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1693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国内蒙元史研究综述 2002年国内蒙元史 研究 成果甚丰。就笔者所见,出版专著五部,论文百余篇。论文集方面有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元史及民族史研究集刊第十五辑(以下简称集刊十五),其中收录元史方面文章16篇。中华书局出版了杨志玖先生的论文集陋室文存,系杨先生往年著作汇集。此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晓欣点校的宪台通纪(元代史料丛刊)。工具书有邱树森主编的元史辞典,由山东 教育 出版社出版,全书将近274万字,是元史方面最全、最新的一本字典。该年八月在南京大学召开了“纪念韩儒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元代 政治 与 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元代政治与社会及相关 问题 展开了热烈讨论。现

2、就笔者所见,将2002年度元史研究的主要 内容 归纳如下。一、政治制度 法律 与军事1、政治。王颋龙庭崇汗元代政治史研究(南方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一书,汇集了16篇作者已发表、大多是未发表的有关元史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分封立王、机构沿革、军队组织、家族兴衰、延祐立储、天历争位等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许多篇章都极有价值。朱帮全、赵文坦蒙古国时汉人世侯与蒙廷、燕京行台、达鲁花赤的关系(齐鲁学刊第5期)指出,绝大多数汉人世侯都忠实履行了蒙廷规定的纳质、助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等义务;燕京行台统辖、监临中原诸郡,汉人世侯听命于燕京行台,出征纳赋;汉人世侯与达鲁花赤的关系普遍不协调,经常发生矛盾。

3、赵琦大蒙古国时期的诸王与儒士(内蒙古大学学报第2期)指出,大蒙古国时期(12061271),一些蒙古诸王出于统治需要,任用儒士为他们服务。如以儒士充任怯薛宿卫、投下官员、家庭教师等。儒士与蒙古诸王的接触,对蒙古统治阶层了解中原文物制度、改变他们的观念,进而促使他们逐步改变对中原的统治方式都产生了一定 影响 。何志虎“ 中国 观”在元代的转换(内蒙古师大学报第5期)指出“中国观”在元代,无论其地域意义、人民意义、文化意义还是主权的行使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他政治方面的文章有吴柏春试论忽必烈的“汉法”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吕九卿简论元朝的治国方略(洛阳大学学报第1期)等。2、制度。张帆

4、元朝诏敕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一文从内容分类、制度演变、起草机构三个方面,对元朝的诏敕制度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元朝的诏敕,主要包括诏书、圣旨(或玺书)、册文、宣敕(或制敕)四大类,其中前两类最为重要。在颁发诏敕时,要使用至少两种文字,通常是八思巴蒙古文和汉文。因此在起草后,还要经历一个翻译过程。有时是用汉字起草,再译为八思巴蒙古文;有时则是用蒙古文起草,再译为汉字。这使得元朝的诏敕颁发过程比前代王朝更为复杂,因而分别设立了翰林国史院和蒙古翰林院两所诏敕起草机构。在具体写作上,元朝的诏敕并未完全继承前代王朝的精致特色

5、,内容趋于简单、质实。这方面的特征对以后明、清两朝有所影响,在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常朝”就是臣下定期朝见君主,议论政务之意。是秦汉以来国家最高政务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李治安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 历史 研究第5期)一文指出,元代虽无固定的“常朝”,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大臣参与的御前奏闻,是常见的中央最高决策形式,故可将元代的御前奏闻视为一种特殊的“常朝”。与汉族政权的常朝相比,元代的御前奏闻具有时间、场所不固定的特点,这是因蒙古统治者在部分吸收汉法的同时仍较多保留了传统习俗而形成的。王敬松元朝的廷辩(民族研究第3期)论述了元朝廷辩的大体情况、特点及意义。指出廷辩是元朝

6、特殊的政治运作方式和决策形式;廷辩的举行、结果的认定和最后的处理都由皇帝决定;廷辩是蒙古民族性在统治理念和方式上的体现,是蒙古旧制在元朝的延续。默书民大蒙古国驿传研究二题(集刊十五),从建立和使用两方面对大蒙古国时期的驿传制度进行了论述。监察制度方面的文章有关汉华元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述论(江汉论坛第3期),对监察官员的选任方式、选任条件及宪官的考核与升转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论证。李文以元代监察机关架阁库述略(档案学研究第1期)探讨了御史台及行台所设立的架阁库及其管理制度,并对其架阁库的规模、方位、管理制度、官员设置与选任等作了阐述。此外制度方面的文章有张帆金朝路制再探讨兼论其在元朝的演变(燕

7、京研究院编燕京学报新1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赵军英论元朝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邵阳师范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第4期)等。3、法律。沈仁国元代反赃贿法述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一文,揭示了元代反赃贿法的产生和 发展 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为雏形期、初步确立期、确立与调整期、补充与完善期四个阶段加以讨论。尚衍斌、华玉芹关于元朝财产继承若干问题的探讨(集刊十五),分别探讨了妇女、赘婿及儿、侄的财产继承权问题。指出元朝的财产继承法律仍然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工具,仍然没有摆脱宗法血亲观念的影响;案例的判决往往依照旧例,缺乏系统性。张群元朝烧埋银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

8、第6期)和论元朝烧埋银的起源(历史教学第12期)认为烧埋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具有适用范围广、立法水平高等特点,并对其源于“烧饭”说提出质疑,认为蒙古早期命价银习惯法才是其真正源头。田莉姝论元朝法制的民族特色(贵州民族研究第1期)从立法、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方面 分析 了元朝法律制度的民族特色。4、军事。瞿大风、崔树华元末统治集团对山西地区的争夺及其作用(蒙古学信息第2期)论述了元末察氏与孛氏两大军阀集团、帝党与太子党、元廷与地方军阀在山西地区的争夺,以及山西地区在这些政治、军事争夺中所发挥的作用。毕奥南元朝的军事戍防体系与版图维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论述了元朝的军事戍防

9、制度。认为稳定统治要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来实现。元朝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虽曾尝试以实行汉法来解决问题,但统治者过于迷信武力,一味镇压,最终导致元朝统治崩溃。方骏元初亚洲征伐战争的对内影响(集刊十五),从征兵、造船、聚粮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变等方面论述了战争在国内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世祖时期的海外征伐战争,对元朝国内的政治 经济 有害无益。5、农民起义。雷喜梅“普”字号教徒与蕲黄红巾军宗教势力的兴衰(武汉文史资料第7期)通过对蕲黄红巾军中“普”字号人物的考察,指出蕲黄红巾军的兴起得益于元末的宗教运动,“普”字号人物是教主彭莹玉直接发展起来的教徒,起义爆发后,他们直接参与了最初几年的军事领导

10、和作战指挥。吴海涛刘福通为何首义于颍州(安徽史学第2期)认为刘福通首义于颖州的原因有三:刘福通是颖州人;当时颖州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白莲教徒较多;当地人民特别具有勇于反抗压迫的传统。二、经济赋税。吴志坚大蒙古国时期诸路课税所的职能及其“地方化”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期)一文,认为诸路课税所的基本职能是征收课税,它不具备监察职能,不参与征收科差,在税粮征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大。课税所与诸王、世侯关系极为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情况都有所不同。课税所的地方化不是普遍现象。张云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考(中国经济史研究第4期)依据汉藏文资料,对元朝在西藏地方的征税问题进行了探索,辨析了史书记载上的歧义,认

11、定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既取决于西藏地方归附大蒙古国初期双方的约定,也取决于大蒙古国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元朝统一制度在西藏的具体体现,征税是可以确定的客观历史事实。元朝在西藏地方征收的税种,包括人丁税、地税和商税等。屯田与 自然 灾害。蔡志纯略论元代屯田与民族迁徙(民族研究第4期)从民族的角度来研究元代的屯田。指出元朝统治者实行屯田的目的虽是解决军粮、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王培华、方修琦12381368年华北地区蝗灾的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根据元代蝗灾的历史记录分析了123813

12、68年华北地区蝗灾的变化特点。手 工业 、商业。马明达元代笔工考(集刊十五)对元代笔工近50人进行了考证,指出元代在四海一统、南北文化进一步交流融汇的大环境里,百年间涌现出一大批制笔名手,特别是孕育出了以“湖笔”为代表的重要流派,这不仅成为元代制笔工艺的一大亮点,而且对明清两代均有深远的影响。胡小鹏元代的民匠(西北师大学报第6期)对学界关注较少的民匠即民间手工业者进行了讨论。李倩元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兼论官营冶铁向民营冶铁的演变(内蒙古社会科学第2期)指出元代由于冶铁技术和冶铁机械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城市与对外贸易。王秀丽元代江南地区市镇经济的初步研究(集刊十五)从市

13、镇的分布、市镇经济地位的上升、市镇的经济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元代江南市镇进行了考察。谢永平元代两淮盐业与扬州城市的繁荣(扬州大学学报第1期)探讨了两淮盐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对杨州城市的影响。章深元代外贸政策与广州的海外贸易(集刊十五)将元代外贸政策分为三个时期,即(1)承继宋代制度为主的时期;(2)疏离宋制,排斥普通私商,支持权势集团垄断贸易但同时又抑制其过分侵害政府财政收入时期;(3)利用民间商贸体系为主发展海外贸易时期。并论述了每一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状况。俸禄与货币。潘少平论元朝俸禄制度(南都学坛第1期)论述了元代俸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并分文官、武官、地方官员对俸禄的内容作了具体探讨,指出

14、元代支俸项目较宋、金大为简化,俸禄的货币化,是元朝俸禄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元代发行宝钞,实行纸币本位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开创之举,但也难免出现通货膨胀。邹乐娟论元代纸币的恶性通货膨胀与元政权的灭亡(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考察了元代纸币的通货膨胀及其后果。三、人物及家族研究余大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一书,全书55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成吉思汗传记,描述了成吉思汗一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包括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西征及攻打金、西夏等;下编是成吉思汗研究,包括成吉思汗的性格和思想、成吉思汗在政治、军事、立法方面的建树以及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历史影响与

15、历史地位等,认为成吉思汗可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大政治家和辉煌的大军事家。该书融汇了作者几十年的科研成果,是成吉思汗研究方面最新、最有份量的著作。蔡美彪杜仁杰生平考略(文学遗产第1期)依据元代石刻等 文献 ,对元史中无传纪的杜仁杰的生卒年、平生身世、行止作了详细考订。赵孟頫以宋宗室后裔的身份仕元,自元代以来就遭到非议。钟家鼎赵孟頫仕元问题研究(贵州文史丛刊第3期)一文认为,赵孟頫仕元是一个历史事实,但其仕元行为和丧失民族气节无关。喻学忠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从其政治才能、识人和荐人、通古知今、精通释道、收集文献和撰修史籍等方面,论述了虞集的弘才博识及其成因。马娟元代回回人倒剌沙史事钩沉(回族研究第4期)从倒剌沙所处的历史环境、仕途沉浮等方面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考察。此外,有刘海霞八思巴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章宏伟关汉卿的生活 时代 考辨(历史教学第7期)、贺希格陶克陶元代蒙古文化泰斗搠思吉斡节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