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67570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1教学反思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心木教学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参与交流和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 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 想。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借树喻人,借平凡的生活小事“给树 苗浇水”,寓深刻的育人道理。学生对台湾和桃花心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这宝岛奇特木种, 了解她的形状、特征和品质。我们教师要抓住这篇课文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培养息好语感和爱国情 感。1.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借树喻人,写一

2、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 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课文借平凡的生活小事“给 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新课标要求我们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更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 秀义化的营养。林清玄是我国台湾省的现代作家,学生非常想了解来自我国台湾的一些情况,对台 湾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桃花心木更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事物。同学们一开始便对宝岛充满了好奇,非 常想了解这一奇特木种,了解她的形状、特征和品质。学生对完成祖国的统一更加充满了渴望和信 心。2.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参与交流和讨 论,敢于

3、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为此我们要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对话” 中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篇课文,借树喻人,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 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力求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 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 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从而明白“万物竞夭,适者生存”的道理。3.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育:马斯洛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者想,理解他们地学习中存在的认

4、识上的错 误和情感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要发展他们积极向上的正确情感。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地发展,能否真正地发展而不流于空乏,从老师的角度说,我 们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渗透积极、正确的情感,全面关心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如今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上升以及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心育渗透 必不可少。据某报报导,一个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不能自理。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生活,甚至上了高中以后连洗自己的衣服鞋袜都山父母包办。该同学考上大学后,山于生活不 能自理,要求学校同意其父母陪读。被校方断然拒绝后,该同学在入学

5、后不久就因生活不能自理而 被迫自动退学。在课堂上我把该故事说给学生听并结合种树人说的话渗透心育。提问学生“树不确 定”是指什么? “人不确定”是指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事。再 结合反面的事例,谈一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 “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 两相对比。小结: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说说其含义。“在不确 定中”生活的人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得深刻。生活在艰苦环境的 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4. 课堂处处生成资源:因此我根据课文创设情境

6、,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如:请你 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什么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并不失时 机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如:读种树人开始是漫不经心懒懒散散的样子, 我感到不解,要读出奇怪的语气,接着到为“成竹在胸,语重心长”再沉稳而又洋溢激情。种树人 的一番话就要读得成竹在胸。5 .让学生成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是自身的主人。准确地 说,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

7、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老师而临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 的习惯等教育任务,学生自然就成为老师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或者说成为老师主体活动的客体。 然而,这只是从教育者影响来说的,把学生“当成什么”与学生实际上“是什么”是两事。事实 上,学生并不因为老师把他们当成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而就成了完全的客体,相反,学生始终是自 身意识与活动的主体。学生面对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采取不同的 应对行为,比如感到有趣而积极参与,感到无聊而漠然置之,感到厌倦或不满而加以抵触等等。在 教育活动中,学生到底在想什么,他是否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影响,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老师的教 育影响,他所接受的教育影响的性质与老师主观愿望是否一致等等,这要求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状 态。如:在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背诵。课文的背诵,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既不加以限制,又做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所背内容既是学生所喜欢的,又不是无关紧要 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