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13129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8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人教版 2018 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 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 年-618 年)建立: 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以 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分裂,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灭亡: 618 年(隋炀帝 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 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

2、(隋炀帝)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起始点:以 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今北京) ,南至 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 两千多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四个组成部分: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 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赵州桥:设计者李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 隋文帝 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 ,标志

3、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完善(唐朝):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 最为重要。 武则天 :首创 殿试。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 多年。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三、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 618 年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618年-907 年)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以 长安为都城,

4、李渊就是 唐高祖 ,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采取革新措施。 3)加强对西域统治等。(2)客观措施 :1)虚心纳谏,任用贤能。他任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前后进谏 200 多次。 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 ,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2)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发展科举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3)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5、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4)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 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原因: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2)措施: 任

6、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第 3 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 曲辕犁 和灌溉工具 筒车。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 、唐三彩最有名。3、商业: 长安城 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 的大都会。(有 商业区 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 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 被各族首领尊称为 “天可汗” ,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3、唐太宗时期 ,将文成公主 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7、。作用: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 时,将金城公主 嫁给尺带珠丹, 后立唐蕃会盟碑, 遂“和同为一家”。三、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 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 李白 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 “诗仙” 的美誉。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反映历史的现实,故有“诗史” 之称,他被誉为 “诗圣 ”。 白居易 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 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 、柳公权(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玄秘塔碑 )和欧阳询(代表作九成

8、宫醴泉碑 )。曲辕犁筒车唐三彩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 (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 (代表作品 送子天王图 ,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 :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9、的影响。(2)鉴真东渡 :唐朝与日本交流中,最富影响的是鉴真,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 。(定居 奈良,为日本设计 唐招提寺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1)玄奘西行 :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 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经济、文化领先世界;(根本)C、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D、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努力。E、唐朝海陆交通发达。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政策。启示:1) 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2)要坚持对外开放; 3) 要兼容并蓄外来文化,取长补

10、短。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原因: A、开元末年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C.节度使势力膨胀 ,外重内轻。2、人物: 安禄山 和部将 史思明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3)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 的局面。二、唐末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中有一个在 北方太原是北汉 。五代十国的 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是一个政权分立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

11、个必然趋势。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 6 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 年,赵匡胤 建立北宋,以 开封(称为东京) 为都城,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12、。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表现(措施): A、重用文臣掌管军政大权。 B、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B、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C、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13、、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D、(消极作用)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 8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政权分立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政权分立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政治方面)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民族方面)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 寇准 力主宋真宗 亲征, 澶州之战 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 宋给辽岁币 。意义: 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14、局面。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榷场是边界贸易场所。3、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 年灭北宋。 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 收复建康,后在 郾城 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 ”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抗金遏制了金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宋金达成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淮水至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

15、形成。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 年1127年(被金灭)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 年1276年(被元灭)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 年1125年(被金灭)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 年1227年(被蒙古灭)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 年1234年(被蒙古灭)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影响:消极影响:对南宋而言是屈辱的,加重南宋人民负担;积极影响:使社会安定,南北交流密切,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南方经济发

16、展,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东汉后期 开始, 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 开发。从唐朝中期 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 , 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奠定了基础 。4、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引入 越南的优良品种 占城稻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2) 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 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 ,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 江淮和川蜀 一带。2、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