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

上传人:TH****3P 文档编号:206320843 上传时间:2021-10-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n一、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二、热板法化学刺激法(扭体法)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目的】了解化学刺激法的实验原理,观察度冷丁的镇痛作用。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原理】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和后肢伸展,统称为扭体反应。哌替啶(度冷丁)或吗啡可明显抑制扭体反应的发生,从而证明其镇痛作用。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器材】天平、小鼠笼、注射器(1ml)、针头(5 号)n【药品】0.2%哌替啶溶液、0.4%阿司匹林悬液、0.6%醋酸溶液(0.05%酒石酸锑钾溶液)、生理盐水n【动物】小鼠

2、,体重202g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方法】取小鼠6只,分成甲、乙、丙3 组,每组2 只,标记、称重。观察正常活动。给药:甲组腹部注射0.2%哌替啶1ml/10g,乙组0.4%阿司匹林灌胃0.15ml/10g,丙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记录给药时间。药后30min,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05%酒石酸锑钾溶液)0.1ml/10g,观察10min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结果】 综合全实验室结果填入下表组别药物鼠数扭体反应数无扭体反应数镇痛百分率甲哌替啶乙阿司匹林丙生理盐水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计算镇痛百分率(P)P(给药组无扭体反应的动物数-生理盐水组无扭

3、体反应的动物数)生理盐水组扭体反应的动物数100%化学刺激法(扭体法)n【注意事项】1.室温不能低于10,否则不易发生扭体反应。2.给药组比对照组减少扭体发生率50%以上才能认为有镇痛效力。热板法热板法n【目的】了解热板法的实验原理,观察度冷丁的镇痛作用。热板法n【原理】小鼠的足底无毛,皮肤裸露,在温度550.5的金属板上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舔后足,踢后腿等现象。哌替啶(度冷丁)可提高痛阈,推迟小鼠疼痛出现时间。热板法n【器材】 恒温水浴箱、热板槽、大烧杯(250-500ml)2 个、天平1 个、鼠笼2 个,注射器3 个(1ml、2ml)、秒表1 个。n【药物】 0.2%哌替啶溶液、0.4%乙

4、酰水杨酸溶液、生理盐水、30mg/ml 苦味酸溶液。n【动物】 小鼠,体重202g。热板法n【方法】将恒温水浴箱内加水至没过烧杯底部1cm,调节水温至550.5。筛选并测定正常痛阈 将小鼠放入烧杯内立即用秒表记录时间,密切观察小鼠反应,以舔后足为痛觉指标。记录痛阈时间值(从小鼠放入热板烧杯内到出现舔后足)。每只小鼠测痛阈2 次(间隔3min),取其平均值为正常痛阈(药前痛阈s)。凡在30s内不舔后足或痛阈小于10s者弃去,每实验小组筛选合格小鼠9 只,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分组 将9只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 组。给药 各组的动物注射下列药品0.1ml/kg,并记录给药时间。甲组用0.2%哌替啶

5、溶液(50mg/kg);乙组用0.4%乙酰水杨酸溶液(400mg/kg);丙组用生理盐水。测痛阈变化值 给药后15、30、45min各测痛阈1 次,对60s内不舔足的小鼠应立即取出来,痛阈按60s计算。热板法n【结果】综合全实验室数据,计算出各组痛阈的平均值(X)填入下表组别动物数痛 阈 值 (s)药前药后15min药后30min药后45min哌替啶乙酰水杨酸生理盐水热板法计算各组动物用药后15、30、45min时的痛阈提高百分率(P)P=(药后痛阈值均数-药前痛阈值均数)药前痛阈值均数100%热板法n【注意事项】1.室温应控制在1318,此温度小鼠对痛反应较稳定。2.正常痛阈30s、10s以及喜跳跃的小鼠均应弃用。3.测痛阈时若60s仍无反应,应立即取出小鼠,以免烫伤足趾,且痛阈按60s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电气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