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67479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复习参考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祠if箱克普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成为玄学。2、玄学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何晏与王弼。3、范缜神灭论。4、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5、皇市谧长于针灸,他著针灸甲乙经12卷,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6、陆法言切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7、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史。8、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9、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

2、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10、杨惠之塑圣。11、吴道子一一画圣,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12、张旭草圣。13、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14、台湾:夷洲| (三国)流求(隋唐)一一琉球(元)小琉球(明) 台湾(清)。15、隋朝建立:581年,年号开皇。16、唐朝建立:618年,年号武德。17、西晋后期主张迁胡:江通。18、两税法:杨炎。19、槌!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20、南朝的通事舍人多由寒人担任。21、为严格区分士、庶,普学盛行。22、东晋纸类:赤纸、缥红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一、名词解释1、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夺权利的 一场政变。

3、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曹爽等人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 高平陵之际,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一网打尽。这次政变,是曹魏灭 亡,司马氏代魏的一次重大事变。2、侨外|、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有籍贯,东 晋政权在流寓人口聚居的地方,用他们原居的地域名称设置侨州、乔郡、乔 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土断 实行后,侨州、郡、县数量逐渐减少,隋朝统一后完全废除。3、侯景之舌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叛变。侯景原为东 魏大将,投降梁朝后,于548年进行叛乱,叛军攻占

4、建安、吴郡、广陵等地 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极大破坏,虽然叛乱在552年被平定,但南 方政权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4、六条诏书:西魏宇文泰颁布的汉化措施,其内容为:先洗心、敦教化、尽 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它的颁布实施,巩固了西魏北周的统治, 为后来北周战胜北齐,统一北部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5、玄武门之变: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 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 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势力,拉拢四弟李元 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

5、(626)六月四日, 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 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6、输庸代役:一种以交纳绢物代替赋税徭役的制度。规定服徭役20天,若 国家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3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 交足20天的数额以代役。输庸代役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它的实行使农 民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事务,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7、甘露之变:唐后期朝官反宦官斗争的政治事变。唐文宗太和9年,宰相李 训、舒元舆与风翔节度使郑注等人以皇宫内金吾院梧

6、桐树天降甘露为名,诱 使宦官头目前往以诛杀,事情败露,宦官率禁军血洗南衙,大肆诛杀朝官, 宦官势力由此达到顶点,形成垄断朝政的腐败政治局面。二、问答题1、试述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A、门阀士族自身的僵化腐朽使其必然走向衰落。(自我封闭,自我孤立,使 其无法注入新鲜活力,不能扩充发展阶层基础。)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斗争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C、阶级斗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衰落。2、试述南朝寒人庶族的上升发展。A、参与军事,控制兵权。B、担任中书舍人,形成“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C、出任州镇典签,控制地方政权。3、简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A、III都平城因地理位置偏僻

7、,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耍。B、经济上:平城贫瘠,交通运输落后,粮食供给困难。C、军事上:平城地处边境,受到北方柔然严重军事威胁。D、政治上:北魏统治者需要汉化以加强与北方地主合作,迁都洛阳有利于 推行汉化。4、试述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措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冯太后主持,主要措施有:A、推行俸禄制。B、推行均田制。C、推行三长制。第二阶段由孝文帝主持,主耍措施有A、迁都洛阳。B、断北语,说汉话,禁胡服,穿汉服,改籍贯,用汉姓,定族姓。C、与汉族人通婚。D、发展太学。5、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的民族大融合。A、民族融合有一个永恒的规律:“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 较高文明

8、所征服”一一马恩全集卷9B、融合途径:a、阶级斗争。b、统治阶级的改革措施。(全力推动型)通例:当少数民族是统治民族,民族融合进程快;反之。C、婚姻关系。C、意义:a、极大地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b、是想当一部分北方少数民族成为汉族大家庭成员,把汉族共同的发 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c、民族大融合的完成,使北方地区长期存在的胡汉民族矛盾消失,为 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扫清了民族障碍。d、促进了后来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6、避水之战的背景、影响。A、背景:a、北方:前秦苻坚经过一年艰苦斗争,夺取了东晋的军事重镇襄阳、彭城后,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东晋已是“垂亡

9、之国,企图一举 统一中国。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发起了对东晋的进攻、b、南方:东晋在谢安的执政下,政治稳定,军事力量日渐增强。B、影响:a、测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综合当时形势看,统一条件和时机显然不成熟;b、测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对峙的局面:东晋的胜利, 使南方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前秦 的失败,使一个主要靠政治、军事强力维持的北方统一政权迅速瓦 解,在统-政权掩盖下的各种矛盾又充分展开。C、泡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 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7、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A、原因:a、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

10、遭受破坏,土地关系开始出现新变化。b、府兵制瓦解,内重外轻军事格局遭受彻底破坏。c、节度使权力膨胀,外重内轻,尾大不调的局面形成。d、统治集I才I的腐败堕落加深了唐朝的腐败。B、影响:a、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黄河流域)b、唐王朝对外民族斗争退居守势;c、形成地方藩镇割据;d、形成中央宦官实力的急剧膨胀。8、唐代割据型藩镇的特点:A、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自己拥立;B、军事上:各自蓄养家兵,建立私人武装;C、财政上:截留本镇赋税收入,拒不上缴中央;D、法律上:不遵朝廷法度,自专司法大权。9、试述唐后期宣官专权的表现及朝官集团反宣官斗争。A、表现:a、侵夺皇权,操纵皇帝废立;b、

11、干预朝政,侵夺朝官权力。B、斗争:a、二王八马事件: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王不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哗、 陈谏、凌准、程异等十人,着手进行改革以削 弱宦官的势力。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韦皋、 裴均(荆南节度使)、严绶(河东节度使)等内外呼 应,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 宪宗。宦官得势后,“二王”即,王不病死于贬所, 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 贬为边州司马。二王八马事件以反宦官专权的失败而告终。b、甘露之变:文宗即位后,利用李训、郑注打击宦官势力。唐文 宗太和9年,宰相李训、舒元舆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 人以皇宫内

12、金吾院梧桐树天降甘露为名,诱使宦官头 目前往以诛杀,事情败露,宦官率禁军血洗南衙,大 肆诛杀朝官,宦官势力由此达到顶点,形成垄断朝政 的腐败政治局面。宦官一直政大权,成为唐王朝的实 际统治者,直到昭宗天复三年(903)被朱温一举消灭。一、宋,辽,西夏,金的重要战争和和约 宋辽:1. 高梁河之战: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领兵灭北汉后,乘胜进军幽州,在高梁河大败宋军2. 雍熙北伐:雍熙三年正月(986)正月,宋太宗再次分兵三路北伐(东路以曹 彬为帅,出瓦桥关,进军幽州;西路以潘美为帅,杨业为副,出雁门,进去云中; 中路以田重进为帅,出飞狐口,攻打蔚州)。它的失败对宋辽双方以后历史的走 向产生

13、深远影响。3. 渲州之战与漕渊之盟:景德元年(1004),宋真宗亲征澄州,鼓舞了士气,契 丹大将萧达览被宋军的床子弩射死,双方议和,于1005年签订浪渊之盟。内容:(1)宋纳银绢: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作军饷;(2)议定疆界: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双方各守疆界互不侵犯;(3)约为兄弟:宋为兄,辽为弟,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4)双方不得收留对方的逃亡人员;(5)双方不得构筑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宋与西夏:1、1040年,三川曰之战或延州之战,宋败,主将刘平被俘。2、1041年,好水川之战或镇戎军之战,宋将任福轻敌冒进,结果全军覆没,任 福战死这是宋夏交战以来宋遭遇的最惨的一次败仗,宋仁宗因

14、此变了知州韩琦和 范仲淹的官职3、1042年,定川之战,宋军近万人被杀4、庆历四年(1044),双方订立庆历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 三千匹,茶三万斤;重新开放保安军、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贸易往来宋金:1、1120年海上之盟:内容:(1)宋金从南北两方同时夹击辽;(2)进攻辽的中京等地,宋攻辽的燕京;(3)辽灭亡后,北宋原来每年给辽的银和绢如数给予金朝。2、1271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等被俘,至此,北宋灭亡南宋和金:1、1141年绍兴和议。内容:(1)宋向金称臣;(2)两国疆界西起大散关东到淮水中流为界,宋朝割让唐、邓二州全部及商、 秦二州

15、之半给金;(3)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4)金归还宋徽宗的灵柩和宋局宗生母韦太后2、1163年符离之败。张浚率军北伐,在宿州失败3、1164年隆兴和议。内容:(1)宋不再称臣于金,改称叔父:宋金约为叔侄之国;(2)疆界与绍兴和议时同,宋割商、秦二州给金;改南宋给金朝的岁贡为岁币, 银绢各20万匹4、1206年开禧北伐。开始有所获,但很快惨败1208年嘉定和议。内容:(1)依靖康故事,是为伯侄之国;(2)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3)疆界和绍兴时相同(金放弃新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等地);(4)另付金犒军银300两 .少数民族政权的特色辽:1、南北而官制。北而官“以国制治契丹”,南而官“以汉制待汉人”2、四时捺钵制。契丹皇帝在建国以后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四时转徙、车马为家 的生活方式,采取四时巡狩制。巡守地的居所,即称“捺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