相左,校长在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要执行常委会的决议  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会引发突出的问题  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是依法治校校长(当然也包括书记)不能具有超越国家法规的权力,也不能具有超越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力依法治校,需要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但首先是校长和书记的垂范校长应该把自己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而把钥匙放到常委会手上,放在法规制度的框架下,放到群众监督的阳光下在涉及到招生、招聘和基建等重大问题方面,绝不能滥用权力;在一般的行政性管理事务中,也要有强烈的依法治校意识,严格依规办事此外,还有两个方面,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容,但却是大学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密切相关这就是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问题  教授是大学的主人,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授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就是围绕办学方向,为教授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必须尊重教授们在学术问题上的话语权和意见在培养方案、教学方案、研究项目和各种学术性评价方面(教师招聘、研究生招考、学术成果评审、职称评定等等),均应以教授们的意见为准。

不过,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与学术有关,但在实际中却无法依靠学术权力决定,这主要是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道理也简单:学校资源总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教授的期望学校在科研用房(用地)、研究生招生指标、进入指标、晋升教授指标等等方面的分配问题,就属于这样的问题新学科的生长和布局,也无法让现有的教授投票表决  民主管理,是个习惯说法,实际上是指师生群众参与民主决策过程,并对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实行民主监督相对于学校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民主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上下沟通和形成共识的过程,监督和推动落实工作的过程  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识问题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理念认识转化为实践  首先,明确定位,坦诚沟通,处理好与书记的关系任校长之前,我在一个研究机构同时担任党政一把手长达10年这不免在领导风格和决策方式上,形成了一些惯性和定势这都需要进行调整上任之初,我与书记进行了长谈,两个人形成了共识:校长和书记的团结共事,是领导班子团结的基础,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搞好党政团结,争取成为党政团结的典范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沟通。

这种沟通,是经常性的,两个人的办公室互邻,工作时随时沟通;如果出差在外,也一定经常联系这种沟通,也是坦诚的,尤其是有不同看法时,直接表达,不加隐瞒这种沟通的主要效果是:一是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从而也推动了常委会上的决策效率;二是对于有较大分歧的事情,能够事先相互了解,从而暂不提交常委会,避免了常委会上的争执,也有利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三是这种成为常态的沟通,也不断加深了相互信任这种信任极为重要,校长和书记的工作是分工不分家的,经常需要“越界”:如校长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工作,书记也需要关心学院层面的学科发展问题有了信任,就不猜疑,就更有助于补台  其次,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处理好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关系哪些事情属于“三重一大”,需要党委会讨论决定,哪些是其他事项,可以由校长办公会决定,上级文件都有所规定,但在实践执行中有时并不很容易区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学校可能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即召开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来决定学校的所有比较重要的事项这种安排的主要好处有三:一是不用区别哪些事情该上党委会研究,哪些该上校长办公会研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种种矛盾;二是学校所有的党政领导,都知道学校层面决策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因而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配合;三是也避免了大部分常委会成员和校长办公会会成员的重复开会,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在学校班子会议上,尤其是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班子成员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意见表达事实上,我们的班子会上,也经常出现激烈讨论和争议的情况,这包括班子成员之间的争执,也包括班子成员与校长或书记的争执这种争执,是对事不对人这种健康的民主氛围,保证了集思广益,使得决策更为科学,更为周到,更为可操作会上的多个声音,也确保了会后的一个声音  第四,全职投入任校长之前,作为一个重要农业政策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我的绝大部分精力,是用于研究工作,包括领导整个机构的研究工作和做自己的研究工作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自己的研究工作,不免有可惜之感但是,几经考虑,我从当校长之初,就做出了当个专职校长的决定,也就是说,不申请任何项目,不招收研究生把自己个人专业问题的研究,只限于对最重要的政策性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而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对高等教育管理规律的研究上,并且力求转化为学校的改革实践近年来,自己与书记和班子成员一起,推动学校在人事招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本科生教育教学制度、研究生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另外,由于全职投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问题,推动工作,也使得与书记之间,更能形成共识,更能发挥好校长的执行力,落实常委会的决定更到位  此外,在发挥教授学术权力方面,除了显而易见的培养方案制定、研究生招录等方面之外,学校突出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人员的招聘权学校对学术人员的招聘,实行严格的两级评审: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专家委员会进行面试答辩只有通过了学校专家委员会2/3以上人员的同意,才能被聘用第二,职称评定权第三,各种项目申报和评选推荐权这些项目基本上是来自上级各个部门,主要可以归纳为:优秀人才与团队、成果以及项目等三大方面的评审  在校园民主管理方面,学校既重视传统的方式,也积极探索新的更有实效的实现方式重大问题决策(职称评审规定、本科生教育改革方案、十二五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办法、作息时间调整、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等等),均利用校园网络和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在听取群众意见方面,除了传统的渠道如教代会和学代会等之外,还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校长信箱机制其实质是一个公开的校内网络沟通服务大平台所有的来信和回复,都是公开的来信实行实名制,回复主要是由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完成。

校长和书记等校领导通过这样一个校长信箱,可以了解师生们关心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并督促有关部门回复这个校长信箱机制,有力促进了校园民主和监督,真正实现了:每天都是见面会,每天都是座谈会,人人都能参加,时时都能发言  从5年多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于如何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校管理体制,各国不同,没有完美无缺的模式同一管理体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是要靠人的努力美国实行同样的校长负责制,但是,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很不同校长如何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处理好与院长的关系,也是挑战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大体相同,但是,高校的办学水平却相差很大,其中的世界一流大学,最多也不过百分之几所以,我们不应把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差距,归因于实行了与美国不同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我们应该建立我们的制度自信  2.校长和书记都必须出以公心出以公心,是校长与书记团结共事的最重要基础任何一方存有私心,都可能造成问题如果一方有私心,双方还能够团结一致,那可能不应该叫团结了,而是无原则的迁就或者纵容了不能有小私,也不能有大私这里的大私,就是校长个人的研究团队校长如果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并且在学校资源配置时过于关照自己的团队,那就会造成很多问题。

  3.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当校长,要有担当精神担当,就是依法抬校,严格要求,严谨做事,宽厚待人不能当牺牲原则的老好人在矛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而不是躲避矛盾,更不能推诿矛盾,尤其是不能推给书记对于副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充分信任,支持他们工作,尤其是支持他们依法治校;对于副职难以解决的矛盾,就要揽过来,亲自出面解决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校长与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能够精诚团结、同甘共苦,那么,工作中再累再难,也会很愉快、很满足的  4.要当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发动机校长要想事,要研究事,要做事,要成事校长要勇于进取,同时要脚踏实地,做实事,求实效既不能守摊子,混日子,也不能急功近利,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推动改革,要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和校情,制定出可操作的、有长远发展实效的改革方案  5.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在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显著进展专任教师人数在“985”高校中排名在第35位左右,而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在《自然》与《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6位左右;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学科数量有6个,在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