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8421443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卷(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 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 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

2、遗忘权” 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 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 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 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 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 的平衡

3、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 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 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 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 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 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 据来显示主体

4、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

5、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

6、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寻找穷人宾炜这天,某公司的经理老郑到寺里烧香,从佛堂出来时,随手抽了支签,想看看未来的运程。解签的和尚看着那支签,沉吟良久才缓缓地开口,说老郑明年有血光之灾。老郑一听就 急了,问他可有解法,和尚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一件大善事。老郑心想,不就是拿钱做善事吗?不过。对象一定要选好。 这天一早,老郑开车去公司。前面拐弯处

7、突然飞快地跑出来一个背着蛇皮袋的小女孩。老郑一个急刹车,女孩却停不住脚,一下子撞到了车头上。老郑忙下车一看,原来是街坊阿 贵的小女儿丹丹。老郑把丹丹扶起来,问她怎么样。丹丹揉了揉肚子,说:“郑伯伯,没事了, 不痛了。”老郑不放心,拎上装满空瓶子的蛇皮袋,把丹丹送回了家。阿贵是个下岗工人,老婆是个药罐子,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全靠阿贵在外面干苦力养着一家人。大女儿在上大学,丹丹虽然只有十一岁,可是已经在帮家里挣钱了。放假的时候, 她天天上街捡瓶子。到了丹丹家,老郑不好意思地对阿贵说了刚才的意外,还当场拿出五百块钱,让阿贵带 丹丹上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有伤的话,他一定负责到底,没事儿的活,这钱就当是给

8、丹丹 的零花钱。阿贵两口子说啥也不肯要。老郑硬是把钱留下,匆匆走了。坐上车后,老郑一琢磨,阿贵家虽然困难,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还不是自己要选的资 助对象。又过了一天,老郑从公司开车回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忽然发现邻居老杨叔坐在路边 捂着肚子,额头冒汗。老郑吃了一惊,马上停车下来,问他咋了。老杨叔说,胃病犯了,偏偏忘了带药。老郑 说:“快上车,我送您上医院吧。”老杨叔摆摆手:“不用,不用。老毛病了,家里还有药,回去吃两粒就行了。” 老郑皱了皱眉头,只好把老杨叔送回了家。临走时,老郑诚恳地说:“我知道您节俭惯了,可有病千万别舍不得花钱。您这么大岁数了,把钱省着做什么呢?要是没钱,您就跟我说一 声。

9、”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行,行。”上了车,老郑不禁摇头苦笑。他不止一次听老婆唠叨,说老杨叔是个退休老干部,每月 光退休金就两千多。两个儿女又都十分富裕,给老爸的零花钱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他一个人生活,这些钱足够他过十分舒服的小日子了。但这老头儿一向舍不得吃,舍不 得穿。这不,连看病也不太舍得。 这天,老郑刚到家,老婆就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老杨叔前两天发病,送到医院仅一天就去世了,原来他患的是胃癌! 儿女们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的全部财产只有几百块钱。每个月好几千块呢,也不知这老头到底是怎么花掉的。 老郑感到有点儿意外,不过也只是叹息了一会儿,没放在心上。 一晃过去了半年。有一天,老郑闲着在

10、家上网,一个寻找爱心救助的帖子引起了他的关注。一个女大学生,家里十分贫困,母亲又常年有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她主动退学,回来 打工挣钱,每天晚上,她都带着年幼的妹妹在街上捡垃圾。有人拍下了她们捡垃圾的照片,还跟着姐妹俩去了她们家,又拍了好多照片传到网上。老郑一张一张地看着,鼻子不由得一阵阵发酸,眼眶也湿润了。他忽然觉得照片里的场景有些眼熟,再仔细一看,这不是阿贵家吗?照片上那个小姑娘不是丹丹吗? 原来他家现在这样困难,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啊? 老郑惊讶极了,立马起身出门,向几十米开外的阿贵家走去。 “阿贵,你怎么能让女儿退学呢?”老郑关切地问。 阿贵长叹一声,说:“没有办法啊!老婆的病,也不是轻

11、易能治好的。每个月都得花钱,不花钱她就支持不下去。一边是女儿的学业,一边是老婆的命,只能牺牲一头了。” 老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以前见你们不是过得还可以吗?虽然不宽裕,到底也过得去啊,怎么就” “以前”阿贵露出一脸苦笑,“每月挣几百块钱,连老婆的药费都不够,不过还真的能过得去。现在过不下去了,那是因为,因为”说到这儿,他忽然泪流满面,哽咽起来, “那是因为老杨叔不在了啊”“什么?”老郑一怔,十分诧异地望着阿贵。 阿贵突然蹲到地上,双手掩面,放声大哭起来:“我这个家早该倒了!这些年来,全是老杨叔在撑着。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叔我,我真没用 呀,害得老杨叔走的时候,连

12、个棺材钱都没剩下”老郑怔怔地听着,傻了一样。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老郑到庙里抽签、和尚解签的情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另一方面揭示 了老郑行善的动机。 B.“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老杨叔低调行善的特点,又为后 文揭开真相暗埋伏笔。 C.小说写老郑寻找资助对象,暗写老杨叔资助阿贵一家,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 紧凑,突出老杨叔的形象。 D.小说通过老杨叔暗中资助阿贵一家的行为,反映了底层民众真实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品 关注疾苦民生的主题。5.小说结尾部分为什么要写阿贵“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

13、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 叔”的哭诉?请简要分析。(5 分)6.小说以“寻找穷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 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 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 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

14、调查中得到验证。由 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 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 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 次看完知道结果的。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幻 上长文章畏惧综合症。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 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 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 材料三

15、: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 3.27 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 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 读的学生也仅占 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 原因。调查中有 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 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 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 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 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摘自 2014 年 9 月中国教育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