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209172616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工程与工厂管理实务 一、前言 记得二十几年前刚考进学校的IE科系,还不知道IE毕竟为何?只知道考试成果打算了科系,毕业后能作什么呢?当时,有的同学说原以为IE只要读一本书,比别的科系简洁,所以选择了IE,也有的同学说听说IE是国内外新发展的工程技术,才刚开头启蒙,将来将会特别热门,因此考虑本科系,也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强迫,不论甚么科系,只要进入一所大专,拿到文凭就可以。总之,在那时大部份的同学都搞不清上毕竟有甚么用。 早几年前,上的毕业生刚进入企业也会有一些困扰。有的企业经营者听说IE很重要,聘请IE背景的人员负责企业的管理改善,可是在学校短短的几年训练,有能力吗?有的企业认为IE工程师是

2、效率专家,可是面临一群实际动手的技术者,你又能谈什么呢?一到工厂,你没有技术专长,企业对IE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大家又以一位IE工程师或上专家来看你表演,你唯恐真的会不知从何开头。 现在的环境就不同了,IE的方法已经普遍用在各行业。这几年洽访企业,发觉很多的高阶主管接受过短期IE手法的训练。都确定IE的必要性,也因此,IE工程师已广为业界所重视。同样的,因为企业界运用IE的成功案例愈来愈多,在学术界的教学内容就更丰富了。这段时间演变的结果,同学们可以确定就是IE的方法是实用的,接受过IE训练的工程师对企业有肯定正面的影响力。 二 、工业工程师的职责 人生病了需要看医生,经由诊断、检查,找出病因,

3、由医生开药,或告之保健的方法。病人则遵照指示将病治愈,让身体愈来愈健康。工业工程师就是扮演医生,是工业界的医生,主要职责是发觉工厂管理的问题,研判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出对策与订好改善目标,协调改善活动的进行,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更详细一点说,工业工程师是系统的整合者,经由市场情报的启动,打算产出与投入的内容,便能满意顾客的需求,或担当设计与制造的桥梁,使产品能够且有效率的依照设计规格生产。有时,工业工程师亦须扮演经营者与现场人员的沟通者,使经营理念能付诸实施等等。总之,一个企业包括多种运作功能,唯有一个良好的功能整合者,才能使企业经营效率化,工业工程师是一个不可缺少约角色。 三 、工厂管理实务

4、 工业工程师在学校所接受的训练,主要是基本学问与管理规律能力的养成,亦即,基本动作的训练,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过程,犹如要能在球场上有超群的球技,就必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动作。不过,课堂上的训练包含很多假设,把实务界很多难以把握的变化假设成静态的,便能成固定的章法,如此比较简单传授。所以,在走入现实的领域前,能多听听实务状况,是有助于加强将来投入工业界的表现。 工厂要赚钱才能生存。与其用一套正统合理的方法,不如用一个能赚钱的小技巧,这是在实务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一个三、五人的迷你工厂,采用一套完整无缺的体制,唯恐不如老板的临场反应。又譬如,在品质管理的课堂上都教我们要降低不良率,对新产品要经过数次的

5、试作,确定能顺当生产,才能支配量产,但是有一家业绩年年成长的资讯业,不等产品品质完全稳定就支配量产,同重复的检查与修理,及热心的售后服务来弥补前段的瑕疵,这不是正统的正方法,但是比别的企业早进入与把握稍纵即逝的产品市场,结果它赚钱了。 钱要能流淌才有赚钱的可能。工厂投入资金买材料,加工,产出卖到市场,才能再变成更多的资金。以前,大量需求的产品市场,使生产型态亦以量产为主,工业工程师主要的工作是标准化,以便利分工,提高生产力。在当时,因为市场需求大且产品寿命长,所以多生产,迟早都会卖掉,只要周转金够,多一些库存影响不大。譬如,二十几年前,有一家生产塑胶管的工厂,因品质较差,产品滞销,但每天还是三

6、班制生产(二十几年前,人工与轮班都不是问题)产品多到仓库都摆满了,最终甚至连该厂拥有的一个足球场都堆满了塑胶管。第二年,需求量大增,不但积累的产品全数卖掉,而且还卖了好价钱。但是,以这几年市场需求的演变,由大量需求变成多种少量的需求,产品寿命短,现在的新产品,说不一定数月后就卖不出去了。 因此,现代的工业工程师,除了要提高生产效率,还要增加生产的弹性,以便有能力应付市场的变化。再譬如,五年前,有一家资讯业因销售预估误差,工厂空地堆满了价值三十多万的PC滞销品,一旦如此后果就没希望了,最终只好挑有用的零件廉价卖给零件商。这些库存就是没有流淌的钱,也不会生利息,钱要能流淌才能有更多的钱。 缩短制程

7、时间才能使物品流通。制程时间是指原材料投入开头,至完成品的产出为止所需要的期间。期间愈短,物品周转次数就愈多。 在实务上,降低库存的想法是达成缩短制程很重要的观念。库存分原物料,在制品与成品,原物料与成品要考虑工厂的库存政策,为了要与政策结合,目视管理的原则是很重要的。库存政策要协作市场的变化,前已论及,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因此库存政策也受影响。例如,镀金厂预期金价会上涨,当然要先进货增加材料库存。记得前几年,电脑监视器的业者,想尽各种方法查找管道购买影像管,因为有影像管就能把握市场,所以当时走进这些工厂,处处都是库存,在管理原则来看,这是不正常,但是赚钱。目视化是让资讯在现场直接显示,不要凡事

8、都要查帐册,反应太慢了。例如库存量与订购点的目视化可以直接作为进料的依据,而不须统计帐册资料。 要设法降低的是在制品的库存。工厂为了让生产顺畅,因为担忧设备或生产线有突发状况而影响前后工程,所以多预备一些库存。其实这是安心库存,是一切问题的促媒剂。库存需要人来管理,便作业量与劳力都增多,不仅使成本增加,也使错误的次数增加,因此又需要更多的库存才能安心。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难怪企业体质每况愈下。 一般教材对降低库存的观念并未如此说明,在实务上有时会误导。最主要国内外的环境或不同的企业是有管理文化之差异性,若不经全盘消化,完全根据别家企业的成功作法是行不通的。 弹性制造系统的管理方法重于设备技术

9、。有很多书籍或文章论及弹性制造系统就会与自动刀具更换,电脑辅助生产等较技术性之主题连结在一起。尤其,最常看到的是对某些多功能,设计精致的昂贵设备的研发成果报导。在过去几年,与企业界争论到弹性的对应市场需求时,往往这些有钱的老板就会想如何引进这些先进设备。所以走进现场,不难发觉闲置的昂贵设备,或有作业者在旁看管的自动化设备。设备再怎么精良,投入生产的时间少就是铺张,设备自动化的层级再怎么高,只要仍须支配作业者就失去自动化的价值。 不断的改善比投资设备有效。管理体质不好就引进新设备,就犹如高性能的车子行驶在通路状况不良的城市中,永久快不了。IE手法,QC手法等方法的采用,其综合效果不会比投资大笔资

10、金买进一台不能充分发挥的设备小。 大量生产的效率改善靠专家,多种少量的生产改善靠全员。全员改善是指从总经理至作业员都参与,因此改善方法要简洁易学,要有标准的步骤可供依循。以前,改善手法是大学工业工程系的必修科,也被认为是上工程师的专业,但是,现在的工厂。一位小学毕业的班长就有可能将改善手法运作的很娴熟,其理由不是现在的班长聪慧,而是在实务上已经将有学问的大学必修科,改良成人人能懂的小手法,以前的经营者是在办公室运筹帷帐,现在的高阶主管要经常在现场发掘问题,参与改善。例如,有一次访问国内某知名汽车厂总经理,结果是在生产现场找到他,正用心的站在生产线旁观看作业动作,发掘问题。 快连换模换线(简称Q

11、DC)也是弹性生产系统的必备技法。以往,很多技术者认为QDC是模具技术,一直往硬体的改良方式思索。其实,ODC也是IE改善方法,将换模换线的动作分为内外,可事先预备的称外作业,耍停机协作的称内作业。内外区分后,再用简化,合并,删除等原则缩减工时,最终再标准化,若不实施快速换模换线,仍用大批量生产,就会产生开头所述库存增加,缺乏弹性的问题。 问题意识的养成是成功改善的第一步。在学校,老师出题目,写完答对了就得100分。在实务上,工业工程师,要发掘改善题目,但是写不完,也永久没有100分。研究室作学问要一思,二思,三思,追求完美;实务上,再思即可,只要构想比现况好就改,因此永久改不完。 工业工程师

12、如何培育问题意识?答案是熟悉何谓铺张。型造业要将原材料加工或装配,成为产品卖到市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无法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作业就是铺张。譬如,冲床作业只有在模具与被加工物接触冲型时才有价值,所以机器的冲程,材料的搬运,各种检查等,全是铺张。由此观点就可了解为什么改善是无止境的。曾有一位丰田汽车的退休顾问谈到,丰田式的生产管理之所以如此有效,如此被企业界认同,就是因为全员问题意识的培育与连续几十年的改善绌果。 四、结论 管理实务首重实践。学校的学科训练主要在培育具备管理者应有的细腻严谨思索。透过各种的假设状况,模拟实务,养成同学们的直觉反应能力。当然也会整理很多成功的案例,使了解曾经发生的实务。假使将各种假设与过去的案例用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状况,除非完全相同,否则很难有成效。在管理实务上要直指问题的核心,勿拘泥于各学科的原理原则。曾有一位中日技术合作厂的厂长,接受过完整的管理训练,每次与日籍顾问探讨规划案时,总能提出各种假设状况,指出规划案的瑕疵点,并且再要求改进,细腻的思索与水好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效法,但是规划案迟迟不能实施。最终还是将厂长排开,直接指挥工厂助理工程师设置生产线,顺当生产,在实务的实践原则就是从可行的项目逐步实施,再依实际发生的问题状况进行改善,而不是用可能的瑕疵阻碍计划的执行。实践要能以简御繁,别太有学问,能实践的管理,不就是管理寅务吗?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