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8335050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师者的影像诠释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放牛班的春天是三 部反映学校教师生活的外国电影,影片中极具震撼力的细节表现和人 物形像,并由此阐发出影像所彰显的“平等、创新和仁爱”的现代教 育理念,以及教师道德风范。三部电影的结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似 的情节,正说明教育作为一个承载着厚重传统观念的领域,任何创新 和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三部电影青年不衰,也说明社会和人们 的教育观念都在与时俱进之中。关键词师者;影像;评析每当提起“师者”两个字的时候,笔者的眼前就会立刻浮现出那 给过我心灵强烈震撼的、反映教师生活的三部外国电影,死亡诗社 (又译春风化雨)、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放牛班的春天。电影 中极富

2、个性的人物和极具艺术冲击力的细节,长久地占据着笔者的记 忆库存。笔者认为,这是作为教育者不可不看的三部经典电影,因为 它们分别通过影像视听语言诠释了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 道德风范。死亡诗社的主人公,年轻的文学教师约翰?基廷,应邀回母 校_英国百年名校、素以传统和纪律著称的威尔顿贵族男子学校任 教。上课第一天,他便有惊人之举。他翻开课本的导论,那是一篇所 谓权威者的文章,牵强附会,故弄玄虚,以空洞的理论来谈论诗歌, 灵动的诗意就这样被生硬的教条阉割Y。“鬼话!这不是在修水管,这 是在谈诗。”基廷老师突然大声说,“撕掉吧! ”基廷一语震惊四座,学 生们一下子愣住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3、耳朵。虽说他们早就对 学校刻板保守的管理不满,也厌倦了陈旧僵化的教学方式,但在课堂 上己经习惯了循规蹈矩、听之任之。“撕吧!这是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们的心智和灵魂,你们要学习 独立思考。”基廷的鼓励,让男孩子们兴奋和活跃起来,教室里顿时响 起一片“刷刷”的撕书声,那几页“鬼话”被扔进了垃圾箱。“读诗不 是为了技巧,你们要为生命贡献一首自己的诗。”在以后的课堂上,基 廷都要求学生每人读一首自己写的诗。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 还自发组织Y个标新立异写作的“死亡诗社”。基廷的课,经常给学生以意外和惊喜。有一次他讲着讲着,竟然 站到了讲台的桌子上,高高在上。“知道我为什么站到桌子上吗?”他 说,“

4、我是提醒自己,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你们不 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 破! ”在基廷的要求下,男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讲台。他们似乎也 在这个非同寻常的举动中悟到了什么。基廷的教学方法冲击了古老而保守的英国贵族传统,他被迫离开 了这所学校。走的时候,他去向正在上课的学生告别。同学们依依不 舍,但又无可奈何,默默无语。突然,他们好像不约而同似地,接二 连三,一齐站到了各自的课桌上。在新任老师惊讶的目光中,他们以 基廷的方式,目送基廷老师的离开。电影结尾呈现的反常的举动和出 奇的场面,不仅突出Y基廷老师创新思想对学生的影响,表明基廷的 教学是成功的

5、,也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视觉造型。事实上,这个最终造型正是这部电影的“眼”,是它全部电影语言 中最精彩的一笔,是画龙点睛之作。如同克罗齐所说,“心灵只有借造 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样的造型虽然平静 无声,却“好像是那生命湍流中最为突出的浪峰”。人类意蕴积淀为一 个特异的形式,思想浓缩于一个定格的场面。人们也许会忘了它的情 节,但这样的视觉形像会让人们永远难忘。蒙娜丽莎的微笑如同女性版的死亡诗社。一位名叫凯瑟琳? 华森的年轻女教师,来到在美国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 理女子学院,讲授艺术史。她不像基廷那样在第一堂课就征服Y学生, 而是跌进了 “滑铁卢”。华

6、森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而精心准备的幻 灯课件,学生似乎并不感兴趣,觉得毫无新意。课堂教学难以为继了, 在冷淡与嘲讽的目光中,华森只好匆匆提前下课。开场的尴尬,促使 华森打破既定的陈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补充大量最新的艺术作 品,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终于,华森靠自己 的教学创新,在课堂上征服了学生。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女生多半来自富有的家庭,学生也都很优秀。 据说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就是从 这所学校毕业的。当年中国的许多女性名人,如中国现代史上显赫的 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宋美龄以及著名女作家谢冰心等,也曾在此留学。 但也有很多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的优

7、渥,只想将来嫁个好丈夫,并不 真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年轻的心灵常常是躁动、迷茫和脆弱的,除了 知识的渴求,学生还需精祌的抚慰与青春的导航。始终坚守独立与自 尊的华森,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热情感染了 学生,女学生们开始认真考虑自我的生活和发展。华森赢得了自傲的 女学牛.们的喜爱,在她们的眼里,华森的微笑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 样,有着无穷的魅力。与基廷和华森相比,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教师克莱门特?马修, 遇到的挑战和艰难就严重多了。马修本是一个失意的音乐人,四十来 岁,矮胖、谢顶,其貌不扬,他来到法国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寄 宿学校代课,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顽劣、暴戾的“问

8、题 少年”。校方的一贯作法是强调铁血式管教,动不动就用制裁手段,甚 至鞭打体罚。而老师遭袭击被打的事也是经常不断。马修就被学生叫 作“秃头佬”,接连遭受戏弄、欺负和恶作剧。在仿佛是一片污秽的校 园生活中,有一次,马修偶然中发现学生喜欢唱歪歌,于是他通过组 织合唱团,用纯正的音乐和歌声幵启学生的向善向上之心。如同天籁 之音的童声合唱,清澈而圣洁,就这样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其中一 个被称为有着“天使的面容、魔鬼的心肠”的学生长大后还成为了世 界知名的指挥家。基廷和华森,死亡诗社和蒙娜舶莎的微笑的男女主人公都 是由帅哥美女型的大明星来扮演的,前者是耳熟能详的罗宾?威廉姆 斯,后者是大名鼎鼎的朱莉娅?

9、罗伯茨,他们在影片中的扮相也是潇洒 靓丽、出类拔萃的。与他们不同,扮演马修的法国演员热拉尔?朱诺虽 然在法国国内很受欢迎,但在国际上却并没有更多的知名度,而且其 貌不扬,人到中年,还略有发福。但是演技精湛的胖老头朱诺,凭着 他30多年的从艺经历,竞让他的表演看起来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这 也让我们佩服编导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的“慧眼识英雄”。设想如果 选一个靓仔美眉来扮演,生活在“池塘之底”受欺负,那该是怎样的 鹤立鸡群、突兀矫情?朱诺的诠释让马修这个角色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马修完全就是 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通老师,在人群中,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或许 就是这种普通,这种近似于“窝囊”的受气包形像,

10、让观众感同身受 他在恶劣环境中的不易。中国人曾有这样的说法,“家有三斗米,不当 孩子王”,一个老师,如果做不好的话,确实可能是要很受气的。一个 普通的老师靠什么来赢得学生?靠的是他从心底溢出的善良,靠的是他 令学生佩服的足够专业的知识水平。当然,善良的教育也并非万能,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一个心灵蒙 垢太深的学生因被误解而再次犯罪,马修遭到牵连,最后他也被辞退 了。他离开学校的场面也让人感动。学生们被关在楼上上课,马修独自黯然走出校园。当他沿着教学楼旁走过的时候,从楼上教室高高的窗户里飞出无数的纸飞机,上面写满丫孩子们的祝福这三部电影形象地诠释了教育者应当具有的现代教育理念,这就 是平等、创新和仁

11、爱。电影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大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这恰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后现代时期,这是一个挑战传统、打破权威、崇尚个性的 时代。所以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我们习惯的“师道尊严”的传统,看 不到“天地君亲师”的等级秩序,教育者处在被教育者的“审父”与 平视之中。因此,按部就班、刻板守旧、中心训导式的教育是不能为 被教育者所接受的。回想在中外电影长廊中,反映学校和教师生活的影片也不乏其作, 例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国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烛光里的 微笑、十八岁的天空等,这些作品里的教师形像,特别是乡村女 教师瓦尔瓦拉、魏敏芝等都曾经给观众留下丫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电影中的师生关系、教育理念依然是传统

12、的因袭。教师 总是如同红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烛光里的微笑中的女教师就是这样的写照,她积劳成疾,最后不治身亡;传统影片中的学生常常 处于知识与生活的双重贫闲之中,只有依仗教师的保护与救赎。正是 因为魏敏芝的努力,她的学生才可能不因贫困而失学,班上的学生一 个也没有少;传统影片宣传的是严师出高徒,被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 开发和训导,成为和将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乡村女教师中的瓦 尔瓦拉就是力此获得了列宁勋章,影片的结尾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 瓦尔瓦拉的学生也都佩挂着勋章成了英雄,从各地赶来看望他们的老与上述传统教师电影不同的是,死亡诗社等三部电影的故事发 生地都是在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

13、多数没有生活贫困的问 题,有不少学生还出身富裕的家庭。因此,精祌的培养与教育的创新, 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中,没有既 定的上下尊卑秩序,教师只有靠个性魅力和能力水平才能建立起自己 的尊严。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是“三丙六十行”里的一行,与 他行当一样,既有付出,也有冋报,而不仅仅只是奉献。教师也不再 是道德化的“完人”偶像,而是一些情感丰富的独异个人。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是基廷老师吹着扬基进行曲轻快地 走进教室,他以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充满激情的诗句“啊,船长! 我的船长! ”作为讲课的开场,并且说:“如果大胆的话,你们可以叫 我船长。我也上过地狱学校并且生存

14、Y下来。”自然而坦率的话语立刻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基廷当年读书时曾经是学校橄榄球队的队长,他的体育专长一向 广受追捧。作为教文学诗歌的教师,基廷随门吟诵的名言瞥句,也让 他的周围形成诗意的磁场。“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 此,并将永远如此。” “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人少的那条。” 基廷的才气、活力与个性,感染了每个同学,从此他真的成为深受学 生爱戴的、与他们共渡青春之航的“我的船长”。我们也看到华森老师上课时经常走下高高的讲台,跻身学生们中 间,与学生平起平坐,边聊边讲。在课下她与学生一起游戏运动、纵 情地唱歌跳舞,甚至因为被信任而应邀参加学生的

15、私密聚会,并且不 设防地互相交流各自的情感经历,教师如同师兄师姐般与学牛.无障碍。 华森老师在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在思想观念、艺术才情上却大 大高于与她年龄相差不多的她的学生。当她的学生走进她的个人画室, 看到她创作的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绘画时,学生们不由得从心里涌出 对华森老师的敬佩之情。马修老师也是一样。别看他平时衣着陈旧、貌不惊人,行为举止 也有些木讷委琐。可一旦组织起合唱团来,他对每一个人音色音准的 辨识,他对每一首合唱歌曲的处理和指挥,他对每一个学生发声歌唱 的指导和示范,全都是专业水准的。即使是多么混沌粗野的少年,在 纯正的音乐之声里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当然现代教育理念最核心的还是

16、仁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与个性 的仁爱,不是过去的那种一味“望子成龙”的爱,是让个体生命充盈 和精神自由的爱。就像基廷老师带学生参观辉煌的校史馆,不是让学 生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艰难地向前跋涉攀登,而是认识青春之短暂, 独立地积极地把握自己生命的每一天。华森老师也是如此,她积极支 持鼓励优秀女生乔恩报考名校继续深造,还帮助她联系了学校和准备 报名材料,但最后乔恩为了家庭还是决定暂时先放弃读书了。华森得 知后,尽管有些失望和惋惜,但她还是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个人的选 择,因为她坚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是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仁爱包含着宽恕,马修老师无缘无故受了那么多的气,但马修老 师宽恕了他的学生,甚至不该用“宽恕”这个词,因为马修老师全然 没有将学生的捣乱放在心上,他只是悲悯,他只是想着用他的音乐唤 醒他的孩子们,摆脱邪恶的纠缠,走进生命的春天。死亡诗社等三部电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