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335487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姚红英/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摘 要)历史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主阵地。老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相关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 让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教学手段更加灵活,进而提 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一、釆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情境,以情求趣学生对于久远的历史难以感知,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和影视创设丰富的情境,把 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了感知的历史现象,把失去的历史再现,从而缩短时空距离, 学牛.思想受到启迪。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讲课时间,减 轻教师的负担,当堂完

2、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高效率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多媒 体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让学生在生 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唯我 主义观。中国现代史有很多纪录片,如果采用纪录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容 易调动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容易直接感知触摸历史。二、导入哲学的观点讲授历史,以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个性和井性的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这个关系的应用与处理对于历史教 学同样适用。一方面这里的共性和个性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学生素质的差 异,学生兴趣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于教学方法适应能力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就要 求教师能够应材

3、施教,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中,也屡强调个性表现共性意义的联系。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的引发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与北方的资木丰义制的矛盾,在这 个个性事件中含的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落后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社 会制度取代的共性特征。在历史教学巾始终将个性与共性的观点贯穿其中,以此 指导学生理解和学d,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惯和思维模 式。历史教学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历史规律、探求历史 事实本质。通过导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把握每个历史事件 的背景、内容、引发事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影响力启示等方面内容,找到问题的 本

4、质,而不是被现象所迷惑,进而把握历史进程的规律。例如“五四运动”作为 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社会矛盾的综合产物,它的直接原 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根本原因却是人民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的极度不满。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够对之有关系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工人阶 级的发展壮大、崛起等历史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历史教学决不能就事 论事或者断章取义,而是要用系统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就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 融会贯通,使教学工作不流于表面,不被现象所误导,也不被相似历史事件所误 导。三、科学地处理教材1、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地删减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新教材每一专题的知识容量 非常

5、大,要在一节课内讲完以往几节课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难度相当大。 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对某些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如,以“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课为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将 本课第一框“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进行删减,第二框“夏商政治文化”可 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应着重讲解第三框“西周分封制”和第四框“西周宗 法制和礼乐秩序”。这样处理,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3负扪,又可以提高教学效 率,完成教学0标。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新教材采用了专题史的 编写体例,把同

6、一类型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纳入到了同一章节中。由于吋间跨 度大,一些重要内容则一带而过。这不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在 实际教学中,教师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如,以“近 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一课为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鸦 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教材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除了在第一框稍做陈述外, 第二框开头便提到了 “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 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这显得非常突兀。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可以 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背景的

7、认识。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地整合教材线索结构。高中历史新教材中,一些历 史事件发展的基本线索不够清晰,学生不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线索结构 进行合理的整合,以便于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如,以“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专题为例,在上完本专题后,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历程”的线索进行合理整合: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一一19世纪末 初步发展一一 “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一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一一 抗战吋期,受到沉重打击一一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激励学生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 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因 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冋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 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 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冇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