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7568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类型之一,农业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恰逢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双重机遇,不仅要关注优势农科专业在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也应关注非农科专业如何结合本校农科优势,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文章结合“双创”要求,从学生视角出发,以N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研究,提出结合农业高校优势农科学科平台、实现学科平台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和意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业类高校非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专业认知基金项目南京农业

2、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7Y036)引言近年来,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人力资源质量、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着高等院校在教育和教学方面做出改革。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吸引、培养、用好上下功夫。”1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

3、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2-3。由此可见,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的对接,是实现高等学校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4。同时,各类高校在加强“双创”教育改革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因为办学定位、学科设置、重点学科等方面的区别,往往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目前正值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双一流”建设双重战略机遇,高等农业院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的工作中,表现出独有的特点。一方面,按照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关注学术创新、

4、重要学术难题的攻坚克难,为学生在农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机会的增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高等农业院校的部分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机遇,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通过农业类高等院校在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方面的考察,为乡村振兴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元复合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最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5。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上恰逢双重机遇,成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层次的重要抓手。然而,高等农业院校在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时,除了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特殊的问题。特别近些年来,单科性农学院逐步向多科性、综合性农业大学方向发展6,

5、农业类高校的非农专业日益增加。如何处理农科专业和非农科专业在“双创”教育改革方面的差异问题?作为高等农业院校中的非农科专业,如何结合本校农科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教学,实现在一产基础之上,向二产、三产方向延伸的创新创业活动?虽然农科类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优势、特色学科,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但也不能忽视农业高等院校中的非农科专业的发展。而目前关于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科建设的研究所见报道甚少,有些研究成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对运用实践的可操作性研究不够7。而从“双一流”建设要求来看,高校应该助力非农类专业不断向“一流专业”靠拢,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而在此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

6、接影响到高校“双创”教育的整体质量8。同时,专业教学实践对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9。因此,本文以N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将高等农业院校中面向第三产业的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的农旅融合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中的非农专业在开展本专业实践教育改革时,如何结合N大学农科优势资源,以实现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教学目标。一、案例选择及研究思路文章以N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所开展的专业实践教育为研究案例,以学生视角对农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开展研究。N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

7、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于1996年,下设旅游管理1个本科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办学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办学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旅游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旅行社、酒店、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建有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10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是所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旅游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自建系伊始,一直非常重视专业实

8、践教学及研究工作,形成了包括“乡村旅游线路策划大赛”“乡村旅游创客大赛”等专业品牌竞赛活动。同时,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包括野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研究方法上,文章基于归纳的研究逻辑,以N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农业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理论和对策研究。调研方法以定性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为主,总共访谈N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26人次,访谈样本构成如下(表1),最后结合访谈资料,提出建议。表1访谈样本构成情况编码性别专业年级编码性别专业年级T1女旅游大二T14女旅游大三T2男旅游大二T15女旅游大三T3女旅游大二T16女旅游大三T4女旅游大二T1

9、7男旅游大四T5女旅游大二T18男旅游大四T6女旅游大二T19女旅游大四T7男旅游大二T20女旅游大四T8女旅游大二T21女旅游大四T9女旅游大三T22女旅游大四T10男旅游大三T23女旅游大四T11女旅游大三T24女旅游大四T12女旅游大三T25女旅游大四T13女旅游大三T26男旅游大四二、农业类高校非农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10。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双创”教育11,对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对学生的访谈来看,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专业实践教育加强了师生互动,增进了专业教学效果不论是理论还是实

10、践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都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中产生的。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过程中,师生在互动中增进双方彼此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这一次外出实习发现了我们对老师其实并不够了解,发现了他们非常可爱的一面,老师们各有各的特点,针对一些问题在探讨的时候老师们都非常耐心,把自己对问题的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会跟我们说,不是说这个事情就是怎么样的,而是说这个问题从这个方面、那个方面看会怎么样,提出质疑,给了我们思考的方向和空间。”(T13)可以发现,适当的校外实践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让师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针对实时看到、听到的各种旅游业新业态、新问题、新趋势

11、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讨论。“跟平时在学校上课感受真的不一样,有趣得太多了,比课堂上学的东西感受更深。”(T12)“我在教学实习出发之前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做了挺多准备的,有准备对实习还是有好处的。”(T14)在正式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之前,教师会明确教学实习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实习线路。并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师生交流;在分组确定之后,教师会根据要去实习的地点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教学实习出发前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在教师们的提醒下,学生们到达实习点实践并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提高专业思维水平。

12、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在实习中的主动性,这对改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有老师带着,比自己出去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不懂的地方或者非常经典有意思的地方老师都会主动地提醒我们,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整体学习的氛围还是非常不错的,感觉比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更加实际,也会看到很多业界真实发生的事,引人深思。”(T16)(二)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教学实习后,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有的表示打消了一直以来对本专业的误解,有一部分同学则表示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指导下,更能冷静、多层面、多角度地看待旅游业中各类现象。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教

13、学内容和方法会影响学生认知的形成。“我一直觉得旅游专业挺有趣,但是之前由于外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自己感觉压力挺大,现在想想是因为我们自己都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够了解,学习到的东西太有限了才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T20)“对于旅游业的看法,大一时觉得好玩,之后发现旅游业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规范,教学实习中更多地感受到了事物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有问题意味着有上升空间,挑战同时也是机会。”(T24)“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在不断加深,从老师、同学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这次教学实习,刷新了我对专业、行业的一些看法,旅游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因为我觉得

14、认识到存在问题是第一步的,能够有能力去想办法解决或者改善才是真正体现我们存在的价值。”(T16)(三)实践教学丰富了学习内容,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维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度不高,一直是困扰着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但通过对N大学校外实践教学的调查发现:在完成校外实践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水平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在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会指导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种准备相比自发出去旅游更加专业,学生会更多根据老师布置的专题内容,有意识地准备“实践学习”,属于带着学习任务的专业实践学习活动。“这次教学实习是以研学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往单纯的观光和休闲,主要是对一些特色酒店、

15、景区的发展方式和现状进行考察。”(T9)“这次教学实习不仅使我对各种旅游业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旅游相关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待我们的全陪和地陪都是经验很丰富的从业人员,给我们讲了许多导游和旅游相关行业职业的知识。”(T10)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专业实践,给了学生对于专业、行业更清晰的认知,学生更易于接受专业教师的现场教学,并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专业化的思维,包括对行业多方面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逻辑等。“之前对我们这个专业没有太多太深的理解,所以我就属于一张白纸,也不会去想那么多。一些客观的情况,我可能不会在意,但是跟着老师去了之后,老师教我们怎么做,学到了一些东西,你需要怎么去评判它,好像自己心里就有了一杆秤,有一个标准。我才开始思考。判断哪里好,哪里不好。可能我之前觉得能让人开心的东西,它就是好的。现在学到东西了,确实还是要有一个标准的。”(T11)三、当前涉农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访谈研究发现,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提升教学效果、增进专业认同和锻炼学生专业思维等方面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