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

上传人:红*** 文档编号:210614367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三、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导词

2、: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二、进行新课。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3、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教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小提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提问: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由王

4、维原诗所表达的情感过渡到具有更多情感内容的琴歌-阳关三叠。过渡词: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相同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的上是精品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欣赏阳关三叠知识点:“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三叠”-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

5、下两个阕。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先听蒋大为演唱的第一叠,然后再完整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设置问题: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对比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部分片断。()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

6、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之为“合”句。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结构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下半阕开始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激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行形成对比。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

7、”-惜别)()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问题: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 12下一页?(“噫”-感叹)、评价()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自己意见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如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这首歌在唐代非常流行,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

8、里唱阳关。”-李商隐“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白居易同时播放管子演奏的阳关三叠。()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知识链接和创作()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联想有关古诗词,当然这些古诗词要和音乐有关系。教师的准备:赠汪伦-李白,琵琶行-白居易。语言是不能解释音乐的,但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描绘(描述)的。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抽象的音乐,我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一绝。()请同学们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送别”或“离别”的场景,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回想以往学过或听过的有关音乐作品。教师的准备:送别李叔同词奥德威曲送别- 上一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