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多要素多组态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资源基础观使用fs/QCA对广东省19个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当地产业基础、院校品牌、政府和院校资源支持无法单独构成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的必要条件;(2)存在驱动高质量高校与当地政府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3条路径:1)当地产业基础好,院校品牌知名度高可获得较好发展;2)若院校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3)当地产业基础好,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关键词:高校与地方政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QCA新型研发机构诞生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它与传统的研发机构不同,针对市场需求,提供科技研发服务,其用人机制灵活,管理体制现代化,运作形式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融合高校资源和政府支持,吸纳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越发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改革的中坚力量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处于积极发展的时期,发展模式尚不成熟,相关理论尚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都是从局部发展现状而非整体视角来探究,主要分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和发展现状,主要有学者陈宝明等[1]、陈少毅等[2]、二是关于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学者谈力等[3]、朱建军等[4]、夏太寿等[5],但这些研究并没有系统揭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影响因素,缺乏对核心条件的组合分析和多要素的复杂运行原理。
本文认为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采取整体的(holistic)视角,开展案例层面(case-oriented)比较分析,每个案例被视为条件变量的“组态”[6],这种方法旨在通过案例间的比较,找出因果关系,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整体、系统的视角探究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多种路径组合方式在资源基础理论中,资源是企业发展影响的根本Barney[7]认为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提供企业效率的资产、能力和知识的总和,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非替代的本研究在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下,以广东省19个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为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fs/QCA)从产业基础、院校品牌、资源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型,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一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多要素多组态发展模式是什么?二是哪些影响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源基础框架中多重条件协同效应的探讨,阐述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多要素间的复杂互动本质,以弥补现有研究在解释此类问题上的不足。
本研究有利于深化高校与地方构建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认识,同时有利于为地方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实践支撑1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1.1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新型研发机构”是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说法,国外更多以独立研发机构为对象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国内外学者对研发机构、地方政府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的关系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影响因素这三方面来探讨Moulaert等[8]认为研发机构能够地区文化、地区制度产生支撑作用,相反地区创新性的提高也能够促进研发机构的发展Mazzoleni等[9]和Pestre D[10]国外学者认为科研机构和高校对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科技水平提高Maura等[11]指出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等平台是政校企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而我国随着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国内研究者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国内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研究国内研究学者陈宝明等[1]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背景主要在于传统研发机构迫切想要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其运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师姐科技竞争的压力谈力等[3]根据建设投资主体划分不同的建设模式,根据其各自的优劣势不同进行分类支持,朱建军等[4]、夏太寿[5]学者重点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从当前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现状来看,众多学者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较浅显,聚焦于其发展现状并从中提出改进建议,缺乏系统的观点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热潮正在全世界迅猛掀起,其发展离不开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通过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学者认为对成功研发机构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府资金支持[12]、发明专利[13-14]、区域位置和政策[13,20]、以及共同的发展愿景[14]等相对而言,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影响因素的探讨较为缺乏,主要是从政府政策支持[15-16]、研发投入[17-19]、技术效率[20]、企业规模[20]、组建性质[15]等角度出发从当前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于研发投入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研究更深入,并且对于影响因素研究更多从单一角度出发,缺乏系统、整体观点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科学技术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目前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加,但体系尚未完善;二是缺乏针对新型研发机构全面的研究,大多数研究着手于其中一小部分;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方法支撑,大多数研究目前运用理论研究,少量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本研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研究能在丰富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1.3 分析框架资源基础理论表示企业是由不同资源组成的综合体,众多要素共同组成了企业资源,内外部资源相互连接、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企业优势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广东省19个高校与地方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政府产业、院校品牌及资源支持三方面着手研究其如何影响高校与地方政府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的发展产业资源基础研发机构所在地的产业基础强弱不仅代表着当地的经济实力,也是新型研发机构存在及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越活跃,越能催生对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服务的需求和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因而较好的产业基础将会构成当地政府的独特资源院校品牌资源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所在高校学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院校品牌代表着院校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李石勇等[29]在其研究中提到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绩效,以更高的科技资源投入获得更丰富的成果通过其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资源对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双一流高校拥有更多优质资源支撑资源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初始,来自政府和高校的资源支持是其迅速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从研发机构角度而言,资金和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因而,强有力的资源支持是促进高校与地方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本文从产业基础、院校品牌和资源支持三方面出发,探讨影响高校与地方政府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通过联动匹配发挥作用本文分析框架如下:2 研究方法与数据2.1 案例选取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纳百川的包容度,更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先锋地区本文选取高校与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样本是由于相比传统的研发机构,此类政校企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更具代表性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选取19家符合产业基础、院校品牌和资源支持三方面数据搜集要求的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样本同时我们根据理论上一个条件为n的现象,具有的组合数最大可以达到2n,样本数不能少于2n[6]可知,本文共选取3个条件变量,确定19个案例样本远超过条件所要求的案例数量,对于案例数的选择是恰当的2.2 定性比较分析(QCA)本文尝试在资源基础理论上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背后的多元驱动机制,因此拟采用fs/QCA开展实证检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兴起于西方的社会科学,它作为传统的定向与定量方法的衔接,代表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产生的直接动机在于人们对于解决因果复杂现象的好奇,在20世纪80年代由社会学家Ragin提出[6]。
定性比较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基于布尔代数原理,通过研究各个集合间的隶属关系,从而探索出多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普遍特征[21],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通过不同因素组合的隶属关系来研究社会问题;第二,不同路径关系的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研究结果非对称性关系的存在,QCA目的在于找出这些路径,它承认了复杂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的并发条件;第三,聚焦于因素的质变,关注的是因素的“有效变化”[22]定性比较分析分为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以及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三个基本类型相较于cs/QCA和mv/QCA只适合处理类别问题的特点而言,fs/QCA还能够进一步处理有关程度变化抑或部分隶属的问题[6],因此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进入20世纪以后,国外学者对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在国外涉及政治学、管理学与国际学科等诸多领域[23]近年来,国内学者杜运周等[6]、谭海波等[23]也开始逐渐将该方法运用于战略管理等领域2.3 数据与校准在fs/QCA中校准(Calibrating)指的是给案例赋予集合隶属的过程[6]。
具体而言,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情境将变量校准为集合校准后的集合隶属度将介于0~1之间为了将条件变量的取值校准到0~1的区间范围内,研究者需要结合案例中条件变量的实际取值分布,并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来选取能够体现条件变量中间程度的取值来选取校准的锚点(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23]本文使用了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其中结果变量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质量和条件变量院校品牌、资源支持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产业基础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于产业基础各锚点的选择,本研究结合研究资料的实际取值情况选取能够体现条件变量中间程度的取值其赋值结果如表12.3.1 结果变量本研究关注的结果为高质量发展的高校与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根据中国科技部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其发展质量的衡量也应该从这3方面入手基于此,本文选取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水平作为结果变量的测量指标本文依据这三个指标对广东省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赋值,对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水平较高的机构赋值为“1”,对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水平一般及其以下的机构赋值“0”,由此反映出各高校与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质量程度。
2.3.2 条件变量(1)产业基础高校与地方政府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于研发机构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产业经济实力,林巧宁[27]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诞生新型研发机构并非巧合,而是由于该地区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为支撑,以广东、上海等为首的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因此率先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起来而受当前中国国情影响,工业发展是影响整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占据地区年总生产总值的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当前更多也是为发展工业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因此选取该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更具有代表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2018年度广东省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所在地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作为衡量政府产业基础的测量指标本文依据所选案例的实际情况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