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內痠护理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动静脉 内瘘的护理特点,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瘦护理的质 量方法:对我院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 中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透析过程中动静 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血流量充足,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血夜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也是维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和护理内 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一直是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护 人员最重视的问题目前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现综述如下:1内瘘穿刺技术 1. 1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内瘘前要清洁内瘘处皮肤,检查内瘘部位有无感 染、触摸有无震颤,观察血管走向、摸清管壁厚薄、弹性 及深度穿刺时,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不少于5cm,穿刺 点距离吻合口 5cm以上,穿刺点要距上次穿刺0.5 — lcm[l],两针间的距离8_10cm[2],两点越近越易发生狭窄及动静脉短路,保证两点距离可保护血管,避免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新瘘第一次使用时,一定要由经验丰富技术 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这是由于新瘘的管壁脆性大、易发 生血肿,第一次穿刺力争一次性成功。
1.2穿刺针的选择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应使用小号(17号或16 号)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200—250 ml/min)以 降低对内瘘管壁的刺激与损伤,使用3-5次后再选用较粗的 穿刺针(16号或15号)并尽量提高血流量(250—350 ml/min) 以保证充分的透析效率[3]随着血流量的增加,有专家认 为穿刺针的尺寸应该加大至14号[4]1.3穿刺方向传统观点认为,静脉针向心方向穿刺,动脉针向吻合口 方向穿刺[5]研究显示动脉端顺穿法(动脉针针尖指向近 心端)不影响透析效果,在同等条件下,动脉端逆穿(动脉 针针尖指向远心端)和顺穿透析效果基本相同,动脉端顺穿 对血液的再循环增加并不明显[6]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血 流的冲击作用,长期逆穿使內瘘血管扩张局限在穿刺点与瘘 口之间,易形成动脉瘤,使血流减少或血管闭塞动脉端顺 穿操作简便、省力、容易掌握进针角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避免反复穿刺,且拔针时容易压迫止血,避免引起血肿,减 少了內瘘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 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4穿刺方式绳梯法、纽扣法、区域法、定点法1.4.1绳梯式穿刺穿刺点均匀分布在造瘘的血管上,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轮换进行,每个穿刺点间距〉2cm,由于每次穿刺均破坏某一 局部血管弹力纤维的连续性,致使整条血管均匀轻度扩张, 适用于血管较细的患者,使可穿刺的血管明显增长,穿刺点 血管损伤可得到很好的修复。
研究证明绳梯血管穿刺法比纽 扣血管穿刺法更有利于减轻对血管通路的损伤,降低通路狭 窄的发生率,有效地延长通路使用时间[7],继而能起到降 低医疗费用,延长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较 为理想的穿刺方法但绳梯法穿刺的内瘘血管需要足够的长 度,且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动静脉内瘘可能失功,常需要 在原吻合口近心端重新吻合,但绳梯法穿刺过的血管会有损 伤,影响到再次手术吻合的成功率因此,此穿刺方法在我 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8]1.4. 2纽扣眼式穿刺指在血管两侧交替选择穿刺部位,像缝纽扣眼的方式, 但不引起血管扩张,适用于内瘘好、血管粗而直的患者王 文娟[9]等认为采用扣眼穿刺法,可防止动静脉内瘘血管瘤 形成,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她的研究还认为在患者内瘘形成 皮下固定隧道后用钝针穿刺,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减轻患 者穿刺时疼痛程度因为钝针的结构特点是椭圆形的针尖,不具有切割锋面,因而在进针过程中不会割伤隧道,有效保 护血管穿刺点,使扣眼法穿刺能长期顺利进行1.4.3区域式穿刺在一个小区域内反复不定点穿刺,使穿刺局部形成一个 小的扩张,逐渐扩大区域范围,再沿扩张的内瘘血管延伸穿 刺部位,使整条血管扩张,主要用于内瘘血管不明显的患者。
吴慧君等[10]认为,区域穿刺法的穿刺点渗血和假性动脉瘤 发生率均高于绳梯式穿刺法,但在可供穿刺血管较短的内 瘘,可采用区域穿刺法1.4.4定点穿刺以往认为,內瘘“定点穿刺”可以使內瘘的损伤降低到 最低水平,穿刺的成功率高,疼痛感较轻,患者易接受,但 经过实践表明,“定点穿刺”反复损伤局部组织,刺激结缔 组织增生,影响血管的通畅,易形成瘘口静脉侧血管狭窄和 內瘘阻塞,还可以造成穿刺部位的渗血及透析后止血困难 有研究显示,“间距穿刺”内瘘闭塞及血流量不足者明显降 低[11]1.5穿刺角度L5. 1斜刺法对于患者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大、易穿 破的特点,穿刺者在操作时左手可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向下绷 紧,右手持针由血管旁开0.5cm,针头与皮肤呈20度角刺入 皮下,沿皮下潜行0.5cm,从侧壁进入血管,可有效防止穿刺针在透析过程中从血管内滑脱,但疼痛感较明显1.5. 2直刺法对皮肤弹性好、肌紧张度高的年轻患者, 可在血管上方针头与皮肤呈30-40度角直接进针,速度尽量 快以减少对皮肤和血管的损伤,疼痛感也较轻2穿刺异常情况及处理2. 1皮下血肿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重新穿刺,若 透析中出现血肿,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继续透 析;若静脉端穿刺失败,应在穿刺点以上重新穿刺,或者选 择其他比较容易穿刺的部位,静脉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 即拔针按压血肿部位,胶布固定,24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或 硫酸镁冷湿敷,24小时后再用芦荟或喜疗妥外敷透析结束, 按压不当产生的血肿,同样24小时内冷敷或硫酸镁冷湿敷, 24小时后再用芦荟外敷或硫酸镁热敷30min/次,2次/天或用喜疗妥外敷3次/天[12]。
2.2血流量不足与穿刺有关的血流量不足多由于定点穿刺致內瘘狭窄 或是针尖斜面贴壁引起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若按住 针柄转动针体180 ?,针尖斜面向下可明显减轻对血管壁的 冲击损伤,延缓內瘘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贴壁现象,使 血流充分,迗到理想的透析效果[13]2.3穿刺针眼渗血有计划使用內瘘,经常更换穿刺点 可有效避免渗血的发生针眼渗血时可将针柄抵紧穿刺处皮 肤,再用胶布从穿刺针下方向上交叉拉紧固定,加纱布卷压 迫,操作简单,效果满意[14]另据报道,当少量出血时常 用且有效的方法是用两颗棉球捏成米粒大小压在针眼两侧 止血[15]如果渗血点大,就用消毒小纱布放在针头的上方,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5-10min,轻轻按压,压力不可过大,以 免影响血流量如果用纱布不能止血,就用明胶海绵放在出 血部位按压或者在出血部位撒上云南白药如果渗血超过半 小时,应停止追加肝素半小时,看情况决定肝素用量出血 不止时则要重新穿刺3内瘘拔针压迫方法3.1拔针方法普遍认为拇指与食指同时持左右针柄拔 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食指持一侧针柄小翼拔针法内瘘穿刺 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 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在透析结束时,用准备好 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 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用力压住穿刺 点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穿刺 针渗血的发生。
3. 2压迫方法透析后正确的压迫方法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压迫的 力量应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如果力 度太小或压迫时间太短,都可能导致局部渗血,造成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从而影响血流量或导致血栓形成;压迫 力度太大或时间太长,则有可能阻断内瘘血流导致内瘘阻 塞,静脉端按压10〜20min为宜,动脉端压迫20〜30min为 宜[16],同时压迫点应在顺着穿刺针针尖0.5 — 1.0cm处, 此处是血管的穿刺点血液透析拔针压迫止血的方法很多, 如人工压迫法、弹力绷带压迫法、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纱 布绷带压迫法、纸卷压迫法、纱布球压法等内瘘的穿刺和护理与内瘘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医护人 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正确使用内瘘,随时发现血液透 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使患者树立强烈的内瘘保护意识,更要 从内瘘穿刺技巧和护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内瘘并发 症,对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 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王桂莲,王美丽.血透患者动静内瘘的护理[J].内 蒙古中医药,2011,30 (22): 173[2] 李洁,周蜀梅,罗灿.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 瘘的使用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 (4): 127-128[3] 王明霞,赵久香,吴宏.动静脉内痿的穿刺技巧及 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 (37): 230[4] 王笑云.要重视透析血管通路创建维护和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7,7 (6): 349-351[5] 赵颀.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7): 309[6] 李文秀,潘玮瑛.血液透析中内瘘血管两种不同穿 刺方法运用的临床观察[J]. 2013,11 (17): 26-27[7] 戴琳峰,唐莹,邬碧波,等.两种血管穿刺法对透 析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26 (4B): 30-32[8] 廖茂蕾.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J].中国血液净 化 2013 年 1 月,12 (1) 56-57[9] 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等.穿刺方法对血透动 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 180—181.[10] 吴慧君,童亚丽,林毕群,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 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 月,28 (2A): 47—48.[11] 杨洁,李刚.影响血液透析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研 究[J].当代护士,2008, 8: 5-7[12] 肖满娥,姜新云,不同止血压脉带预防动静脉内 瘘并发症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27(19): 1511-1512[13] 宋风梅,刘泽钰.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 静脉内瘘使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 5 (7): 403[14] 翟从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及相 关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7,6 (5): 77, 13[15] 陈峰敏,褚笑慧,王霞,等.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 自体内瘘血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 22 (22): 2105-2106[16] 董晓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中 外健康文摘,2011,8 (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