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703265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研究摘要:随着超高速光传输技术的发展,支撑100 Gbit / s以及更高速率的组网应用成为全光网研究的 关键。文章提出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 系结构。该结构根据端口实际需要编程配置光通道带 宽并实现全光交换,突破波分复用(WDM)对通道带宽 的限制,解决超高速率光信号的传送问题。同时,支 持面向精细颗粒带宽的全光谱域分割和疏导控制与管 理,实现光层资源虚拟化与按需配置,提高光纤带宽 利用率。关键词:全光网;灵活避利用;超大容量;体系 结构20世纪末,互联网蓬勃发展、方兴未艾;21世纪 初,物联网开始浮出水面、引领潮流。以建设宽带、 安全、泛在、

2、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载体,不 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被一 “网” 打尽,形成了跨国界、跨语言、跨人机、跨应用的虚 拟化空问,满足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性 要求。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信息量像原 子裂变一样呈爆炸式增长。据Cisco VNI预测,2009- 2014年全球IP数据量将增加3倍以上,达到0.767泽 字节(1泽字节= 1021字节),人类社会正向泽字节时 代迈进。上述预测同时表明视频信息增长十分迅速,视频 通信是未来网络业务需求的主要来源。到2014年,各 类视频流量将超过全网业务总量的91%。以高分辨率 视频传输为代表的巨带宽业务,例如高质量视

3、频流分 发、商业视频会议、远程医疗支持系统、大型存储系 统之间的数据镜像等,具有大容量、低延时、端到端、 通道化、动态灵活的业务特征,对光网络基础设施的 传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为9.2亿,固定电 话用户为2.9亿,网民总人数为4.85亿;基础电信企 业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2Tbit / So此外已建成 辐射中国的通信光网络,长度逾1000万kmo随着信 息产业与工业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结合,可以预测“十 二五”期间中国通信业务需求将会有更大幅度增长, 网络建设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和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

4、具有很大空间。在大力建设光纤基 础设施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带宽资源,构建动态、 高效、低耗的全光网络,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和谐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支持灵活光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技术突破了 传统波长通道的刚性限制,使得通道带宽能够按需提 供,在真实的业务需求与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之间实 现最佳的匹配。一方面,根据端口实际需要可编程配 置光路带宽并实现全光交换,突破WDM对通道带宽 的限制,解决超高速率光信号的传送问题;另一方面, 支持面向精细颗粒带宽的全光谱域分割和疏导控制与 管理,实现光层资源虚拟化与按需配置,可以提高光 纤带宽利用率,降低网络节点处理的整体功耗。K全光网发展现状与问题由

5、于光子作用机理的特殊性,全光网和以电交换 为主的传统光网络结构存在很大区别。早在20世纪 90年代,随着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崛起,全光网研 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WDM技术将光纤的可 用带宽通道化,提出了端到端的透明波长通道的概念, 提供r利用光纤带宽资源的有效方法。基于WDM的 全光网方案已成为主流,被纳入到光传送体系(0THI 当中,成为光传送网的未来发展趋势。那么,WDM光 网络是否能够解决传送网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是否 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各种要求?下面对WDM光网络 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WDM光网络利用波长选路技术,实现端到端的 全光连接,波长通道是信号传输与带宽调度的基本单

6、位。其现状特点可以概括为:基于WDM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节点 只具备固定波长选择交叉能力。(2) 光层无法实现面向波长通道的子波长级全光 处理,需要利用光传送网的电层交换功能来完成多层 映射与疏导过程。(3) 波长交换光网络的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自动 交换光网络(GMPLS / ASON)控制平面,仅能满足波长 级通道的动态建立、拆除和智能调度等要求。通过以 上分析,可以发现WDM全光网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 题:为了降低组网实现难度,在带宽分配与性能管理 上采用了 “一刀切”模式,即通道间隔、信号速率与 格式等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这一问题导致了 WDM 令光网灵活性不高、带宽浪费严重、

7、能耗效率低下, 已不能适应未来大容量、高速率、可扩展的光层传送 需要。上述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在建立波长通道时,不能因地制宜根据用户容 量的实际要求分配可用带宽资源,造成波长整体利用 率下降。按照WDM标准只有位于规定栅格位置的波长可以分配给用户,而均匀的波长间隔直接决定了通 道可用带宽大小,与用户容量和数据速率无关。目前 的波长路由全光网在建立波长通道时已分配了固定的 流量低于波长可用容量将导致带宽浪费。例如:10G 和40G的不同数据速率同样采用50 GHz的标准通道间 隔,显然传输10G信号时通道带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光路带宽,必然存在超量配置现象,如果节点之间的(2) 波长通道

8、一旦建立,其光层可用带宽足不能动 态调整的,从而难以适应业务和网络性能灵活变化的 需要:由于当前波长通道光发射,接收机的工作速率 以及中间转发节点的交叉带宽间隔都是固定的,不能 及时响应用户容量的变化,按需增加或减少波长通道 占据的带宽,提高光纤利用率。同时,固定通道带宽 限制对全光组网的生存性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一条失 效光路只有在迂回路山带宽相等或超出原始带宽的条 件下才能得到恢复。(3) 由于光纤损伤影响,不同速率、格式的全光信 号具有不同传输性能,物理属性固定配置的波长通道 尤法满足光路重构引起的传输质最动态可变要求。例 如:全光交换造成端到端波长通道的路径变化,使得 交换的后传输距离增

9、加或缩短,接收端的信号质量也 会相应发生改变。传统的波长通道由于光层物理属性 固定配置,无法自动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引入针对信 号速率、格式等的动态调整能力,以最大程度地匹配 光路传输条件,优化通道性能。概括起来,该问题本质上是因为光层提供的波长 通道是刚性的,不是柔性的;WDM频谱规划是均匀 的,不是灵活的;对光路交换的智能控制是连接约束 的,不是传输约束的。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地分配 全光网带宽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WDM全光 网之所以采取“一刀切”模式,究其原因是缺少光层 带宽调整、性能监测与调节、动态网络控制和管理能 力,已不能客观适应未来网络发展需要,必须从体系 上突破WDM刚性带

10、宽管道提供模式的制约,从技术 上寻求提高全光网资源整体利用率的解决方案。2、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体系结构 随着网络架构的扁平化,40G市场窗口被压缩,100G 需求将在2012年后逐渐成为主导,2015年前后可能 开始规模应用,并成为干线网的主要传输速率,实现 低成本、大容量、长距离的快速直达通道。目前100G 系统尚末成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最核心的挑 战就是要在现有传送网10G速率基础网络架构上容纳 100G系统。业界将长期面临10 / 40 / 100G共存的局 面,需要综合考虑这3者的协调发展、引入节奏和长 远架构。未来全光网技术必须满足10 / 40 / 100G和 更

11、高速率混合传输的需要。随着业务流量的持续增长,超过100G的传输速 率成为下一步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单通道400G、IT 方案,在全球已经开始了实验研究和技术验证。这些 更高速率的传输信号提出“超波长”的需求,在现有 标准WDM通道间隔上。即使采用多种复用方式与复 杂的调制格式,也很难支持超100G业务的应用和发 展。未来的新型全光网技术,必须满足100G以上超 高速率组网的需要。随着路由器之间大规模互联的发展,全光旁路 (Bypass)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建立全光的直达通道 连接,可以大大减轻路由器的信息转发压力,提高网 络效率、降低网络成本。由于波长通道的刚性限制, 使得通道带宽无法按需

12、提供,不能在真实的业务需求 与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之间实现最佳的匹配。如何有 效地填充旁路的全光连接资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未来的新型全光网技术,必须满足全光旁路路径上流 量汇聚与疏导灵活性的需要。针对上述需求挑战,图1给出了一种支持灵活谱 利用的新型全光网体系结构。与传统WDM光网络相 比,该方案突破了基于固定带宽间隔的波长光通道限 制,通过灵活的带宽适配、动态谱域处理技术等实现 了全光交换和全光组网能力,极大提高了光网络带宽 资源利用效率。以下从3个方面分析描述支持灵活谱 利用的全光网体系结构。2.1带宽灵活可变光通道的接口与映射方式为了满足灵活带宽业务的承载需求,针对全光网 频谱资源分配

13、弹性可变的新特点,采用谱域切片、谱 域组合、谱域压缩等全光谱域处理技术,实现可变速 率、可变格式、可变通道间隔的光通道标准化接口和 映射功能。主要技术包括:支持灵活谱利用的全光网 功能建模、可变速率、可变格式和可变带宽的光发射 机/光接收机技术等。2.2可编程通道间隔与中心频率的全光交换模 式为了突破ITU-T固定通道间隔的限制,基于灵活 栅格设计,提出可编程通道间隔与中心频率的全光交 换模式,实现满足方向无关、波长无关、竞争无关、 栅格无关等要求的大容量、多维度、多方向全光节点 方案。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可编程光路选择滤波集成组 件技术,支持网状网中不同间隔和码型信号的灵活交 换处理,具备光通道

14、功率控制和色散控制能力。主要 技术包括:光谱带宽灵活调整策略、超大容量可变带 宽光收发和光交换等集成单元构件设计、全光通路性 能监测与跟踪标识等。涉及到光通道带宽可编程滤波 技术等。2.3全光网的控制与管理机制针对可变带宽和动态连接的需求,提出支持灵活谱利用的全光网智能控制与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统一 智能控制平面、增强信令机制、选路和频谱分配算法、 损伤感知策略、网络生存性、光交换节点保护和容错 机制、业务驱动的全光连接控制等技术。支持光交换 节点性能监测、节点间协同控制与资源配置等机制的 研究和实现。3、带宽灵活可变光网络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光传送网(OTN)、分组传送网(PTN)和100G 高

15、速传输的核心技术及标准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很大 程度上满足了超大容量通信、灵活高效组网、电路和 分组信息传送兼顾等方面的需求。从干线网的未来发 展来看,全光网正在向更高层次方向演进,呈现出由 静态联网向动态交换、由较低传输速率水平向超高速 率通道传输、由原始带宽提供向智能带宽提供的若干 趋势。上述支持灵活谱利用的全光网体系结构可以针 对当前网络面临的“瓶颈”制约和基础架构性挑战, 解决实现超大信息容量和超高速率光交换的核心问题。 其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多载波调制的光收发技术、弹性 可变的自适应调节技术、多约束条件下的路由与频谱 资源分配技术、带宽碎片整理与频谱重构技术等。3.1基于多载波调制的光收发

16、技术典型的多载波调制包括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 技术和奈奎斯特波分复用技术。以OOFDM为例,满 足一定速率、带宽需求的客户信号经过调制后具有不 同的基带子载波数目,每个基带子载波在保证正交性 的同时可以采用不同进制的调制格式。如何利用多载 波生成系统对各基带射频信号分别进行光路同相/正 交(IQ)调制,得到全光正交子载波信号,进而复用汇聚 形成带宽、速率、格式可灵活调整的透明光通道,以 及如何在接收端通过全光子载波解复用和相干接收处 理,最终实现基于正交光子载波的多址接入、OFDM 解调和相关损伤的补偿,是支持灵活谱利用的全光网 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3.2弹性可变的自适应调节技术弹性可变是支持灵活谱利用的超大容量全光网的 一大特征,其核心在于可以根据业务质量与网络状态 需求对端口速率、调制格式和频谱资源进行动态调节。 此外,不同于光电混合传送网络的流量疏导过程是在 电层中进行的,频谱灵活光网络的流量疏导是以光正 交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