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

上传人:晴**** 文档编号:208191492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乎世界之潮流”文献资料陈东 2016-3-17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社会之心理,登高一呼,天下响应,非无故也。(孙中山就组织南方政府与记者的谈话,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八日)(来源:汤锐祥编著,护法运动史料汇编( 二 )国会议员护法篇,花城出版社,2003.03,第60页。)【西学东渐】(1692年)你们汉人全然不晓得算法,惟江南有个姓梅的他知道些。(参见李光地:理气,榕村语录续集,卷17;互见王先谦:东华录,康熙四九。)(1692年)又命取测日晷表,以御笔画示,日:“此正午日影所至之处。”遂置乾清门正中,令诸臣候视,至午正,日影与御笔画处恰合,毫发不爽。(圣祖仁皇帝实录(二),卷153,康熙三十

2、一年正月甲寅。清实录,第五册,中华 书局1 985年版,第698699页。)【开眼看世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来源:清徐珂:清稗类钞卷16外交类)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著两广总督蒋攸铦等晓谕洋商严禁夹带鸦片等事上谕(三月二十三日),嘉庆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8页。)(1841年)3月6日,也就是杨芳到广州的第二天,广州城附近又有两座炮台被英军攻克。时人梁廷楞写

3、的夷氛闻记记载,杨芳看到夷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但我却不能击中夷;我方炮台还是在陆地固定不动,而夷炮却处在“风波摇荡中”的舰船上;我主夷客,种种条件都大大有利于我而不利于“夷”,但夷炮威力远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命令一位副将在木筏上掌控,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此事,粤东纪事也有记载,杨芳初到广州,“惟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3月18日,英军进犯,杨芳的这些招数自然完全无用,筏上副将仓皇而逃,英舰长驱直入,杨芳急将部队撤回广州内城,匆忙与英军“休战”。但在给皇

4、上的奏折中,他却文过饰非,反称自己如何用计巧妙、英勇退敌。然而,杨芳在难得的休战期间并不积极备战,而是白天热衷于购买西洋钟表和其他洋货,“夜则买俏童取乐”,有时地方巡捕买不到“俏童”,便只得“将女子剃发,装跟班送进”。(来源:雷颐著,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03,第9页。)(杨芳)谓:“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实地,而夷在风波摇荡中。主客异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为压胜具(来源:清梁廷楠著:夷氛闻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09,第58-59页。)杨芳以身经百战的勇将而闻名,二十年前他就担任过直隶总督,可见是一位很老的

5、将军。他听说英军炮击准确如神,感到很奇怪,跟巫术师商量对付的办法。巫术师认为敌阵中有会使妖术的人,一定要破除他们的妖术。他说:“外夷妖术最忌的是妇女的尿。所以妇女的尿桶可以作为制胜敌人的武器。打开尿桶的盖,将尿桶正冲着敌船,妖术立即可破。尿桶愈多愈好。”杨芳来到广州,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征集妇女的尿桶。不用说,尿桶当然不会有任何效验。(来源:日陈舜臣著:鸦片战争实录:鸦片战争,重庆出版社,2008.11,第175页。)天朝准予各国通商以来,垂二百年,深仁厚泽,美利无疆。而内地茶叶、大黄二项,为尔外夷必需之物,生死所关,尔等岂不自知,是天朝本不必通市,而尔各国能一日不通市否?(通谕各国夷商稿(道

6、光十九年正月初九日))林则徐译书报一事也在外人当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他们对此极为称许:然林则徐行事全与上相反,他自己先预备几个最善翻译之本地人,他就指点奸细打听事件法子有几个夷人,甘心情愿广中国之知识,将英吉利好书卖与中国,俾有翻译人译出大概之事情林系聪明好人,凡有所得,不辞辛苦,常时习用,记在心中。于近观其知会英吉利国第二封信,好似初学知识之效验。然而,接替林则徐钦差之职的琦善对此的评价却是:“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终日刺探外洋情事。”琦善的这一评价,其实代表了仍拥天朝自大的统治阶层的看法。不过,尽管林译在当时并不被琦善等朝廷官吏所认同,但数年后,经历了两次战败的国人终于认识到林则徐的先

7、知先觉,并誉其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尹文涓.林则徐的翻译班子及所译西书西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100-104.)1840年中英开战前,道光帝才匆忙令臣下查明英国情形。琦善“访知”,女王自行择配,奏言“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耆英谓英人夜间目光昏暗。黄惠田更谓英地暗黑,不敢燃火,船行半月始见天日。骆秉章奏称英兵上身刃不能伤,但以长梃俯击其足,应手即倒。全是一派胡言。就连确实认真查考过一番的林则徐,其下决心以武力解决问题,也是由于错误地认为:“茶叶、大黄禁不出洋,已能立制诸夷之命”;“中国封港,其货无处可卖;其本国距中国太远,出兵

8、不易;女王叔父有觊觎之心;安南曾诱歼其船,他国恶之,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国”;“从前律劳卑(WJNapier,17861834)冒昧一进虎门,旋即惊吓破胆,回澳身死,是其明证”;“且夷人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这些判断无一符合实际情况,徒然成了偾事的原因和外人的笑料。(来源:钟叔河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07月第1版,第62页。)一八三八年,林奉诏入京,奏说:“内地茶叶大黄,禁不出洋,已能立制诸夷之命。”明年春,林抵广州,访问两广总督邓廷桢诸人的意见,奏说:“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实

9、为外夷所必需,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及林维喜案发生,英人从澳门逐出。林称:英船缺乏粮糗淡水,“此一端,即足以制其命。”又信中国封港,英货无处可卖,女王叔父有夺位的野心,安南曾诱歼英船,英国万不敢窥伺中国,即或战争,中国亦无所惧,并说:“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祗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货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从前噼唠啤冒昧一进虎门,旋即惊吓破胆,回澳身死,是其明证。且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

10、非不可制也。”这是林则徐最早对于英国的主观看法,杂有不少的错误,但“其强非不可制”,实有至理,发动广大群众可以抗拒英国的侵略。(来源: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08月第1版,第89-90页。)臣节次伏读谕旨,以税银何足计较,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祀但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浅鲜矣。(林则徐:银钱出纳陕省碍难改易折节录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847年1月1日)-道光:“恫吓于朕”、“无理,可恶”,“一派胡言”;帝在文旁朱笔批说:“汝云英夷试其恫喝,是汝亦效英夷恫喝于朕也,无

11、理可恶!”奏文说:“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帝在文旁批说:“一片胡言。”来源: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08月第1版,第91页。)“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展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注释: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载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林则徐全集第七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6页。(来源:陈廷湘,李瑞,李慧宇著,中国新文化思想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05,第9页。)道光帝:“览奏愤懑之至,朕惟自恨,自愧,何至事机一至于此

12、。”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时,英国即表示希望派公使到北京,8541856年,英、法、美等国先后向清政府要求“修约”,明确提出要“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并请“中国公使常驻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政府”。当时英。法等国对中国的政策确实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但要求互派公使这件事本身却很难说是侵略行为。咸丰皇帝却认为这一条“尤为狂妄”,(京师为辇毂重地,天津与畿辅毗连,该酋欲派夷人驻札贸易,尤为狂妄,包令所称鸦片纳税,及欲进粤东省城,尤为反复可恶。)必须“正言驳斥,杜其妄念”,“将该夷所递节略,即行掷还”。1858年(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提出的条约草案规定:英国公使可

13、居住京师,觐见皇帝时用欧洲各国通行礼节,不再三跪九叩。咸丰批示:“该夷条约,以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断难允准。”(该夷条约,以派员驻京,内江通商,及内地游行,赔缴兵费始退还广东省城四项,最为中国之害。桂良等能将此四项一概消弭,朕亦尚可曲从。若只挽回一二件,其余不可行之事,仍然贻患无穷,断难允准。)直到联军攻入北京,他逃到热河,也仍然只在“不见使节”这一点上讨价还价。咸丰的固执态度,确实使后人难于理解。他在心理上无非是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居然有人可以不向皇帝山呼万岁,俯伏称臣。他害怕这个事实会使他在臣民面前丧失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发生动摇。所

14、以,他宁可将国家。人民孤注一掷,在毫无作战把握的情况下“诱捕”英国派来谈判的使者。圆明园被烧了,北京条约签订了。咸丰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痛心赔款一千六百万两,只痛心“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指恭亲王奕沂),已属不成事体”。(来源:钟叔河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07月第1版,第78页。)如该夷询及进京一节,谭廷襄等即当如前答俄夷之语,告以天朝体制,凡外国人许其进京者,皆系朝贡陪臣。若咪喇坚既是与国,款待之礼,例所不载,既无章程可仿,即恐礼貌未周,转伤和好之谊,此事恐难允准。(咸丰皇帝)他尤其害怕公使要求面见皇帝亲递国书,

15、于和约签字后也一直不敢回京,说:亲递国书一节,既未与彼等言明,难保不因朕回銮,再来饶舌。但此时消廷对于礼节的要求,毕竟已经被迫放宽。1859年白河战后,清廷允许美国公使华若翰(Ward,John E)进京换约,条件是觐见时至少要向皇帝行一种“修正的叩头礼。华若翰不无幽默地回答说,他纵然能够“弓身微曲右膝”,可是却只习惯于向上帝和妇女这样作(据福斯特:美国远东外交史)。结果,觐见当然没有实行。咸丰对这种不恭顺的态度大为不悦,后来他见到美国总统的国书以平等相称,竟在上面批道:“夜郎自大,不觉可笑。”(1856年王懿德的奏折中指出,美国国书中“有数处书及朕字,究与体制不合”,1858年美国再递国书中又出现朕字,认为“阅所进国书内,该国王竟自称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其实,可笑的正是咸丰自己。(来源:钟叔河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07月第1版,第79页。)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