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031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教育质量更加关注。由于信息资源不对称、教师重“教”轻“导”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局限不断彰显。作为决定高等教育质量重要因素的高校教师,只有突破传统人格模式和教育模式的禁锢,调试好心态,转换角色意识,才能尽快适应现代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词:高教质量;高校教师;角色转换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近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断增长。据统计,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108万人,在校生630万人;2002年招生320万人,在校生1500万人。18-2

2、2岁年龄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998年的7,已上升到2002年的14。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五年前人们所关注的能否上大学的基本问题,现在则让位于更高层次的上什么样的高校,攻读什么样的专业的问题了。因为学校档次的高低和所学专业是否热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尤为重要。人们对高等教育从较为初级的数量追求发展到现在的甚为强烈的质量诉求,对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材教法和质量评估体系,都形成巨大冲击,而上述各方面所有的冲击最终都会汇集于教师身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标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角色局限不断彰显

3、,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角色必然要发生变化。作为决定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因素的高校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完成角色转换的任务,这是势在必行。一、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局限1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地君亲师”,教师在理论上拥有与自然、皇帝和父母同等的地位。而在实践中,几千年来日益增多的知识,从来都是遵循教师传给学生的传统。伴随这个传统产生了严格的、权威的学院式纪律,这就从社会形态方面树立了具有权威性的师生特殊关系,而这种特殊关系至今仍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学校里流行着。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在知识学习和人格修养上,对教师都存在着一种依赖或

4、依附性,一种精神上的遵从和膜拜。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以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形成所谓“师徒如父子”的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无论教师传播什么,学生都照单全收。面对学生,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就是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性,可能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影响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桎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之下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挥。2传统的教师职能是重视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局限从冯友兰先生所称的“中国第一个教师”孔子,到史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仍是中国传统的

5、教师职能。这种职能要求教师用相沿成习的“道”和“业”向学生传授,传授的过程也就是单向的“诲人不倦”的过程,并要求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式的“学而不厌”。同时,学生可能提出的“惑”即问题,也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一旦学生的“惑”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范围或此“惑”超出了教师的知识和心智局限,那么这个学生往往得不到解答,更有甚者,他很可能还给教师一个“不听话,不老实,思想复杂”的坏印象。由于人们对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认同,社会所重视的只是教育的控制功能。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在知识型教育阶段,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在

6、教师眼中,学生是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个具有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3传统的教师膜拜演变为教材崇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就是要力图使学生学会所教的东西。由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判,最终都要以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核为依据。所以教师即使感到在教学和思想上的双重禁锢,也不得不屈从于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和社会习俗的价值认同。这种封闭的教育体系主要是用产生已久,与社会有所脱节的知识和道理来教育一代一代新学生。由于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一种公守同盟般的教材崇拜。教学目的就是教材中教师设置的所谓要点,学生

7、只要把这些要点死记硬背下来,并在最后的考试中向教师证明自己所得也就是他之所给,至此,一个以书本开始,以书本结束的教程就宣告成功,教材崇拜最终让位给分数崇拜,师生在分数之中共享一场知识的“空转”,而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的功能在这场“空转”之中体现得微乎其微。二、局限形成的因素分析1师生占有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文化遗产和资源,从来都是集中在少数文化精英特别是教师阶层手中。跟广大受教育者相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占有量从来都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信息不对称,教师成了独一无二的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加上师生双方和社会习俗,有意无意间都在强化或维护着这种不对称,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史上,即使在倡导民主

8、之风的大学校园里,教师也一直占据着教学活动第一主角的地位,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2重“教”轻“导”传统教育中一直把站在讲坛上的那个人称为“教师”,也许正是这种称谓里面那个“教”字,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单向性的教训。传统教育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单向的、被动的、传播或接受已知知识的过程,已形成一种封闭定型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性格、修养、心理和操守,很难说有多少精进,往往还造成心理和智力的灼伤。甚至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学校教育赋予他的单向思维方式,还会在会议这种极为常见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上表露无遗。一场会议相当于就是一次放大了的课堂,无论是台上的领导还是台下的听众,都还

9、严格相守当年在学校里形成的规则:台上领导(教师)的发言,无论如何都是“重要讲话”,台下听众(学生)无论如何都只能牢记并执行。前些年有这样一些学生一不小心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由于从小在教师重“教”轻“导的教育下所形成的单向思维定式,就把人代会当成是一个课堂,出席人代会就成了上课,听政府工作报告就成了在听老师或领导讲课,最后,审议“政府报告”就成了“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就被“学生”这样消解了。3教师进取和变革精神不够传统教学活动设置的所谓“三中心”,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恰恰就少了学生的位置。由于学生被排斥在教学的中心之外,显然就构不成对教师的反作用力,或者说,

10、这种反作用力微乎其微。中国古老的教育谚语“教学相长”所推崇的师生互动的理想,就一直是理想,难以实现。同时,由于缺乏来自学生方面的监督、批评和建设的反作用力,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和变革精神,一直停留在“教书匠”的身份和职能上,难以向更为现代的学者和导师身份奋进。教师如果只需执行拟订好的课程,按照多年不变的教材和大纲要求,以真理代言人、知识占有者和人格权威的强势形象,“填鸭”或一言堂式的向学生灌输过时无用的知识和陈旧的观点,在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位置的学生,也就只好苟且偷安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不是把学生作为中心,这种桎梏导致教师无法坚持以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组织教学

11、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不断的进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贮存,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作为新型的高校教师,在横向上应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即教育科学和其所教的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新型教师的角色转换知识经济也可以说是创新型的经济,它建立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上。社会迅速发展,教育不断变革,作为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就无法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教师为人师表,必须以健全的人格,以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

12、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存,一改传统教师教书匠的形象。高校教师角色转换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做学习方法的导师从传统教育的“教师”转为“导师”。新型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从事引导、指导和疏导工作的“导”师,而不是说教的“教”师。他应该像联合国报告学会生存中所指出的那样“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网络时代和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代,结束了自古以来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定势,大学

13、生自行接收并获得知识的路径空前多样,如果高校教师还将自己的职能完全定位于知识的传授上,那他很快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资讯的占有量和占有速度上,已经轻而易举就可以超过教师了。这就要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启。学习的进步往往首先体现为学习方法上的进步,教师指导学生在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做得越好,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就越能得到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得到开发和提高。2做精神上的引路人教师在年龄、经历和学识上相对于大学生来说,显然都要长于他们。面对学生,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方法的指导者,他的人格形象、思想言行

14、、感情意志、道德品质,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内容。他有血有肉的个性特点和行事方式,往往比大量的说教更能教育学生,而且是一种潜在的因而也是更为深刻的人格影响。高校时期的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都处于成熟期,对价值的判断,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思考,都有各自的认识和见解。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智上的苦闷迷惘期,精神上的引路人这个角色,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基本上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教师身上。应该强调,这个角色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胜任的。高校教师只有加强自我修养,首先在精神人格、职业道德上不断使自己臻于完善境地,然后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艺永远和时代的最新要求保持一致,只有这样,他在实施学生精神上的引路人这个角色时,才

15、能在人格、学养和道德上占有着一个相当的高度,他的形象和言论才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3做未来远景的策划师高校的存在和学生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高校教育的全部目标都是指向未来的为国家输送人才,为社会和人类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在校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特点,针对未来的自我生涯设计,是高校期间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相当人生历练和社会资源的高校教师,面对人生就像一张最新最美的白纸的学生,他们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课题。这种设计并不是学生毕业前夕才匆匆应付的事,那时候再设计,已经晚矣。学生未来的个人生涯设计应贯穿整个大学时期,从入校开始学期,就应针对学生个人素质特点,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和学生发展潜力的预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训练,使其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高校扩招为标志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形势,使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更加关注。我们强调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绝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对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是将不再作为高高在上的讲台上的、绝对权威人格形象出现。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有句名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因此,作为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因素的高校教师,只有突破传统人格模式和教育模式的禁锢,调试好自己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