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12.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3.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24. “钱学森之问”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35.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如何去实践? 36.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7. 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38. 谈谈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49.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410.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您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5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512. 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513.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61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715. 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16. 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8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容、目标及意义 818.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919. 关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成因 1020. 经济发展与人曰资源环境的关系 1221. 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1222. 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2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424. 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哪些(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试例举一二,并评述之? 151.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乂要 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乂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 展,乂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国正处在并将检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 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口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木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 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 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旦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 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木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I火I而也就不 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我们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高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我们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2.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 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旦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此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 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制度创 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和路径;科技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和手段保证;文化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制度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问答如何完善以公右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改进 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答如何依靠 科技创新利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扩大 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等重大问题文化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如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 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等这都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 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布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 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 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 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 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的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而都具有鲜明中 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表现在以下儿 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 上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 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利智力支持 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 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 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实践 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木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 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木制度结 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乂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乂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乂 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乂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曰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 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 社会务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 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4. “钱学森之问”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二2005年7月,温家宝总理探 望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 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能够按照培养科学 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日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此后的四年,他乂三次见到总理,每一次都要说起这个话题2009年8月6日,在与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 病榻上的老人讲话已经不太清楚,但依然缓慢而认真地对总理说:“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 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钱学森的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答案是很简单的学校里,关心科技发展的人已成少数一一没氛 围;提得出乂打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人已成少数一一没数量;关心的往往是创业问题并非科学研究一一没火候; 现在社会,人人祈求安贫乐道,不搞也不敢搞科技创新一一没手段……总之,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 思维是绝不可能造就出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种伟人的!5.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如何去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一置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 创新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 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6.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日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 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精神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