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338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 6.职业教育国家和上海的规划纲要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着眼于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上海的规划纲要在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融合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要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协调发展,突出了在岗职工自我成长及职业生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举措上,上海与国家的规划纲要发展步调基本一致,如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鼓励企业创办职业学校或进行职业培训,要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部分融合并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等措施。此外,国家规划纲要还特别

2、关注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要促进农、科、教结合,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但在如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声誉问题上,两个规划纲要都鲜有良策。7.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一般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对象所进行的教育。国家规划纲要中将特殊教育定义为残疾人教育,而上海的规划纲要则将其定义为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即既包括残障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应该说,上海的定义更为准确。国家规划纲要还指出,要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注重特殊儿童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以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并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上海规划纲要则具体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新体系。国家规划纲要还强调

3、,政府要通过建立特殊学校和相应的教师队伍来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但笔者以为,如果把特殊教育的对象仅限于在封闭式的学校内进行,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有可能阻断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并导致他们与正常世界的渐行渐远。国际社会正在提倡的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旨在强调特殊儿童应像正常儿童那样受到社会的接纳。因此,上海规划纲要提出随班就读及开设特教班的举措就有利于特殊教育的推进,而对超常儿童的关注,则更是上海规划纲要的一大特色,为超常儿童提供加速式和拓展式的教学,并让每一个超常儿童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正体现了上海规划纲要在序言中所强调的“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与理念。8.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

4、国家规划纲要为提升教育质量而强调的一项保障措施。纲要提出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其三要强化教师教育体系,其四要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可以说以上几大问题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对此,上海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注重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指出学生需要因材施教,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必须尊重其自身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规律等。国家和上海的规划纲要也都非常强调师德建设,并认为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举止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语言,并且这样的教育语言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渗透性和影响的长期性,所以上海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

5、感染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受社会商业风气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也大不如前。国家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这样的举措很具实际意义,但如何具体操作还需深入研究。关于教师待遇问题,国家与上海规划纲要也予以重点提出。特别是国家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以及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的举措。这一措施对于城市教师可能还有一定吸引力,但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可能就意义不大。那里缺师少教,能否把优秀教师留下来是首要问题。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纲要都指出了要增加教师的职业流动性,如国家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

6、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的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上海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在区域内实行教师的合理流动。这些政策举措对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9.教育信息化国家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同时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标准。由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纲要中特别强调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优质信息资源的开发。而上海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因此上海规划纲要更强调信息的公开、整合和合理利用,同时还提出要加强

7、信息技术的伦理和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机对话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上述举措无疑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当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技术层面的发展时,适时地提出信息化的伦理课题,实乃为防止教育技术至上主义和功利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归根到底,教育是有生命的活动,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生命律动和色彩的人,而不是高明的技术操盘手!体制改革的比较众所周知,要将教育的核心理念真正转变为具体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良好的体制及环境是关键。国家规划纲要与上海规划纲要都对教育体制改革予以了充分的强调,不过由于两个纲要的核心理念与战略主题的不同,也导致了国家纲要与上海纲要在体制改革方面的不同特点。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国家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

8、体制提出了6项改革目标,其中又把人才工作放在了首位,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而在培养何种人才的目标问题上,国家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观点。与此相对,上海规划纲要对人才的定义是,每一个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的人。在如何培养的问题上,国家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而上海规划纲要虽未对此进行单独论述,但整体性地把每一个学生的追求及个性发展与上海市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统一起来,力图激发受教育者的个人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最终成为促进上海城市发

9、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创新人才。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是人才评价与选拔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国家规划纲要中指出,考试招生制度要从完善中等学校考试制度做起,要逐渐完善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并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来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上海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对考试制度的改革精神也提出了“在建立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在若干高水平大学探索实行独立考试、自主招生的办法”;而在大部分本科高等学校实施“联合统一考试、自主择优录取”的制度;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实行“综合评价、注册入学”的制度。这也可以看作为

10、是上海市对国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政策规定的具体贯彻落实。换言之,考试制度的多样化适应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同时也改变了单一性考试制度带来的人才培养机制僵化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规划纲要对造成应试教育助推器的高考,仍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这也致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然只能以“独立考试、自主招生、择优录取”等一时性的办法来做一些非彻底的调整。关于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国家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同时改进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考试,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初中就近入学高中进行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将缓解“择校”的矛盾,但笔者以为,择校主要是要择学校的特

11、色,而不是择升学率。因此,这仍然不是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法。上海规划纲要在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优质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计划按不少于60%的比例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完善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制度”,这一举措有利于缓解因择校而引发的公平及均衡的问题。国家规划纲要还强调要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方法,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实现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在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方面上海规划纲要并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但对非本市户籍常驻人口子女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但也要注意的是,对满足何种条件才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

12、题还缺乏具体说明,因此可能在操作上会遇到困难。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和上海规划纲要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家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而这一制度的重要内涵就是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其次还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小学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规划纲要所要建设的现代学校制度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而这一制度建设的关键则是要调整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至于关系的调整又需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的行政改革来逐步完成,因此这将使得国家规划纲要无法在短期内加大力度完

13、成这一改革。对此上海规划纲要则主要对公办中小学、公办高等院校及民办学校的治理结构提出了改革要求,不过其改革重点也仅局限于学校内部体制。但上海对学校治理结构的改革探索也不乏可行性,如鼓励公办中小学“精简”学校管理机构,公办高等学校建立多方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民办高等学校设置董事会,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行使决策权等。4.办学体制改革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仅靠政府或公办教育已不能满足民众不断增加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因此国家规划纲要在办学体制改革中指出,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

14、发展的格局。”无疑,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将丰富与拓展我国教育资源,因此国家决定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以使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和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规划纲要还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但无论是哪种教育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对此上海规划纲要也在办学体制改革上提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要有序竞争、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还强调对民办教育的功能、类型、层次、结构及比例等进行合理定位,并对民办教育事业做到整体规划。扶持民办教育首先需要解决民办教育的资金问题,其次是使民办教育合法化,以促使民办教育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由此,国家规划纲要在大力扶持民办教

15、育的条目中指出,要“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在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中则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上海规划纲要则具体提出,建立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共同参与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与资助力度。关于民办教育合法化的问题,上海规划纲要提出要“明确民办学校产权归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实施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方法”。5.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同时也可以解决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所谓简政放权,就是要求中央向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则是要求政府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同时还需规范决策程序,以使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国家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及创新点有两个,一是“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二是“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