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77173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篇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简单地交给学牛“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牛硬 和说教,学牛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 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 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 地传授给学牛,而是学牛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 学牛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小要最大限度地 启发学牛

2、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牛充分的思 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牛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牛的求知欲,展现学牛的思维 方法。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习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 习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牛 己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牛学习的较为轻松,学习效 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牛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 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牛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 构建万的

3、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牛对于 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牛的表象操作能力。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牛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 有效,学牛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牛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 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牛的实践能力,同吋 也激发了学牛的学习兴趣,使学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结读数方法吋,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牛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 应及吋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 规范,会造成学牛知识体系上的缺失。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

4、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耍灵活机 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牛学习的更愉快。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Tdqu();,初步理解万 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我认为难点有三: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二、学牛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 设,估计了学牛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

5、有的学牛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牛还很容易数错。例如, 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牛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 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牛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 演示,让学牛动手在计数器丄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 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 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 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 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牛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 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牛通过拨珠,不仅叽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 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牛容易出现不用 “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 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 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吋先分析这是一个儿位数,然后在读数写 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