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421038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 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 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 ?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

2、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设疑 :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教师最后强调 :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教师出示 :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提问 :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 :孟

3、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 :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 P45。教师出示挂图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讲述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 (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 )总是高茎的。学生回答 :(略) 讲述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7 页 - - - - - - - - -教学过程提问 :子

4、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提问 :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教师讲述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 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

5、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 :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 :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 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 :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 :基因。学生活动

6、 :阅读教材 P4。教师讲述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7 页 - - - - - - - - -成对的。提问 :DD 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学生回答 :D或d,通过减数分裂。教师讲述 :由于基因 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

7、性状表现不出来。提问 :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学生回答 :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 :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 、 Dd、 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 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 31。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

8、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 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 D和d的小球各 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学生活动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 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 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 Dd。提问 :随机抓取 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

9、1? 回答 :不是。提问 :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7 页 - - - - - - - - -教师讲述 :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

10、 就是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学生活动 :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提问 :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 ? 学生回答 :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 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 F1为纯合子。教师讲述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 :看多媒体课件 -减数分裂过程。教师讲述

11、 :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生活动 :集体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第三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请回忆孟德尔做的纯种高茎豌豆

12、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中,F2出现几种基因组合及其比例,出现哪些性状,性状分离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 :三种 ,即DD Dddd=12 1;高矮 =3l。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七)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P7,明确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它们的关系怎样? 教师讲述 :在遗传学上, 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7 页 - - - - - - - - -矮茎;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DD 、Dd、dd。思考 :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是否就一定相

13、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又如何呢? 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且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讲述: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水毛莨叶在空气中和水中就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八)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通过阅读应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这对于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问 :什么叫杂交育种?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就是人们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杂交,对杂交后代再进行

14、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教师投影显示如下问题:小麦抗锈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在F2中,表现为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能否在生产中应用?若不能,怎么办? 学生思考、 讨论、 推演、 最后得出结论:基因型有显性纯合和显性杂合两种情况,显性杂合在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在生产中应用,必须让抗锈病的小麦植株继续自交,经过选择,淘汰由于性状分离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才行。设疑 :你是否知道哪些病属于人类遗传病吗? 学生回答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并指、色盲教师讲述 :白化病是大家较熟悉的一种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属于隐性遗传病。思考 :如果双亲

15、表现正常(均为杂合子),那么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积极推算得出结果:1/4。教师再介绍 :人类遗传病并指其患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属于显性遗传病。思考 :如果双亲均患并指(均为杂合子 ),那么后代患并指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推算得出答案:3/4。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利用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可以做出科学的推断。提问 :人类的 ABO 血型系统包括哪些血型?学生不加思考回答:A型、B型、AB 型、O型。教师讲解 :人类的 ABO 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 i为

16、显性,而 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共显性)。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离定律。思考:母亲为 O型,父亲为 AB型,其子女可能是AB 型吗 ? 学生动手推演得出结论:否。教师讲述:依据分离定律推算,后代只可能是A型或B型,不可能出现AB型,所以目前常用血型鉴定法来进行亲子鉴定。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47 页 - - - - - - - - -教学过程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 :阅读并分析教材P9。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