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样品放置时间对瘦煤粘结指数测定偏差原因研究与解决途径【摘要】简要分析研究了样品放置时间不同对瘦煤 粘结指数测定造成的偏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关键词】烟煤粘结指数;测定偏差原因0.概述烟煤粘结指数是评价炼焦煤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既是 表征煤的工业性质的分类指标之一,又是指导配煤炼焦和焦 炭强度预测的重要参数,目前在焦化行业原料煤采购及配煤 炼焦中,粘结指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指标,直接关系到供需 双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它的准确与否显得十分重要,但实际 上是瘦煤的测定结果波动较大,即使供需双方存在较大分 歧,又对指导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测定偏差的 原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1.瘦煤粘结指数测定的原理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G值测定原理是以一定质量的试验煤样和专用无烟煤混 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成焦,所得焦炭在一定规格的转 鼓内进行强度检验,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得到G值,表示试验 煤样的粘结能力同一化验煤样的重复性为<3,再现性临 界差为<4, G值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方法,其测定结果 随着试验条件而变化,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除共知的 影响因素外,还会存在其他的原因这里我们讨论样品放置 时间的不同对粘结指数的影响。
2 .样品放置时间不同带来的影响 按GB/5447-1997规定与要求,测定粘结指数必须采制新鲜煤样,同时应将整个采样-制样-化验的周期,控制在7 天内,但是对于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煤样氧化的影响十分 显著,我们进行了有关分析验证1) 我们取山西古交地区前山区域的瘦煤,按国标要 求制样后混匀并分成7个平行样品,进行粘结指数测定,结 果为:古交前山区域瘦煤的粘结指数第1天33;第2天34;第3天31;第4天30;第5天17第6天16;第7天172) 我们还是取该地区受氧化作用明显的G值在20天 左右的瘦煤,仍按照国标要求制样后混匀并分成7个平行样 品,在进行粘结指数测定,结果如下:氧化作用后的瘦煤的粘结指数第1天13;第2天13;第3天13;第4天12;第5天12第6天12;第7天113) 我们又取山西古交地区后生区域的瘦煤,仍按照 国标要求制样后混匀并分成7个平行样品,在进行粘结指数 测定,结果如下:古交后山区域瘦煤的粘结指数第1天58;第2天56;第3天59;第4天56;第5天 52第6天55;第7天534) 原因分析:古交地区瘦煤属全国重要的炼焦煤 上述两种煤,从煤质特点来看,极其相视,精煤灰分Ad为 9%-10%,全硫 St,d 为 0. 7%-0. 9%,挥发分为 17%-19%,胶 质层最大厚度Y值为5mm-7mm;古交前山瘦煤和后山瘦煤的 显微组分结果如下:古交前山: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值1.665;镜质组 72. 94;矿物5.41;稳定组0.11;惰性组中丝质组18. 18, 半丝3.25,微粒组0.22。
古交后山: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值1.641;镜质组 68.00;矿物3. 74;稳定组0.66;惰性组中丝质组20. 04, 半丝5.95,微粒组3.33前山瘦煤的镜质组含量明显高于后山,而惰性组含量明 显低于后山,分析认为两者皆属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的 煤种,由于成煤过程中沉积环境的还原程度不同,会导致性 质上的根本差异,而且高变质程度的烟煤,其中部分镜质组 反射率高于某一界限时也是惰性的,所以这就是前后山瘦煤 粘结性不同的根本原因另外,山西古交地区前后区域的瘦煤的粘结指数较低, 是由于他的形成环境及组成上的变化使它具有不同的还原 程度,并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受氧化程度更加明显,但是 对焦化企业来说,炼焦煤进厂后不可能全部很快消化,放置 时间的长短,对G值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快的 消化掉所存煤种,煤质在空气中的氧化致使煤的粘结指数发 生变化3.解决途径炼焦煤必须兼有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国内大多数焦 化企业主要使用炼焦原料煤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作为粘结 性和结焦性常规参考指标,但是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试验 只能测定到形成半焦,并不能真实反映炼焦煤在大焦炉中的 粘结性和结焦性,因此局限较大,尤其对于G值60mml5. 39; 60inm-40mml2. 38 ; 40mm-25mm5. 53 ; 25mm-10mm5. 53 ;60mml0.55 ; 60mm-40mml3.09 ; 40mm-25mm5.03 ;25mm-10mm5.03 ; 60mm49.50 ; 60mm-40mm27. 30 ;40mm-25mm11. 08; 25mm-10mm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