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1267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931896年法国大学断层分析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三)走精英路线的大学校大学校是法国所独有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20年代,如1720年成立的炮兵学校(Ecole d artillerie)、18世纪中期相继创办的桥梁公路学校(Ecole des Ponts et Chaussees,1747)、巴黎矿业学校(Ecole des Mines de Pairs,1783)。这些大学校主要培养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1789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有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对这种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校走上了法国高等教育

2、的最高层,从作为大学的补充一跃成为法国精英教育的主体。例如,1794年建立、1810年复办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rieure)主要培养国家的教师和智力精英,在其建校的200多年里共培养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8位素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得主11。然而,大学校入学门槛极为苛刻,只有高中毕业后再经过两年预科学习才能以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校。所以,一旦通过了入学考试,人生将就此发生改变。虽然大学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显现。过分注重技术训练而忽视科学研究的发展逻辑导致了法国科学地位的降格,使其在与德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进入20

3、世纪50年代,教育民主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大学校的招生和培养机制与教育民主化格格不入。这是因为,大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社会上层家庭,他们从其家庭中继承了优于普通家庭子女的文化资本,而这种文化资本正是大学校所倡导的。这样,在以考试为公平尺度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出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资本积累质与量的不平等。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于,通过大学校这种培养体制使得统治阶级子女回归原有阶级,继承这种统治性。这样大学校在非常隐蔽的情况下实现了特权阶级的再生产,从而使这种阶级复制合法化。对于法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这种突变阿什比曾经指出:“组织机构对社会的适应性,如同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只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前进一

4、小步,从已经具有的功能到稍微高级的功能。拿破仑是唯一一个将原有高等教育系统摧毁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系统的人,然而他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功。”82三、重构:现代大学之涅槃当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改变了原有社会历史发展轨迹时,大学因无法适应社会演进而遭到唾弃,产生了大学进化过程中的断层现象;当社会发展遇到巨大挑战急需人才动力支持时,大学又被有识之士呼之欲出。这种关于大学兴废存留截然相反的历史事实表明了外界环境对大学需求导向所起的巨大引力。在法国历史上,普法战争的失利给法国人以深刻反思。在法国精英阶层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普鲁士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它那闻名遐迩的大学所具有的优越性。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是柏

5、林大学报J耶拿失利之仇12。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原有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在19世纪末表现得异常明显。于是,重新构建现代大学的呼声由个人层面提升至国家议事日程。1896年7月10日,政府颁布国立大学组织法,将此次改革推向高潮。该法案是对拿破仑时期建立的单一帝国大学的否定,它将原有学院进行重组以建立新的综合性大学,并赋予大学一定自治权。这样一来,时隔一百多年后,大学之“实”重新在法国出现,标志着法国现代大学的萌发。然而,法国大学并没有恢复到中世纪时所拥有的学术地位,而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成为法国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的主力军。法国大学的重生面临着重重困难。为了理解困难产生的原因,有必要对

6、大学断层产生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与探究,并以此为出发点探寻法国大学未来发展之路。归纳而言,大学断层产生了以下三点影响,制约了法国大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首先,法国大学在1793至1896年属于空白期,而此时正是以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初创时期。法国大学没能吸收与继承现代大学之理念,所以当今法国大学从其萌发的那天起就缺少现代大学成长的内在逻辑,这是造成其成长发育不健全或者说不够强大的首推原因。以柏林大学建立为起点的现代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弘扬学术自由原则,并且在历史上首次将哲学研究由基础性学科或预备性学科提升为中心学科,哲学院成为统领大学的最高知识殿堂13。这些大学理念是柏林大学走向

7、成功的关键所在,得到了世界学人的一致认可。美国是这一理念的最大获益者。在19世纪中后期,大量美国留学生前往德国深造,他们学成归国后纷纷将德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引入本国的大学发展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它是美国开展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巴尔的摩的哥廷根大学。在随后的哈佛、耶鲁等老牌名校改革中也纷纷借鉴了德国大学的发展路径,从而巩固了美国大学在世界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可见,法国现代大学这种先天不足并非无法补救,而是需要通过适当移植、借鉴与吸收别国大学优良的“基因”加以完善。其次,法国大学失去了或者说被削弱了原有的自治权。虽然现代法国大学管理体制废除了拿破仑

8、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制,但是那种中央集权统治思想与国家机器仍然存在,只是名称上有所更迭。中央集权统治下的法国大学失去了大学本该拥有的学术生机,变成了一池由国家控制的死水。从财政拨款到教师聘任甚至是某些课程的设置都能看到政府的身影。这一做法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沦为了考试机器。随着法国20世纪60年代未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学生就业形势变得异常艰巨,加之处于高位运行的大学淘汰率,这种巨大学习压力与社会就业现实的差距最终酿成了1968年的“五月风暴”。这种社会的动荡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如死水般的法国大学,打破了大学有机体与社会环境的平衡状态,为法国大学的变革提供了历史性

9、契机。这次危机之后,法国政府开始向大学放权,揭开了法国新时期大学改革的序幕。再次,受到传统法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影响,国家更重视大学校的发展,而对于承担大众化教育的大学则相对轻视。这是因为,高度中央集权的法国,必须依靠一个庞大的政府,而这样的政府主要由众多训练有素的行政人员与技术专家组成14100。这些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大多来自大学校,当这些取得领导权的大学校毕业生制定未来教育发展政策时,必然首先考虑大学校的发展问题。在法国,大学沦为满足大众需求的部门、高等教育系统的减震器,没有受到在其他国家所能找到的低选择性非大学部门的保护14113。大学是一个只要获得中学毕业证就可以入学的机构,不像大学校要

10、经过激烈的竞争考试。单从这种招生制度中,便可看出大学在法国的受重视程度如何。四、结语社会组织机构,就像动物一样,不是在预见环境中的变化发生之前而改变自身,而只能对早已经出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1145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期,我们应正视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缺点与不足,理解大学自身内在逻辑所产生的滞后性,积极帮助大学通过渐进式变革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应采取过激行为来彻底否定大学固有的内在生长体系。当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法国大学发展无法适应大革命变革时,应采取逐步改革而非全盘否定的方式。历史再次证明,突变式的变革是有害于大学自身发展的,不利于大学传承人类文明使命的完成。致谢

11、本文在写作、修改过程中得力于导师胡钦晓教授的指点,谨致谢忱!注释: 本文中的法国大学是指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不包括专业分科学院以及拿破仑时期建立的帝国大学。 College一词现代译为学院,但为了与法国Facult表示的学院相互区别,同时也为了还原其中世纪的实际住宿功能,本文采取欧洲大学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的译法,将其译为学舍。参考文献:1 Eric Ashby. Adapting Universities to a Technological Society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74.2 Charles Ho

12、mer Haskins. The Rise of Universities 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7.3 Alan B Cobba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M. London:Methuen &Co Ltd,1975.4 Clark Kerr.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Fifth Edition) 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8.5 Will Dur

13、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M.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Inc,1980(4):927-928.6 R D Anderson. European Universities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1914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4:41.7 Willis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M. 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1984:44.

14、8 Eric Ashby. Any Person ,Any Study M.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1.9 George Weisz.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Universities in France (1863-1914)M.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3:20.10 Eric Ashby. Universities:British,Indian,African-A Study in the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M. Lo

15、ndon:The Weidenfetd and Nicolson Press,1966:5.11 Une grande cole de recherche universitaire EB/OL. 2011-04-13. http:/12 Joseph N Moody. France Education since Napoleon M.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78:88.13 Peter Lundgreen. The Orga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rance:a German Perspective. In:Robert Fox,George Weisz. The Orga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rance (1808-1914).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