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素材-接触网索线弦及网上设备安装查验要点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50KB
约4页
文档ID:205704036
素材-接触网索线弦及网上设备安装查验要点_第1页
1/4

接触网索线弦及网上设备安装查验要点10.7.1承力索、接触线架设现场检查架线工艺和安装质量,重点检查起落锚和中心锚结抽查施工口志、技术交底 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质量管理资料1 .客运专线承力索宜采用恒张力架线、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应根据线材 材质、额定张力等因素选取,且不应小于绕线张力,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放线速度 宜为3~5km/h客验标5. 1.8)客货共线铁路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 kN,接触线张力3〜4 kNo (验标 5. 1.5)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采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客专验标5.1.8、验 标 5. 1. 5)2. 客运专线承力索、接触线应按设计锚段长度对号架设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 (客验标5. 13.3)160 km/h及以下客货共线承力索每个锚段内接头数:正线不超过1个,站线不超过2 个(不含锚支上的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不应小于2 mo (验标 5. 15. 3)120 km/h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站线接触线在一个锚段内允许有一个接 头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 m,接头悬挂点距离不应小于2 m。

验标5.16.2)3. 承力索、接触线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线接头线央处应平滑不打号,螺栓紧固力 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软标5. 16. 3)4. 中心锚结应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上,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 直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端正,曲线区段中心锚线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中心锚结线央 应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验标5.17.2)5. 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对轨面的高度,在任何情况卜•均不得低于接触线中心锚结 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土20nimo 标5. 17.3)全补偿链型悬挂承力索中 心锚结辅助绳的弛度小于或等于所在跨距承力索的弛度,全补偿、全补偿链型悬挂接触线中 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力相等客货共线铁路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央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 弦点高出20〜60mm,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与相邻吊弦接触线 高度等高验标5.17.4、客验标5.14.4)10.7.2吊弦及弹性吊索抽测吊弦及弹性吊索的长度,抽测线夹的紧固力矩,观察吊弦的偏移情况及受力情况 抽查施工日志、检验批验收记录等质量管理资料1 .全补偿链形悬挂的环节吊弦在顺线方向承力索和接触线采用同材质时,垂直安装;不 同材质时,应按设计要求计算的偏移值安装。

验标5.18.3)2. 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垂直安装,温度变化时,顺线路的偏移量:承力索、 接触线材质不同时,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接触线采用同一材质时,在任何温度 下均垂直安装,直线区段吊弦线夹应端正、牢固,曲线区段吊弦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而验标 5. 18.5)3. 弹性吊索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从悬挂点平分,施工偏差不大于20mm弹性吊 索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设计张力,吊索线夹布置、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 求客验标5. 15.4)10.7.3接触悬挂抽测关键部位尺寸,检查施工工艺和实体工程质量抽查施工日志、检验批验收记录、 冷滑试验记录等质量管理资料1. 接触网上部安装调整时严禁踩踏接触线说明:作业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不许在接 触线上使用安全带,不得将身体、工具等外力与接触线碰撞,严禁攀登、手拽、脚踩接触线, 不能将接触线当 做受力支撑点2. 电分段锚段关节内两接触线间接触悬挂其他各带电部分的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50 mm,四跨关节中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中间两接触线应等高,并应 符合设计要求客验标5.16.6、验标5.19.5)3. 电不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支柱处、两接触线间垂直,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 差20 mm,三跨关节两转换柱跨中间、四跨关节中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中间两 接触线应等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客验标5.16. 7、验标5.19. 6)4. 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00 mm, 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 mm验标5. 19. 8)5. 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变化时,160km/h客货共线其变化率不大于:一般区段2% 困难区段4%时速200〜250km/h其坡度不大于l%o,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 5%时速300km/h 以上坡度为0验标5.19.2、客验标5. 16.2)6. 客运专线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 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6 o (客验标5.13.4)客货共线接触线工作部分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正线不宜大于6 站线及接触线在非工作支部分改变方向时,不宜大于10设规5.4.8)10.7.4补偿装置测量B值高度,抽测线夹的紧固力矩,观察补偿绳是否磨蹭其他装置,限制架安装位置、 倾斜度是否卡滞,坠驼外观质量、坠驼重量标识抽查施工日志、检验批验收记录等质量管 理资料1 .承力索、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额定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器重量的偏差为额定重 量的2% (客验标为1%,队驼串重量包括昭驼杆,队驼抱箍及连接的楔形线夹重量), 限制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传动灵活,补偿绳不应磨滑轮、限制架、支柱和拉线,碇 串无卡滞现象。

验标5. 20. 1)2. 张力补偿器的调整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坠施距地面偏差不大于200响,在任何情 况卜-距地面不得小于200 mmo坠碇完整、码放整齐、表面光洁,连接螺栓坚固,螺栓外露 部分涂防腐油验标5. 20.2)3. 弹簧补偿器、棘轮补偿器、隧道内补偿器等其他方式的补偿装置安装时,应符合设计 要求或产品技术条件客验标517.3)10.7.5网上设备安装对照施工图、设备技术规格书、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检查设备安装质量,抽测关键 点的尺寸抽查施工日志、检验批验收记录、冷滑试验记录等质量管理资料1. 电连接线C电连接线所用材质、线夹规格型号及安装形式、安装位置、螺栓坚固力矩 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偏差不大于土500 mm,在任何情况 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电连接线央应端正牢固,电连接线与线央接触应良好,并涂电力 复合脂验标 5.21.1、5.21.2、5.21.4)2. 线岔在始触区至接触线的交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对于 宽1950 mm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 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 mm 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央外的其他任何线央 或设备零件。

客验标5. 19.4)交义线岔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的交义点位于设计规定的范围内,交 叉点处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两工作支的拉出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450mm,侧线接触 线应高出正线接触线10-20inmo非工作支的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标5.22.2、客验标 5. 19. 3)无交叉线岔承力索及定位环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20mrn定位管安装坡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外露部分为30-50mmo定位器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岔区处接触线的拉出 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侧线接触线应高出正线接触线90-130mmo (客验标5.19.5、5. 19.6)3. 隔离开关隔离开头合闸后触头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分闸状态时触头间净距或拉开 角度,符合产品技术规定验标5.23.5)开头引线连接正确牢固,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带电距离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引起的 位移长度验标5. 23.6)开头托架呈水平状态,瓷柱垂直,操作机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并符合设计要求,传 动杆垂直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导电部分触头表面平整清洁,并涂 有中性凡士林油设备接线端了连接接触面•涂有电力复合脂。

验标5.23.7)4. 避雷器避雷器安装位置、规格、型号、引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引线连接正确牢 固,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位移长度验标5.24.2)肩架呈水平状态,两极棒水平,并在一条直线上,引线连接外加应力不超过端子本身所 承受的应力,连接处涂电力复合脂验标5.24.5)避雷器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的要求,避雷器高压引线不能直接上网,需经支 持绝缘子跳线上网,避免因避雷器炸裂后引线甩出危及供电和行车安全5 .分段、分相绝缘器分段、分相绝缘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可-靠, 与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分段、分相绝缘器与受电接触部分与轨面边线平行,受电弓通过 时应平滑无打弓现象验标5. 26.2)自动过分相装置(含锚段关节调整),绝缘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 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m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跨距内两接触线应等高,且高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50!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验标 5. 26.5)接触网分相装置距进站信号机的距离不应小于300 m,并不宜设在大于6%的大坡道地 段当分相装置不可避免必须设在6%。

以上的大坡道地段时,应根据电力机车功率、牵引质 量和线路坡度等条件进行校验,确保电力机车不得停滞在接触网中性段内设规5. 4.10 第3条)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无屯区、中性区长度,断、合等标志牌安装位置,电磁枕的安装位置 应符合设计要求10.7.6附加导线检查绑扎方式,测量对•地、树木及相互间距离抽查施工日志、检验批纶收记录等资料1 .并沟线夹、电连接线夹等作为电连接线线夹时,连接处导线不得包缠铝包带并沟线 夹、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面平整光洁,并涂有一层电力复合脂,连接应密贴牢固,螺栓紧 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标5.27.4)2.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表10.7.6. 2的规定验标5. 27. 5)表10.7. 6.2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mm)有关情况供电线 自耦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中线 供电线加强线捷接线保护线 回流线 架空地线导线在最大弛度时 距地面高度居民区及车站站台70006000非居民区60005000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挡 土墙和岩石50004000导线距峭壁、挡土 墙和岩石无风时1000500计算最大风偏时30075导线跨越铁路时跨越非电化股道(对轨而)75007500跨越不同回路电化股道(对承力索或无承力 索时对接触线)30002000不同相或不同分段两导线悬挂点间距两线水平排列2400—导线垂直排列、上方为供电线,下方为供电 线火回流线2000—与建筑物间的最小 距离最大弛度时最小垂直距离40002500边导线最大风时最小水平距离30001000注:1).附加导线不应跨越屋顶为燃性材料做成的建筑。

2).单独架设的附加导线的技术标准应符合电力部门架空输电线的有关规定3).附加导线对铁路沿线树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在最大技术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10. 7. 6.3中的规定表10. 7. 6. 3附加导线对铁路沿线树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m)附加导线类型供电线、自耦变压器供电线、加强线、捷接线白耦变压器中线、保护线、 回流线、架空地线与铁路沿线树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35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