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共2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0615408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关系,教育史上存在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争论,这也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分歧之一。(1)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当作过程的目的和结果。)教师中心论把教师放在绝对主体的地位,片面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压制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2、的地位的认识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学生中心论”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同时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育过程就不应当由教师直接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学生中心论极为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认为主要是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才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主张教学应尽力排除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外部条件,创造一种能最大限度允许学生

3、做出个人选择并主动活动的教学环境。)学生中心论把学生放在绝对主体的地位,片面强调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教师中心论强调教育活动要以教师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中心论强调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抹杀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而都是错误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建立在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同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排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充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培养目标。而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是教师自发诱导、鼓励帮助的

4、结果,亦即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二、双主体观“双主体观”的提出,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一次回归性认定。但这种回归,绝不是简单的身份的重新认定,而是在“双主体角色互换”背景下的崭新界定。“双主体观”认为,教育教学活动分为“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在“教”的对象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是他设计、塑造的对象,学生与教育的内容一起构成教育活动的客体;而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所必须的条件和客体之一。三、“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他指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

5、那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师生学习的对象不是预设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探究的,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课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多尔不仅仅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还是一个“领导者”,但是作为学习者团体中是一个平等成员。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还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是平等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