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181745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2016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 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醫虑。随着相关文件的颁布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学术界对研学 旅行课程化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各地中小学纷纷响应国家号召, 切实把握研学旅行之“热”,试图将研学旅行融入学校课程之中。 然而,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意义如何,它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如 何在实践中实施该课程等问题,学术界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基于 此,笔者试图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理念、特征做初步探索, 以期明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增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效力。一、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

2、研学旅行课程乃是基于旅行的研学课程,亦即通过让学生自 主选定旅行专题、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并在自然状态下以 及在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体 验式课程。其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是学校实 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从长远看,研学 旅行课程不仅对于学生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促进作用,而且 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验以及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 意义,同时,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也得到了升华。(一)拓宽学生认知的广度,提升其深度认知能力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书本及实践两种渠道,而认识的来源有且 只有实践。研学旅行课程正是通过学生的亲身

3、感受与实践来增加 其认知,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加工能力等。第一,促进学生横向融会贯通的能力。所谓的横向融会贯通通常指的是不求学生在某一个或几个 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给他们提供足够的、 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以促进其对知 识的理解力。研学旅行课程正是促进学生横向融会贯通的最好方 式,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材料,学 生将其与书本、教室里获得的各种知识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 排序等,既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深度理解,又扩充了自我认知的 广度与深度。例如,在学习了关于“圆”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特 征后,并不立即拓展“圆”的其他内容,而是让

4、学生去接触大自 然中与圆相关的实物,让其亲历感受,增进学生对“圆”的理解, 这比直接深入几何知识的学习更有效些。第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第一批思维课不应当在教室里,在教 室的黑板上,而要到大自然中去上大自然的美使知觉更加敏 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以独特的体验充实着语言。”学生在解 决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时,需要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而在实 际情境中,学生所能收集到的都是感性材料,他们需要将其进行 适当的加工,以转化成理性认识,而在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活动必不 可少,通过循环反复地运用已有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 化中得

5、到了提升。(二)增强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自然情境中的学习不同于课堂上的学习,它会带给学生更多 不一样的新奇体验。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能够受到丰 富的情感熏陶,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 等。传统的课程学习多数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交流,忽 略了情感的沟通。研学旅行课程是以活动为基准的学习课程,因此,在这一课 程的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在游玩中释放心情,在活动中完成互动, 消除彼此间的情感嫌隙,增加心灵的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让教师及学生在游玩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一次完美的研学活动能让学生暂时脱离封闭的学习环境,并 在各种互动中愉悦心情,同时把这种情感

6、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其他 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研学活动的机会,与学生进行沟 通与交流,了解其心中的想法,解读其长期的困惑,站在学生的 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其着想,让其体会浓浓的师生情意。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超越了传统课堂,让学生的价值观念根 深蒂固。一方面,教师在带领学生游览一些历史文化遗迹时,可 以激发他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深化中小学生对于自然、 社会、家乡、国家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在现实层面促使爱国主义 培养具体化。另一方面,从个体发展看,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 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 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 以帮助中小

7、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加强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完善主体性人格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在一项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中,从旅行前研学课 程主题的确定到旅行结束时的课程评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研学课程以活动为实施的基本形式,活动中学生的独立自主 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重要的提升。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 日益提高,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尚未经济独立的中小学生对 父母的依赖性可想而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各种需 求大多是采取尽可能满足的方式,条件之一就

8、是成绩优秀。因此, 成绩拔尖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比比皆是。而研学旅行课程 正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一些类似爬山、漂流等锻炼意志的活动, 使其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策划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进行自主选择和整合,从而确定研学主题。 确定研学主题之后,再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充分讨论,制订 研学旅行路线,进行旅行经费的预算,同时对活动的纪律与组织 进行了重要的规定,明确了每个人的任务分配与角色承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组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各项活动, 保证研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课程结束后,各小组自行组织评价活 动,通过一些成果的展示来评价此次课程的完成

9、情况,包括照片、 作文等形式。由此可见,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前期、中期、后 期,学生始终都是主体,各项活动都需要他们来设计和进行,从 而促进其自主性的形成。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理念及特征研学旅行课程究竟是怎样的一门课程?研学旅行如何才能 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一门课程?鉴于此,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编制和 实施的理念,厘清其相对于传统课程的特殊性尤为重要。(一)研学旅行课程的理念研学旅行课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有其内在理念的引导,正是 这些具有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理念,才使得研学旅行课程始终走在 正轨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1 关注“知行合一k”;知”即学生课扇所学并内化到其心中的知识。“行”具有 两层面含义,即意念

10、发动和亲身实践,主观思维发生活动,即可 称之为“行”,通过身体力行去感受亦称为“行” O “体悟”是 对该内涵的另一种阐释,体悟即指在实喪中找感觉、感悟,在行 动中感受、探索,强调身体力行。“体”是一种感性,一种面由 现实性的实践,是前提和基础,与实践层面对应;“悟”要求对 真理的准确把握,对主观境界的关注,尤其对意义的展现与呈现, 是核心和目的,与意念层面相对应。“行”即主观意念之动与客 观实践相结合,个体通过亲身实践,将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并进 行主观层面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行。“知行合一”即将课堂所学 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并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最终将 其付诸实践的过程。、研学旅行课程

11、将学科课程内容与课外真实情境相连接,学生 将所学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并在研学主题 相关活动中进行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发现理论的不足,利用现实 的感受和经验去补充并完善所学理论。此外,学生在自然中探索、 在社会中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了知 识课堂所缺失的真实情境体验,升华所学学科知识内容,进而达 到对课堂知识的反思、巩固、运用与超越。2.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胡塞尔提岀的,他把生活世 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前者是以知、情、 意等知觉经验和各种趣味、情感、目的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场所; 后者则是主观的先验世界。胡塞尔所说的

12、“回到生活世界”是指 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最终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 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实现个人价值,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观精神世界极其重要。教育的对象是 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学生总要与其周围的人、 环境产生交集。杜威从生活来看教育,陶行知从教育来看生活, 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融相通,因此,教育回归学生的日常生 活尤为重要。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回到原点,不是胡塞尔所说的 客观的日常生活和先验世界,而是生成性、创造性、超越性的回 归,是使教育世界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基础的回归,是融合了学

13、生 主观经验与客观实践的“主观愿景世界” O研学旅行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其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即在真实 的自然情境中施行的课程,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在自然中教育, 在社会中教育,主张教育教学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更受关注,其作为 人的自我实现价值日益凸显,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主观精神世界, 增加了其所必需的生活经验。最后,研学课程学习的真实情境与 学生个体性的发挥使得学生越来越趋向于“完满的人”,即让学 生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同伴对其学习成果极具羡慕,教师对其 学习状态极度满意,家长对其学习效果极其赞赏。此种情况下, 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达到高度的融合与

14、 统一,学生的“主观愿景世界”得以形成。3.注重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 习者的兴趣需要为内部动机,在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 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生产性学习。其 最大特点之一是不受学科分类的束缚。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 就是学科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孤立。应试教育背景下,各学科 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学生不会去想如何整合这 些不同门类的知识,甚至不知道怎样使之结构化、整体化。这就 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中包括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综 合学习这一新型跨学科式学习

15、可以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获得的 知识、技能等相互关联,从而提升其思考力、判断力。研学旅行课程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实践类课程,具有高度 的综合性。一方面,在课程施行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局限于某一 学科知识的运用,而是综合了各个学科中的知识,在实际的活动 中巩固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研学问题;另一方面,在真实情境 下的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些知识 包含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有利于克服传统学习课 程的封闭性。(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特征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程,强调通过学 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获取直接经验。和学校其他课程相比,作为 课程形态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具

16、有其独特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1 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传统课程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式学习,其学习情境大多局限 于课堂的有限空间,而且多为模拟、假设的情境,集中于课堂教 学的导入阶段以及联系生活部分。而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传统课 程,其对教学情境以及学习情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据之前归纳得 岀的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可知,研学旅行课程的情境并非创设所 得,而是包括课外、校外的空间与资源。大自然、社会为研学旅 行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境,使得情境学习始终与研学课程相 伴。2.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所学内容也为某一学科单 一的系统性知识。而研学旅行课程突破了学科课程的界限,融多 种学科于一体,将研学主题相关的课程内容交汇在一起。一方面, 研学主题中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 用。例如,在参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制作航模,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