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L大学为例 摘要:试卷质量分析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质量一致被认为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成绩考核本文利用统计软件和原始数据,分别计算出正态性、相关系数、均值和标准差作为指标体系,然后对公共课和专业课分别进行分析,从教学水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态度、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来分析试卷质量的高低,挖掘出影响试卷质量的因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出相对应的结论与建议关键词:试卷质量,影响因素,聚类分析一、研究背景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试卷闭卷法”这种考核方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对于试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体现的并不明确通过对试卷试题的分析,可以了解教师在编制试卷时存在的问题,探求提高试卷质量、优化考试的途径,使试卷的编制逐渐由经验型走向理论指导型通过对试卷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教育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并且促进题库的建设和更新二、数据预处理根据与L大学教务处的协商,获取2015年校内所有学生的各学科考试成绩、相关的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原始数据,有学生成绩表、教师课程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教师信息表四个表格,运用Clementine软件进行合并,合并的数据流如图1所示:将合并后的表格进行变量筛选,首先减少变量个数,删除多余变量,并进行整理,为了方便后续的分析过程,将筛选后数据中的分类变量进行编号,首先将年级、学院、专业、班级进行数值化,通过年级+学院+专业+班级可以唯一确定每个学生所在的行政班级,此外教师工号+课程代码可以唯一确定每个教师的教学班。
三、试卷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公共课评价指标1、正态性由于样本数量较多,使用Matlab软件运行数据得出结果,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的教学班的全校基础课期末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大多数全校基础课的试卷并不能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全校基础课的期末试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因此才出现绝大多数班级的期末成绩不能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此外,也反映出全校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因此会导致该情况的发生改善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不同的全校基础课的期末试卷在知识点的覆盖度和试卷整体的难易程度上是否合理与此同时,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全校基础课的管理,使相关课程的老师提高全校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同时督促学生加强全校基础课的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出勤率,认真对待公共课的学习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由结果可以看出,有接近一半的教学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小于0.5,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猜测某些全校基础课的任课老师为了该教学班的合格率,人为地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教学班的不合格率各学院应加强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明令禁止公共课教师为了降低学生最终成绩的不合格率,提高期末卷面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平时成绩。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教育,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从教师角度来说,应该改善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公正的给予每个学生符合实际的平时成绩,切忌为了保证学生期末考核的合格而故意抬高平时成绩的分数由于全校基础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上课人数较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少进行出勤率的检查,这导致部分学生选择逃课,从而不能很好的学习课程知识,导致期末的卷面成绩较低,出现较高的不合格率3、均值比值本文中全校基础课的评价指标采用的是教学班的期末成绩均值与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期末成绩总的平均值的比值,由结果可以看出教学班的期末成绩均值与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期末成绩总的平均值的比值大多数围绕1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这一现象说明大多数同一课程不同老师之间的教学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总体不相上下,大多数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多大的差异,但仍然不能排除个别离群值4、标准差由结果可以看出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班的标准差差别不大,都各自围绕一个固定值上下波动,与均值的比值一样仍然有离群值的存在,不难发现,在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班期末平均成绩越低,它的标准差越大此外,有相当数量的同一课程不同教学班期末成绩的标准差普遍比较大,说明这些班级期末成绩的离散程度比较大,分布不集中。
二)专业课评价指标1、正态性由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课程期末成绩都服从正态分布,这说明相关的专业课老师在专业课考核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在期末试卷的编制上比较合理但不难发现,有个别的行政班级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不服从正态分布,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反映出的是整个行政班在学习氛围方面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这些行政班级进行教育督促;从教师角度来看,应及时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所教的行政班级,同时检查编制期末试卷时是否覆盖讲课时的重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改善不良现象的发生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由结果可以看出,比全校基础课的情况更糟糕的是,仅有30%的行政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大于0.5,负相关关系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仍然有某些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为了行政班的合格率,人为地提高所教行政班级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行政班的不合格率这一现象的发生说明每个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出现差异,为了保证学生在某一专业课的合格率,人为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3、均值比值与全校基础课不同的是,在评价专业课时采用均值的比值为行政班不同课程的平均期末成绩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期末总平均成绩的比值。
由结果不难看出,行政班不同课程的平均期末成绩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期末总平均成绩的比值大多数围绕1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说明不同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难度总体上差异不大,但仍然存在个别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难度过难或过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学生对于课程的偏爱程度和兴趣不同,对于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个行政班在某一课程平均成绩低于其他课程的期末平均成绩此外,可能在试卷的难易程度上,任课教师对所教行政班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程度不够,试卷整体的难度过难或者过易4、标准差比值评价专业课时采用的是标准差的比值,即行政班不同课程的期末成绩标准差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总标准差的比值由结果可以看出,有大约80%的行政班不同课程的期末成绩标准差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总标准差的比值小于1,大约20%的行政班不同课程的期末成绩标准差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总标准差的比值大于1行政班不同课程的期末成绩标准差与该行政班所有课程总标准差的比值反映期末试卷的区分度,由统计结果可知大部分课程的标准差比值小于1,说明大部分专业课的期末试卷的区分度较低,不能很好的区分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优秀生和差生的差别不能在最后期末考试成绩中明显体现出来。
四、建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试卷编制的问题与现状,根据所得结论,得出以下建议:(一)从相关管理部门来看学院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及时对教师备课的教案进行检查,相关领导随时抽查教师的上课状况,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进行考察;期末考试前对教师编制的试卷进行审查,对试卷质量进行把关,对试卷的区分度、试卷的难度、知识点的覆盖度、试卷的可信度进行控制,检验试卷的编制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考察试卷是否贴近培养目标二)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计划,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保持认真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询问教学经验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询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保证自己能对所教学生的充分了解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气氛活跃,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上课时应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必要时进行点名签到此外,在编制期末试卷时,应考虑充分,保证对试卷的区分度、试卷的难度、知识点的覆盖度、试卷的可信度进行控制,使试卷严格符合教学大纲,包含平时讲课的重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三)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应保证出勤率,课上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课下及时复习,掌握课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提升自身的能力,将公共课和专业课同样对待。
参考文献:[1]曹树聪,李长国,郭彦,刘声标.考试成绩的非正态分布性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报,2009(11).[2]熊德之,刘为凯,宁小青.基于数理统计的试卷质量分析方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1).[3]蔡静,吕蕴霞.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估试卷质量[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刘淼.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评估试卷质量[J].大学数学,2009(4).[5]许志光,金仁铉.试卷质量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6]洪冉.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试卷质量[D].华中师范大学,2012.[7]刘美宏.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09.[8]万玉成,严斌辉,王金德.基于属性数学模型的试卷质量综合评价方法[J].大学数学,2009(0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