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参考论文: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1、 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制建设》,载于《法学杂志》,2007 年5月15日2、 彭启军、秦国荣:《劳动立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载于《学术界》,2008 年第6期3、 王向前:《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地位新论》,载于《劳动法与劳动关 系研宄》,人民闩报出版社2005年版4、 姜颖:《中国大陆市场化进程中劳资冲突及其治理》,载于《台湾中政大学 劳动学刊》,2006年1月5、 姜颖、肖竹:《论提高劳动法学科地位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载于《中国 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1、 陈步雷:《论劳动权利体系及其分析工具一一兼论劳动权利的一种新的研究 范式》,载于《工会理论与实践一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6月2、 季卫东:《加强劳工的谈判地位》,载于《财经》总198期3、 徐剑:《在校生是否为适格的劳动关系主体》,载于《中国劳动》,2009年 1月6曰4、 唐开元:《论劳动权保障中的公共利益》,载于《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 12期5、 谢增毅:《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载于《比较法研究》, 2009年第6期第三章就业促进法1、许建宇:《试论促进就业中的政府责任》,载于《中国劳动》,2007年12期。
2、 张兴、范维:《就业促进法视角下高校学生就业促进机制探析》, 载于《理论观察》,2008年03期3、 张燕:《就业促进法之促进城乡统筹就业》,载于《法制与社会》, 2007 年 09 期4、 杨伟国:《中国就业促进政策的三火支柱》,载于《新视野》,2008 年02期第四章劳动合同法1、 姜颖:《劳动合同法对现行劳动法的修改及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载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2、 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功能与制度价值分析》,载于《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3、 林嘉:《〈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制度创新及影响评价》,载于《法学 家》,2008年第2期4、 王立明:《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律识别》,载于《中国劳动》, 2008年1月6日5、 姜颖:《〈劳动合同法〉无岡定期限合同的不足与完善》,载于《法治论坛》, 第13辑6、 姜颖、杨欣:《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 报》,2011年2月第五章集体合同法1、 姜颖:《对集体合同形式化的反思》,载于《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年6月2、 孙德强:《论集体合同的完善》,载于《中国劳动》2007年第2期。
3、 廖名宗:《论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冲突的解决原则》, 载于《中国司法》,2008年07期4、段春艳:《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几点法律思考》,载于 《经济师》,2008年10期第六章劳动基准法1、 刘金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科学性的探讨》,载于《中国劳动》,2007年 12期2、 邢瑞莱:《关于非标准工时制适用的思考》,载于《劳动》,2007年 09期3、 殷琪:《关于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几点思考》,载于《天津市工会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4、 裴沛:《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现状》,载于《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年07期5、 申天恩:《中国最低工资劳动基准立法模式研究》,载于《行政与法》,2009 提12月第七章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1、 王国社:《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 载于《中国劳动》,2009年03期2、 江山、黄丛显:《劳动规章制度体系的构建》,载于《中国劳动》,2008 年 03 期3、 陈步雷:《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法律思考》,载于《工会理论与实 践一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4月4、 高圣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辨析——兼评《劳动合同 法(草案)》的相关条款》,载于《法学》2006年第10期。
第八章社会保险法1、杨宜勇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宄》,载于《中国劳动》,2009 年 02 期2、 韩裕光:《社会保险法律责任制度的再构建》,载于《中国劳动》,2008年 01期3、 徐秋花、侯仲华:《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载于《中国劳 动》,2008年04期4、 姜颖:《我W工伤保险制度的突破与未来发展一一《工伤保险条例》评析》, 载于《工会理论与实践一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6月5、 董保华:《〈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的若干思考》,载于《东方法学》,2009 年第5期6、 郑尚元:《社会保险法颁布的时代价值与未来期待》,载于《中国社会保障》, 2011年第1期第九章劳动法律监1、 杨莹:《全球行动:劳动监察(二)》,载于《现代职业安全》2007年 第3期2、 赵耀:《我国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载于《法制 与社会》,2008年35期3、 彭勃、花鲁宁、王敦楼:《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载于《中国工运》,2008年06期4、石云:《从企业监督转向社会监督——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闲境与突围》,载于《工会理论研宂(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年05期。
第十章劳动争议处理法1、 丁涛:《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研究》,载于《南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28闩2、 王全兴、王文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若干基本选择》,载于《中国 劳动》2007年第1期3、 孙德强:《劳动争议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载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2月4、 陈步雷:《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构造分析与改进构想》,载于《中国劳动关 系学院学报》2006年8月5、 孙徳强:《澳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载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第6期6、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立法的基本定位》,载于《法律科学》,2008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