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293190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开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分析院(系、部):姓 名:年 级:学 号:专 业:指导教师: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 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 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部)审 查后生效;2.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 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 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 存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 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

2、,一 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国务院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目标而出台的关于加强 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提到:“我国人u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存量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 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己 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 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我国

3、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 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摆在更 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可见,将节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长远的 意义。今年已处于“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新的“十二五规划”也己提出, 毫无置疑节能减排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为实现节能,发展循环经 济是最好的途径。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己被国家确定为发展 循环经济的试点行业之一。为做好这个试点,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工业废

4、弃物为原料。传统的水泥生产以石灰石为主要原 料,而石灰石作为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水泥企业在 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其他行业的废弃物矿渣、炉渣等为原料进行生产,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二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要充分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利用余热发电,供暖或制冷。目前不少水泥企业己在新型干法生 产线的基础上配套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降低了能耗。从本专业的角度来观察,第二种方法是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研宄 讨论的。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着各种窑炉,如回转窑、加热炉、转炉、反 射炉、沸腾焓烧炉等这些窑炉都耗用大量的燃料,它们的热效率都很低,一般 只有3

5、0%左右,而被高温烟气、高温炉渣、高温产品等带走的热量却达到 40%60%,H前水泥窑余热利用主要分为余热发电,供热和制冷三个方面。 当前大中城市为实施国家能源政策,改善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清洁优质能 源,限制常规能源的使用,这就为制冷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而现阶段 制冷行业中工业余热制冷最常用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就是溴化锂吸收式和氨 吸收式。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利用排出的废烟气、废热、废水等 低品位能源从而达到节能要求,且它不需要大量的电力,显然,在电力紧 缺的时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还是有其重要的使用价值的,利用该技 术,既为企业生产和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节省能源,且 完全

6、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可以看出这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意义的一项技术。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起源于美国,随后在日本兴起并得以大力推广, 同时俄罗斯、德国等其他一些国家也发展了吸收式制冷技术。长久以来, 美国、日本一直在该技术上位于前列。1)美国美国是最早生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国家,1930年就有小型单效燃 气空调在市场上销售,1945年巾开利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溴化锂吸收 式制冷机,陆续又出现了双效机组以及燃气直然型机组。生产厂家主要有, 开利、特灵、约克等公司,但由于美国电费便宜,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结 构复袭,当时没存得到发展。蒙特利尔协定的签订,使CFCS受到限制, 从而推

7、动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美国在吸收式制冷技术上研究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双效吸收制冷循环的研究;高效 燃气吸收式冷热水机;利用地温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氨水吸收式制冷系 统的热力系数的改善;利用废热的吸收式热泵。2)日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口本发展迅速,最初技术引进于美国,而赶 超美国,现在反过来向美国输出技术和产品。日本燃气价格低廉,同时国 家制定了以燃气制冷为主的能源政策,因此产品主要以直燃型为主。60年 代前后日本吸收式制冷机处于开发初期,重点在于结构紧凑化,逐渐标准 化。70年代的工作重点在于降低能耗,提高机组的可靠性,操作维护方便 等。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

8、传热管的应用,智能化控制,工质对的开 发利用以及各种品位废热的利用。吸收式制冷技术在我国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自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第一台吸收式制冷机以来,巾于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并不快。国内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进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阶段如表1所示。近十年,由于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吸收式制冷技术受到广泛秉视并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上吸收式制冷机的生产大国,生产量逐年递增,直燃机销售不断上升,与过去相比,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就机型而言,以蒸汽,热水,燃气为热源的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己非常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宾馆,会堂,医院写字楼等大型场所。小型直燃机

9、以及直燃小型一体化机组相继问世,高效传热管的应用使机组的整体尺寸大为降低。机组的COP值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PID控制、触摸屏操作和远程管理监控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水平。表1国内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情况年代生产厂家(使用单位)类型制冷量(KW)1966上海一冷/上海七零四研宄所/合肥通用 机械研究所/上海国棉十二厂联合单效蒸汽11601978上海一冷单效17441982上海七零四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 所蒸汽双效(第一台)1984上海七零四研宄所/合肥通用机械研宄 所双效第一类吸收式 热泵1989上海一冷3501990上海一冷/上交/上海溶剂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3501991江阴溴化锂

10、制冷机厂蒸汽单效58141992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蒸汽双效58141992开封通用/上海七零四/开封锅炉厂燃气双效型3501992上交/上东潍坊制冷空调设备厂余热型20931993长沙远大燃油型3501993上海七零四/青岛同和空调设备厂两级吸收 (余热回收)1995上海华源前进小型燃气型105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以余热回收领域中水泥窑所产生的中,低温烟气为余热源,针 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水泥窑行业余热利用现状分析以及国内外吸收式 制冷机组介绍展幵,研宄工作从系统的部分到整体逐一进行。主要研宄内 容如下:本课题研宄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发展现状。1水泥窑余热锅炉

1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原理及机组特点的介绍。2水泥窑余热回收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配套运行的理论设计 与分析。3水泥窖余热利用率以及设备运行经济计算与分析。4水泥窑余热利用的最终考核目标是余气的热利用率,如何根据现有的水泥生产线作出合理的系统方案,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同时还要兼顾到系 统总的投资以及余热回收装置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匹配。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4.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本论文所实施的方案是采用水泥窑回收的中低温余热利用到溴化锂吸 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理论分析比较水泥窑余热制冷空调利用与一般热源制 冷空调所耗燃料与经营费用,并针对一特定水泥窑系统给定的参数确定余 热

12、回收装置所用工质参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性能,结构设计,计算 等。预期效果: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用电景很少(系统用电量大约是电 制冷系统的40%左右)。利用该技术,既为企业生产和职工创造了良好的 工作和生活环境,又节省能源,且完全符合国家能源政策。5. 参考文献1黄劝根.水泥厂余热制冷空调的应用技术J.水泥工程,2005(3):80-82.2金格,戴义平,王家全.5 000 t/d级水泥窖低温余热利用方式对比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9,24 (4):503-506.31尹殊勇,1000t/d水泥生产线余热利用及技术改造J1.中国水 泥,2009:82-84.4赵钦新,王宇峰,王学斌,惠

13、世恩,徐通模.我国余热利用现状与技术 进展J.工业锅炉,2009 (2):8-15.5焦永刚,余热回收型吸收式制冷循环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 天津大学,200561佘海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设计和计算机优化: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20007田莹,陈亚平,林陈敏,尹涵纾,利用工业余热的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 制冷循环研究J1.技术与产品,2008:28-30.8庄春来,水泥工业余热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泥,2004: 9-11.9倪申举,水泥线纯低温余热发电安装项0市场分析,200910袁克,新型干法水泥窑低温余热锅炉介绍11魏振洋王中文,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2009毕业论文(设计)幵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年 月 日院(系、部)审查意见院(系、部)领导(公章乂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