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晰弗洛姆的“逃避机制”略晰弗洛姆的“逃避机制”摘耍:逃避机制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形式,其概念涉及的是潜意 识,并通过理性化和性格特质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作为精神及心理分 析家的弗洛姆在研究自rti对现代人的含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文从 逃避机制的产生,内容及解决途径方面阐述自rti对现代人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姆自由逃避机制 自由一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究竟什么是自由,人们是否拥有真正的自市,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些都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 心理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对于自由问题的探讨是弗洛姆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课题,在他看来 自由本是人人都向往的一种幸福,但是现代人却处处逃避着自由,对 于这一悖论的出现,弗洛姆在其人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 探讨,并提出了人们逃避自由的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弗洛姆所阐 述的理论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一、逃避机制产生的原因弗洛姆认为逃避机制是一种人面对自rti时存在于潜意识的想要逃离 的心理机制,“现代人如此迫不及待的想献出自己的自由,其热情不 亚于当初那些为自rti而斗争的先辈们,现代人不但不向往自由,反而 想法设法的逃避它”,为了找出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弗洛姆从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逃避自由的机制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考察,他认为当人还处在“始发纽带”之中时,人是没有 自由可言的,但是当个人从原始纽带中脱颖而出时(即“个体化”进 程),自由随之被获得,但弗洛姆把这种自由称之为“痛苦的自由”, 因为当人一旦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就意味着他不再享有“始发纽带” 提供的庇护,随着个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它与自由之间的矛盾也日 益凸显出来,个体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一方面意味着人的力量的增长和 其人格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就是个体化进程与自由化的矛盾面, 使得人逐渐丧失了 “万物与我为一”的统一感,这自由的重负既让他 无能为力又让其心生焦虑,于是人开始要求有所归属,只有找到新的 可以给予安全感的纽带,才能在思维上打破对生命的疑虑,他才能真 止站立为一个大写的人,于是人借着这种逃避进入了社会,但是社会 真的能代替“始发纽带”给予人安全感吗,弗洛姆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从人与社会的关系链中一一驳斥了这种的想法,告诉世人“始发纽 带一旦切断,便无法重续。
乐园一旦失去,便无法挽回”,因为他看 到了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发展的严重掣肘,其具体表现为“异化”,异化在弗洛姆那里是一种心理上的现象,“异化的概念是 基于人的存在与他本质的区别,是基于这个事实:人的存在与他的木 质相疏远,人在事实上不是他潜在地所是的那个样子”①正是在这种 疏远感中,人与自己脱节,像在体验别人或是别的物体一样体验着自 己,现代资木主义的经济制度使这种异化无孔不入的渗透到社会的各 个角落,“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我们可以使 用“个人”这个词的古希腊的对应词),这些原了微粒彼此脱离,只 是各口的利益和相互利用的需要才将他们联系在一起”②,于是,弗 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的前言中说,现代人虽然摆脱了前个人主义 社会的束缚,却未能真正实现自我积极意义上的自由,人从自然的束 缚中脱离出来,成为高呼着“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口号区别于动 物的人,但是却又措不及防的落入异化的社会这一牢狱枷锁Z中,使“许许多多的人在令人难以察觉的绝望状态下生活”③,个人的无力 孤苦、恐惧不安并没有因为灯红酒的娱乐,升迁发财的理想而比前人 们减轻哪怕一点点儿,人们依然无法承受自由带来的沉重负担,孤立 个人的不安感是逃避自由机制产生的根源。
二、逃避机制的内容 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的机制产生于人放弃独立自我,欲使自我与自身Z外的人或物结合为一体的倾向,目的是获得独自个人所无 法获得的力量,即寻找“继发纽带”代替“始发纽带” O 逃避 口由的机制在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表现形式为施虐-受虐倾向, 即渴望臣服或主宰的冲动,在弗洛姆看来施虐和受虐并没有本质上的 区别,施虐狂希望对方能像“陶工手中的泥土”那样,不敢反抗任凭 其摆布,达到对弱小者完全统治的冃的,而受虐狂则通过成为比他强 大的某人或某物的依附而体验到与他所屈从的对象的同一性,从而克 服其个体生存的分离性,这种形式同样以放弃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为条件,因此弗洛姆分析指出施虎和受虎自于同一种性格结构,都是 以放弃个人口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方式来获得“共生”的冃的 弗洛姆在施虐-受虐的基础上还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虐待倒错和破坏 欲前者产生的原因在于这种现象被认为证明了苦难和软弱是产生冲 动的冃的,但事实上,更确切的说受虐倒错的冃的在于性快感,即由 无助和软弱等肉体束缚所引发的兴奋和满足,而受虐倾向主要是指精 神上的受虐待,施虐倾向多与破坏欲相交织,在施虐欲望受阻的情况 下会产生破坏倾向,其强弱视整个牛命受阻的程度而定,他认为焦虑 和挫折是破坏欲的两个来源,文化上的禁锢增加了这一欲望发生的可 能性。
逃避自由的机制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被称为迎合机制,乂称“强制机械机制”或“机械趋同机制”,即人主动放弃自我, 按他所在的那个社会的文化模式所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人 们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弗洛姆认为有这种倾向的人他们的原始活动 常常被伪活动所取代,因而原始自我也被为自我所取代,他们由于内 外在的压力,不得不将自己的人格塑造成被期待的人格,借此摆脱孤 独和微不足道的感觉,但是这种放弃个人独立人格,放弃个人完整性, 成为万千没有独立意识思想的机器人中的一个的代价是迷失了口己, 杲化了灵魂 三、逃避机制的解除 弗洛姆认为消极的自由带來逃避机制的产生,但是他也同时坚信在自由扩大的过程中还有一 种积极的自由存在,人在积极的自由面前没有重负感,因为积极的自 由是以实现人恢复人的自我为目的的,个人通过自发的活动积极的与 世界发生联系就不会再有是一个孤立的“原了”的感觉,这吋生命只 剩下最木质的意义,即生存活动的本身 劳动是自发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这里的劳动是指…种创造性的活动,弗洛姆强调这种创 造性的劳动不以占有为而以自身存在为目的,这样一来作为阻碍人向 口我回归的贪婪,嫉妒和懒作等恶习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当人 冋归到自身并长久的保持着自己的完整和独立时,他就再也不用到外 面去以畸形的方式去寻找庇护,因此弗洛姆相信“劳动是人的自我表 现,是他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表现,在这一真止活动的过程中,人使 自己得到了发展,变成了人自身,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即产品的一种 手段,而且就是目的本身,它是人的能力的一种有意义的表现,因此 劳动带來愉快”④ 四、总结 对于弗洛姆关于自由问题的探 讨及其所由此提出来的解决方法历来争论颇多,褒贬不一,但是历史 总在辩证的过程中向前不断发展,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有争议性的理论 我们更应该辩证的去认识和思考,弗洛姆从人本主义出发,对现代个 人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寻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根源,从而引起人 们对现代自由状态的深入思考,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自由理解的层次。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注解 ①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纽约1979年版,第47页 ②弗洛姆:《健全的社 会》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8年版 笫144页 ③塞西尔、安德 鲁斯:《返璞归真一一重凹美好的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 1页 ④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复口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