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82136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章节测试 鲁教版 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注音及字形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1分)A.文雅(y) 罗辑(j) 造谣(yo) 阑珊(shn) 突兀(w) 卢仝(tng) B.时髦(mo) 嶂碍(i) 敷衍(yn) 絮聒(gu) 寒宣(xun) 街衢(q)C.圩堤(d) 斟(zhn)酌 融洽(qi) 寡(gua)言 辞(ci)句 枯燥(zao)D.勉强(qing) 告戒(ji) 揣(chui)磨 贿(hu)选 霉(mi)头 倚赖(li)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B记得在小学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

2、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子兽”。C假如作报告的人语感敏锐点改成说: “咱们要怎么样”,听的人就会觉得亲切得多。D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1分)A谈语言王力中国语言学家B人类的语言吕叔湘中国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C.稻草人叶圣陶作家、教育家D.雅舍小品梁实秋中国语言学家 4分析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 ( )一开口便血脉偾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声嘶,气急败坏,似可不必。 (

3、)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 ) 白水泉中一大天,山夹峡上三同洞。 ( ) 5划分下列单句的成分。(3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我觉得有些人说话出毛病,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敏锐的语感。 二、阅读理解(5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0分)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

4、气。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6本段采用_的结构顺序,并按这种结构顺序在原文中用“”划分层次。(3分)7开头三个分句“要要要”,其关系为( )(2分)A前两个分句是第三个分句的条件B三个分句是并列的,不分主次。C第三个分句是前两个分句的条件。D后两个分句是第一个分句的条件。8文中加点的两个“这”,各指什么?(2分)9从本段看,文中所说的“语感”指的是什么?(3分)_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0分)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又把这些音素_成音节,再把音节_起来,_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

5、,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10文中几个加点词,按其含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应是_、音节、_、语言。(2分)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A.组合 连接 B.连缀 组合C.组合 连缀 D.组织 连缀12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不超过30字)(2分) 13人类语言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6、(2分)_14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4分)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告诉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蜜蜂要酿成一公斤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

7、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15段分别从_、_、_、_这几方面介绍蜜蜂的特点。(4分)16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2分)17段中“语言”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破折号的作用是_。(2分)18段中加点词“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_19. 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 分)无翼鸟的联想鸟有翼,这是常识。但有一种鸟,却无翼。她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命名为国鸟,倍加宠养之。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遨游于高空,啾鸣于山林,后来被人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久之,便消失了双翼,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不必自己去觅食了

8、。但实在是让人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个不幸。除供人赏玩外,她再不能振丽云间了。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厚爱,谁知适得其反呢?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间的恩惠,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这畸形的美了,那时,这鸟儿又依谁而生活呢?想起山鹰来了。山鹰训练雏鹰,总衔着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让它自己从山崖下练着飞上来,飞上来,终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20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无翼鸟早先也曾有翼。B无翼鸟无翼既是喜也是忧。C无翼鸟不能振翮云间是它的不幸。

9、D山鹰训练雏鹰的做法是出于爱心。21划横线句子中的“畸形”是指无翼鸟(不超过5个字),“美”是指无翼鸟(不超过10个字)。(4分)22无翼鸟不能振翮云间的根本原因是( )(2分)A无翼鸟消失了双翼B无翼鸟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再去觅食。C无翼鸟被人类饲养,受到宠爱。D无翼鸟为了讨人欢心,不愿再远走高飞。23本文以鸟喻人,作者的观点蕴含其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论点。(4分)本文的论点是 (不超过30个字)24默写古诗词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 (不限课文)(4分)例句:月出惊山鸟 出处:王维鸟鸣涧_ _ _ _三、写作实践(4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王刚同学并

10、不笨,但家境富裕不能吃苦,父母溺爱很少受委曲。学习成绩平平,数学科不够好,连续两次期末考试都是58分(满分100分)。他开始丧失学习信心,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打算要退学,跟父经商。请以你能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服王刚打消退学的念头,发奋努力学习。字数500字以上。提示:树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正确论点,讲明白只要刻苦学习,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的道理。 例举古今中外苦学成才的事例。 联系实际耐心说服,语言要亲切,充满关爱与友善。参考答案一、1C 2D 3D 4设问 夸张 夸张 对偶 5(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 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 好 人类语言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我/觉得有些人语感二、6总

11、一分一总 第一句第一层,最后一句第三层。 7D 8“假如”一句。 从“假如”至“这”之前的部分。 9.文明礼貌的说话习惯。10音素 语音 11C 12人类语言的变化是无穷的,人类变化无穷的“意念”可以逐一配以语言。 13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14列数字 15生活方式 分工 寻蜜源的过程 采蜜的艰辛 16作诠释 分类别17特殊含义 解释说明 18不能,“差不多”有相近、接近之意,若去掉,就成了“等于”,语意改变,不准确。 19.列数字 作比较 20B 21是鸟却无翼端庄妩媚,能舞善歌 22C 23家长不要溺爱子女,要培养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 24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江雪三、25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