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824239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支教小组课题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教师大量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研究北安市二井镇建华中学支教小组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农村,800万教师 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大 使命。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教师这一宝贵资 源。但是目前,不少地方教师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的边远 山区和贫困地区,大量优秀教师出走,给本就薄弱的农村基 础教育带来很大不利。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中青年 教师),纷纷往城里“挤”,必然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新 农村建设的进程。在农村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教师老龄 化。以建华中学为例,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

2、的2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 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为什么农村教师会大量流失呢?1. 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学条件艰苦 长期以来,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 位,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在有的城 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示范性学校”的同时,农村 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学校无论是在财政投入的比 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还是校舍质量、桌凳 用具、教学设备等都远远低于城市。在建华中学,学生们的 教室都不够,甚至有的班级是在实验室,微机室等地方上课。 振兴民主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农村教师

3、 生活贫困及教学环境的简陋和对农村教育的经济支出力度 小,成为了影响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2. 教学任务重,思想工作压力大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 任务。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过重直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方面中小学教师任课科目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教师任 课科目明显偏多,在有的学校,一个老师还可能会教授两门 学科。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平均周课时数存在明显的城乡差 异,农村教师平均周课时数明显偏多。相比之下,城市教师 清闲自在,工作环境好,精神活丰富。在城里教书比在农村 地位高,尤其是年轻教师一旦到了城里连找对象都变得容易 了。如此以来,大家都想方设法往城里调。在农村

4、,升学作 为农村青年跳出“农门”、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主要途径,这 就导致了教育的升学主义价值取向。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 性、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要求的提高、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 值增加和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等,严重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 力和工作压力。3. 教师待遇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此导致一 系列在就业、利益分配、福利等方面的不平等政策,国家这 种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使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城乡二元结构 导致人们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歧视农村教 育进而歧视农村教师的倾向。制度的不公平刺激了城市学校 发展的“马太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农村老师“洗脚进 城”也就不足为怪了。追

5、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 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 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但现实情况是:农村 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 教师收入低。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 失的一大诱因。除此之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的隐性收入 (诸如兼职、家教、办补习班等)差距更大。因此,不少农 村中小学教师思想动摇,无心教书,有关系的找关系,有熟 人的托熟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走了之。尤其是“两 免一补”、“新机制”等政策实施后,差别更加明显。因为在这 些政策实施之前,农村学校可根据工作情况发放一些教学质 量奖、课时津贴,

6、而实施这些政策以后,取消了一部分或全 部收费项目,农村教师的待遇不增反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 城,客观上已经成为农村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最迫切的愿 望。收入微薄,生活窘迫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4.教师的自身发展很难实现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农村教师自身 的发展。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2003年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统计,农村教师自己承担全部继 续教育费用的比例是79.3%,而县城的只是51.0%,省城的仅 是34.8%。另外,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机会,缺乏资料和优 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不到满足。但在 教师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教师的流失。最主要的

7、就 是“学而优则调。这里的“调”是指单向性地从农村学校向县城 学校流动,即农村教师进城。其次是内部流失。一个好教师 一般会经历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副主任、主任的升迁路线, 再往上就是副校长、校长。随着行政职务的升迁,教学课时 就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不给学生上课。再就是通过考研离 开农村学校。教师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上是否也能找找原 呢?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就是一心想 着怎样往好的地方走,就没有反过来想想,扎身农村更能体 现一名老师的真正价值。5.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 源和资产遭遇闲置。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

8、 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 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 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 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学校 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振兴民主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农村 中小学教师进城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农村教师的不 断进城,使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现在的农村中小 学缺少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缺的是人。教师进城了,农 村的孩子怎么办?农村教育的发展的希望在哪里?教师的流失进城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1. 导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

9、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农村 教育质量的下滑。特别是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教师 的大量调走,造成了一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专业不对口,学数学的要去教语文,还可能教生物,这在教 学中出现了许多很棘手的问题。调查中笔者发现,在90%以 上的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根本没人代课,也 只能从课程表上消失了。由此以来,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于 狭窄,素质教育何从谈起!2. 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教师的进城,农村学生和家长对农村教育的发展看 不到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惜花高费 把自己的子女向城里送,从而使农村家庭本来并不富裕的生 活增加了更大的

10、经济负担。以一名七年级学生为例,在农村 学校上学与在县城上学要多出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 用,再加上县城相对农村消费较高,一年下来要多支出教育 费用10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农村学生到县城上学还要 通过考试,交一定的择校费,县城的学校进不了,不得以去 民办学校的学生费用则高达数千元,而八年级、九年级的费 用更高。如此下去,农村学生失辍学现象势必会有加重的趋 势。3. 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教师的进城,使得农村与城市的生师比严重失衡。本来编制就存在城乡不平等情况,再加上农村教师的不断进 城,使农村师生之间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了一些县 城学校有人无课教,而

11、农村学校有课无人上的局面,造成了 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让人痛心的是在教师进城的过程 中,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比如吃喝送礼之风,影响了 教师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4. 导致大量农村代课教师的存在,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 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进城是导致我国贫困地区存在代课 教师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代课教师60万左 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进城, 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 的之一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没有了教育的均衡 发展,公平就无从谈起。在甘肃省某镇一农村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800多人,班级平均学生人数80以上,最大班级学生

12、 人数已近100人,而县城班级人数平均50人。相比之下, 农村的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育资源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随着农村教师的进城,使这一趋势更加严重。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热”的现象,我们应该从源头 上寻求破解之道,以防止农村教师的流失和短缺,从而促进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农村教师流失我们思考了以下的对策及建。1. 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待遇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热”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待遇上的 差别,教师工资收入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也是生存之需 要。上级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改造校舍、校貌, 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切实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努力

13、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隐性收入问题。为了农村教育的发 展,为了农村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以更 多的关怀,来缓解他们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 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他们安安心心的扎根于农村教育 之中。在教师编制、教师培训、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评优 评先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倾斜,建立边远农村教师 津贴制度,特殊津贴应按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不同 等级,经济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特殊津贴就应越高。专 家指出,要改变乡村教师精神上富足,物质上匮乏的局面, 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机 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改善教学条件。 还必须

14、采取切实措施和倾斜政策吸引具有教师资格人员到 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大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只要全 社会都来关心农村教师,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我国农村教育 必将实现新的跨越。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缓解农村地区合格师资 不足和师资素质较低的问题。随着农村骨干教师的外流,农 村青年教师成长缓慢,而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教学质量上 不去。为此,要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3. 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一方面是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优秀 教师到农村。各地要健全城区教师到偏远农村支教制度,尤 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薄弱和缺编学校支教的制度,大力推 进城镇教师特别是

15、优秀、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为落后的 农村教育注入活力,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4. 实施农村师资定向培养计划实行免费教育、定期服务制,出台政策吸引优秀应届大 学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小学任教,为农村教育输入新鲜血 液。2007年,国家出台免费师范生制度,引导高校毕业生 到农村学校任教,目的也是为了使农村学校逐步形成稳定、 规范的师资补充渠道。鼓励师范生通过在教育聞位上改变落 后地区的教育现状,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现状,而 且也尽可能少的避免了社会就业压力问题。5. 建立教师良性流动机制学校应当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管理模式,要鼓 励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更要还教师参与社会竞争和职业 选择的

16、权力,同时吸引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类人才经过培训到 学校任教,做到有进有出,合理流动。这样才能在流动中选 择骨干教师,发展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校领导要认真分析本 校的特点,发挥本校的优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想办法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团结一心共 同努力改变学校的现状,而不是一走了之。国家和学校要经 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相结合,农村骨干教师在一面是经济 的诱惑,一面是行政的约束下会安心留下来。切实保障农村 教师待遇。6. 加大鼓励骨干教师扎身于农村。教育是事业,是事业就要讲奉献。教师有使命,就是用 人格去孵化人格,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传道、授业、解惑” 乃教师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大教育家 陶行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教师们扎根农村,立足本 职,倾情奉献的无穷动力。鼓励农村教师坚持求真务实,做 甘于无私奉献的表率。结合学校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勇 做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推动者。除了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