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130458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 、空气 、适宜的 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生长需要 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 、空气 、适宜的 温度、阳光 、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 、 潮湿 的环境中。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 ,互相 影响 的。7.食物 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 开始,

2、到 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 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 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 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生态群落 。如: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3、 页,共 6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 鹰2.草 兔蛇鹰3.草蝗虫 鹰4.草蝗虫 蛇鹰5.草鸟 蛇 6.草 鸟蛇鹰第二单元1.向电灯 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 、遮挡物 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 、方向 有关。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 计时。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 短。影

4、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 直线 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 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光也是以直线 形式传播的。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 、反光镜、 潜望镜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 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 ,光强时瞳孔 缩小 。1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 强温度就 高 ,光弱温度就低。14.汇聚太阳光

5、的方法有凹面镜 、凸透镜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 、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16.太阳表面温度达6 千多 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 千万多 摄氏度。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 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 时升温快。第三单元1. 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 地球上 海洋 面积比 陆地 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 ,东部多 平原 。精品

6、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地震 和火山 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 、地幔 、地核 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火山活动与地幔 和地壳 的运动有关。4.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 ;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 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 、风、冰川 、海浪 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 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5.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

7、 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 后形成的断裂谷。6. 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 的作用、 流水 的作用、 植物 的作用、 动物 的活动等。7. 由于受 水、大气 、气温 或动植物 的作用,岩石 破碎 ,这种现象叫风化 。8.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 沙砾(小石子) , 中间是 沙和粉沙 ,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 ,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 土壤是 沙、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和空气 等物质的混合物。10. 土壤 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 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 食物 和 生存空间 ,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 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

8、中的生物的 残体 和排泄物 都能使土壤的 腐殖质 更丰富。 动物 和植物的根 能松动土壤,为空气 和水营造空间。11.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2. 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13. 在坡度大 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 侵蚀 ;在 坡度小 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 和沉积 的现象发生。 侵蚀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 却填平

9、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 和沉积 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5. 流水 、风 、冰川 、波浪 和重力等 都会侵蚀土地。16. 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 和种草 ,来减少 雨水 对土地的侵蚀。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1.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 的力,这个力就是 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 越大,小车运动

10、得越快 。3.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 ,行驶速度 越快 ,行驶距离 越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 越少 ,行驶速度 越慢 ,行驶距离 越近 。4. 橡皮筋 、弹簧 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 作用时, 形状 很容易改变, 在形状 改变时, 它们会产生一个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 衣裤松紧带 、票夹 、弓箭 、拉力器 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6.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 的推力, 这个力叫 反冲力 。 喷气式飞机 、火箭、气垫船 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 运动的。7.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

11、,必须对物体用 更大的力。8.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牛顿 ”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 ,用 “ N” 表示。 1 牛约等于100 克的力。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 受力大,伸长长” 的特征制成的。9.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0” 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12、,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 阻碍运动 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 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 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 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 ,摩擦力 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摩擦力 大。物体 重 ,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物体 轻,摩擦力 小。13.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 和滚动 两种方式。14.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 的摩擦力小, 滑动 的摩擦力大。15.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 伴随着。16.自行车上 需要 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 、脚蹬的表面 、刹车橡皮 、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 ;不需要 摩擦力的地方:前轴 、中轴 、后轴 、脚蹬的轴 、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17. 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 (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不会翻车)。( 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