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58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谁在我国一流大学任院长?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基本特征研究 其中,在E大学和G大学中,具有学术“亲缘”关系的院长比例明显较低。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其地处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东南沿海城市,具有吸引人才的天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本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单位比较广泛,这可能导致母校并非为主要工作选择对象。而F大学,如果忽略信息不详的院长人数,则高达85%的院长与任职大学存在学术“亲缘”关系。F大学所在的内陆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吸引外部优秀人才担任院长职位方面的竞争实力可能稍弱。同时,其又是所在地区社会声望和知名度最高的大学,因此留在母校工作可能成为诸多优秀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2、。但是同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城市C大学的这一比率则低于G大学。可能的原因是C大学在国内排名中一直是仅次于A大学和B大学的知名学府,社会声誉高于国内其他大学,因此,在吸引外部人才方面可能略显优势。2.院长是如何“炼成”的?如果将院长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那么从进入大学开始,一名大学生要经历什么样的学术训练和职业经历,方可实现目标呢?如表5所示,如果一名大学生立志成为我国一流大学中的一名院长。那么,他/她至少要在本科时就做好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并且最好在25到35岁之间取得博士学位。然后经过10至19年的学术训练和积累,成为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突出成绩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者。那么顺利的话在38岁

3、至49岁之间,他/她有可能最终成为我国一流大学中的一名院长。表5 不带格式与院长任职紧密相关时间数据大学获取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龄(岁)任职时平均年龄(岁)取得最高学位与任职时间间隔(年)A大学28.2145.4715.94B大学34.5548.6516.00C大学24.3847.3318.50D大学32.2837.7315.86E大学31.5642.0014.46F大学34.1945.2710.57G大学31.4545.6811.607校平均数31.0143.9314.10如表6所示,7所大学中超过3/4的院长在担任院长职务之前曾经担任过此类学术管理职务。有的院长是从副系主任、系主任、副院长、常

4、务副院长一步一步上升到院长职位的。甚至有人此前曾在其他社会声誉稍低的大学担任过院长、教务处长等学术管理职务。因此,可以说系主任、副院长或院长助理之类的学术管理岗位是通向院长职位的有效路径。但是,绝大多数具有海外学位或任职经历者并没有此类学术管理经历。并且,其从取得博士学位到担任院长职务之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对较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到国外知名学术机构接受高等教育,至少是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按照目前的情形,它将可能是通向院长职位较为快捷的路径。表6* 院长中具有类似任职经历者的比例大学具有学术管理经历数(人)院长总数(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A大学122060.00B大学212777.78C

5、大学6875.00D大学162369.57E大学141877.78F大学182281.82G大学182090.007校数据10513876.09*本表统计数据没有计入任职经历信息缺失的院长人数,故总数小于166人。此处类似任职经历,是指曾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助理以及研究所(中心)副主任、主任等此类职务。3.院长是一个永久性还是临时性职位?在我国大学中,大学院长作为中层干部是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20027号)规定的基本原则来选拔任命的。作为干部,院长应遵循逐级提拔的原则,并有固定的任职期限。多数大学还规定了党政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可以在大学内部门之间、院(系)与部门之

6、间、院(系)与院(系)之间进行。此外,年满55周岁原则上就不再提任院长职务。从7所大学的情况院长来看,院长平均任期为4.6年,中数值为5.5,范围在1到15年之间。可见,院长的任职时间基本遵循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院长只是一个临时性职位,届满或到达一定的时间就必须换岗。正如俄尔麦格拉斯和(Earl J. McGrath)3和米米沃尔弗顿(Wolverton,Mimi)对美国大学院长研究所表明的,院长只是学者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4但是,事实上,我国大学院长作为领导干部的身份却不是临时的。对7所大学历届院长的研究中发现,院长离岗的原因有二:其一,退休;其二,轮换或

7、交流到其他学术管理或行政管理岗位上。除非退休,或晋升到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院长将一直保持其中层干部身份不变。极少看到院长在退休前放弃领导干部身份而重返教师岗位的。从这个意义来讲,院长又似乎又不是一个临时性岗位。当然,对近年来实施院长固定任期制的大学应另当别论。三、我国一流大学院长做什么从对7所大学院长的调查中发现,院长主要承担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或职能:作为学院的象征或代表;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管理和社会事务。1.学院的象征和代表。院长是学院的行政首脑,也是学院的象征和代表。院长的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代表学院面向公众和社会发布关于学院使命或愿景的信息、公布发展规划以及重大决策或特殊事务的

8、处理决定等;并且在开学、毕业或重大庆典活动中代表学院发表演说或致词。作为学院的象征和代表,在大学资源分配或政策制定中,院长代表的是本学院的利益。院长有时也要代表学院出席与企业及社会单位的合作活动,联系或号召校友捐赠等。可能正是院长角色的象征性或代表功能,许多大学都希望院长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树立学院形象,并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可能也是大学为什么需要名誉院长的重要原因。2.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学院的网站上都可以找到“现任学院党政领导”(包括院长)的页面。此网页一般列出了院长的姓

9、名与职责。但有关院长个人的详细介绍却多半是在学院“师资队伍”之中找到的。这种安排别有意义。其一,至少表明了,院长既是领导者,同时也是教师或学者。其二,这种安排是为学院和大学所公认的。本研究在对100多位院长履历进行考察中发现,几乎所有院长都十分注重对科研成果、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所获得的科研奖励或荣誉以及社会兼职的描述。这说明,院长个人重视自己作为学者的角色与功能。实际上,院长往往是学科或专业带头人,或其所在实验室或研究所的负责人。其次,这表明科学研究既是院长本人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院长获得同行认同与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本研究中也发现有少数院长,虽然没有间断过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10、但最近10年左右鲜有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发表科研成果。这类院长由于管理任务的繁重和学术工作分量的减少,是否如享利德博尔(Harry De Boer)的所言,已经由传统的学者院长(scholardean)转变为管理者院长(managerdean)5?同时,院长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教学理应是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虽然对单个的院长而言,在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时间分配上可能有所侧重,但是,无论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教学或多或少仍然是院长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本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院长都是博士生导师(除1所大学护理学院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因此,可以说院长基本上都承担了科研、教

11、学或人才培养的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从院长所承担的科研、教学或人才培养工作任务而言,我们可推断,院长虽然处于领导或管理岗位上,但其仍然可以称之为学者。3.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承担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那么院长与学者并无二致。院长之所以为院长,除了上述职能之外,重要的在于其承担的管理工作。对7所大学院长职责的描述中有一个共同的术语,即“负责学院全面行政工作,分管财务、人事、科研与教学”或者其中某一项具体工作。问题是,院长对谁负责?F.A.麦金尼斯对院长的研究则表明,由校长提名并由董事会任命的院长,在与教师和系主任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多数会代表校长的意见。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院长从核心管理

12、部门获得权力,其可能会成为校长的助理。6那么,我们是否以此推论,由大学党委常委会任命的院长,作为行政干部应对大学领导及核心管理部门负责。但是,同时,院长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那么,院长如何权衡学院教职利益、学院发展和大学核心管理部门的利益与要求,尤其是在两者不一致时?这是院长面对的难题。作为行政领导干部,院长要遵从科层制的逻辑,服从并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平等和自主是学术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外,院长也是学院这一学术组织的首脑,不仅代表学院的利益,而且有引领学院组织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院长既是校长的工作与权力的延伸点,又是教师团体的扩展部分。7他们面临的困境是

13、试图侍奉两个主人一个是教师们,其希望院长专注于学院的日常运作;另一个是大学领导,他们要求院长承担更多学院之外的职责。8在本研究中,协助院长实施管理职能的一般还有16名副院长,在个别大学还有13名院长助理。但是,副院长并非由院长提名或任命,而是同样由大学的组织部门根据干部选拔原则选任。因此,院长如何协调与副院长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仅事关实现学院管理职能,也是院长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4.社会事务。7所大学中,几乎所有院长都有多个社会兼任。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兼任与自身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学会的理事、委员等,或者专业学术期刊的编辑以及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各种评审委员会中的委员等;另一类是社会公共事务,

14、也主要是在与其专业相关的民间或政府咨询组织中担任专家或委员,也有少数院长担任政协委员之类的职务。从院长所承担社会事务的类型方面可以看出,其兼职具有专业性和公众性。院长作为社会角色,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学术性。同时,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也是扩大其影响力的过程。四、院长的未来:何去何从如上所述,本研究中所涉的一流大学的院长是50岁左右男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良好学术背景且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学者精英群体。多数人在担任院长职位之前曾具有类似学术管理经验。并且,我国一流大学倾向于选择具有国外研究或学术经历者担任院长;院长主要承担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以及象征性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

15、职责。从任职期限来看,其是有期限的院长,无限期的干部。在传统的集权管理体制下,院长从属于大学核心行政部门,既无参与或影响大学决策的权力,也没有掌控学院发展所需资源的资格。院长既无法承担学院发展的责任,也很难发挥学院的优势和院长自身的能动性,只能被动应付大学的各种要求,只能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或中介者。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使大学规模增大,办学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大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强。大学变革治理模式,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院长的角色和性质是否也会随之改变?有关国外大学治理的变革表明,在充满管理主义的组织文化中,院长正在从传统的学者向一个新兴的专业管理阶层转变。9作为中层学术管理者的院长职位更具等级性,权力更多地来源于职位,而不是学术素养。赵曙明对我国以教学为主型大学治理变革的研究表明,院长作为中层学术管理者的属性有转变的必要性。10如果现代大学变革需要管理型院长,那么,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和素养?这是否会增加大学的管理层级并导致新的官僚阶层的出现?如果院长可以重返教师行列,又该如何设计和安排?院长的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广州大学全球招聘19位院长 海外院长年薪百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