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67563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位木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无不激动满怀。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口本侵略者 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 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

2、感受,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c画出|己深受触动的句了或词语。2, 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 学生朗读课文,进一少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 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三,自主研读与赏析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 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 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

3、环境与气氛。2, 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 体会。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3, 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OOOOOO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问题二:运用大景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OOOOOO 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

4、, 0 0 0 0 0 0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 0 0 0 300多么丰饶” 等句子。)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 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 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4, 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四,探究与反思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 次的探究。2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结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I门I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5、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0 0 0 0 0怪 诞的狂风,第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二)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字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学生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 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 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 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 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

6、喷发,面对土地发出日己坚强的誓言。五。作业“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 ”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课后反思:第一遍看端木就良的土地的誓言,觉得有点生涩,文章修辞手法多变,景物叠加、 同语移用、人称变换等等,使文章缺乏理解上的容顺。然而即使如此,却依III能感受到到洋 溢在文章之中的喷薄情感。是悲愤,是感伤,是低沉,是激昂,一种感动在阅读时油然而生。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想把它作为一种“爱国精神的显现”的文章放进这一单元。然而对 初一学生来说,那种背井高乡之苦,家破国丧之痛是根本无法体味的,再加上文章本身所具 有的抒情性、散文化的特点,使得文木的理解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去感受文字

7、的内涵了。那么,究竟用不用去讲解文木中所传递的信息呢?譬如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譬如运用的 抒情方式等等。再读文章,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难以理解,尤其是本课的练习题繁多琐碎,涉 及词语、句子含义的有很多,究竟是否有必要去讲解这些东西?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要收复故土的愿望。 那些形式都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上 我顿悟只要能感受了作者的喷薄情感,难道不是 一种获得么?语文非得解析文章,咀嚼词句才行么? “不求甚解”也是一种解法吧!于是, 我设计了如上的教案。一堂课下来,感受颇深。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课堂工作都是在分析分析再分析, 不把一篇文章说出个所以然来

8、好象亏欠了学生似的。其实,学生也有他独立的感悟能力,我 们只要创设合适的氛围,帮助学生感悟就可以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的 阅读更是如此。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用文字去打动心灵,少一点传输,多一点共鸣,我想, 这样的课堂学生会更喜欢,也更有语文课独特的魅力吧。课后,很多学生在廿记里写到了听这堂课的感受。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学了土 地的誓言,我一直很激动。开始的时候,看老师放的那些日木军队在东北烧杀的场面,我 气愤极了,听着“九一八,九一八”的歌声,我儿乎要流下眼泪我大声地朗读着土地, 我的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 个字都如炽热的火在燃烧,我感觉到了热血在沸腾”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并没有我原来预 想中的感觉乏味,感觉难憧。反而是充满了热情,或许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文本中的很多生涩 的语句,但是他们依旧能从中读出作者炽热的情感o只要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文本善于取舍教学内容,善于选择合适的切入曰,找准文本和学 生对话的共鸣点,就能扬长避短,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 堂才会生动起来,语文才会精彩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