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5701447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必然会对教学管理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关键是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教学管 理制度,为学分制的实施铺平道路,消除不利因素。第一节实施学分制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一、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上的特点学分制与我们现行的学年制相比较,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有:(1) 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除了必修课外,还有很大比例的选修 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课程,没有年级和专业方向的限制。学分制下的 毕业条件,完全依据是否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2) 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学分制下,

2、开设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占学分总 数的一半左右,其他均为选修学分,学生可以跨系部、跨专业、跨年级、跨校选课,有助 于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修业年限的弹性制。学分制承认学生在天资与秉性、爱好与特长、学习基础与 勤奋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修满规定的学分可 提前毕业、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工作,也允许学生中途休学、保留学籍或参加工作、进 行创业,也可延长修业年限。(4) 学习指导的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进程各不相同,需要导师给 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安排学习。二、学分制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学分

3、制是一种新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制度,对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必然产生一定 的影响:1、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行学年制一个专业的学生有固定 的课程、固定的学习模块、固定专业,而实行学分制打破了以上的固定模式,由定量变 成了变量,由一个班一个变量,改为一个学生一个变量的管理,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用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现象,必须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一计算机系统 管理,才能保证学分制顺利在学校实施。2、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实行学分制和实行学年制哪种方法好呢? 关键是要看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有一套必要的教学改革 措施给予保障。第一、要对

4、陈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改造,建立新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等教学文件;第三、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经过以上配套改革才能使学分制实施真 正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没有这些配套改革措施将会给实行学分制带来一系列阻力,得 到相反的效果。3、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学年制一个专业只培养一种规格的人才,也就是 说,全专业只培养一种规格的人才,全专业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和技能。然而, 实行学分制,在-个专业中,根据学生的爱好,可以培养十几种不同规格的人才,扩大 了专业服务面,为社会提供各种有用的人才。4、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行学分制与其配套的是

5、实行了弹性学制 和导师制,弹性学制就是打破了学年制学生固定学制年限,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或滞后毕 业。实行导师制就是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配给导师,由导师指导这些学生学习和 自学一些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提前拿满全部学分,提前毕业或争取拿到双学历,对这些 学生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段练,他们的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三、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行学分制的制约学分制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师资 力量、导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否则,学 分制就很难真正开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实行“学年学分制”,并不是高 职院校不愿意采用完全的学

6、分制,实乃形势所迫,尚不具备推行完全学分制的主客观条 件。这些都是造成我国高职院校难以实行完全学分制的主要原因。(1) 课程设置的制约。完全学分制是以大量任选课为基础的,以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为 例,本科教育的总学分为14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6学分,本专业必修课39学分,有65 学分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占总学分的46%o相比之下,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总学分多在 150170学分之间,但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一般为100130学分,学生实际上自主选 择的课程很少,在选修课中,又有不少是限选课,任选课一般在20个学分以下。如某高校 本科教育的总学分为165,公共基础课为67个学分,专业基础课为57学分,

7、即必修课为 124学分,限选课为67学分,而任选课为16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7. 5:2. 5,这 与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半壁江山,还相距甚远。所以,实行学分制,首 要的是降低必修课的学分,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尤其是任选课的学分。(2) 教学设施的制约。实行学分制,就意味着将为同等数量的学生开更多的课,必然 要求有更多的教室。选修课的增多,使学生选择教师成为可能,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很多 教师会要求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这对高职院校 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行学分制,不仅要求增加教学设施,而旦还要改 善办学条件。而高职院校教学设

8、施捉襟见肘的现状,无疑会成为推行学分制的“瓶颈” 之JO(3) 师资力量的制约。实行完全学分制,对高职院校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其次,同一门课要由多名教师来上,让学生有选 择教师的自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我国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教师总量 并不富余,个别专业任课教师缺额较大,有的教师一学期甚至要上35门课程,难有余力 开设选修课,更难实现同一门课程由两位以上教师主讲。所以,在教师资源并不丰富的条 件下,实行学分制,不仅限制学生选课的范围,而旦还难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4) 相关制度的制约。当前,多数高校在评定职称时,把教学工作量作为

9、一个“软” 指标,而把科研成果作为最主要的指标,导致不少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不愿意上更多的 课,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研上。实行完全学分制,要求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如果不在政策 上进行引导,如增加教学时数、教学水平等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提高选修课课酬等,很 多教师不愿意上选修课。而选修课过少,学分制就失去了根基。(5) 教学管理的制约。学分制的特点是“活”,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有 自主选择的自由,可以跨系选课、选教师、可以提前或推后毕业。学生群体性活动减少, 而个体活动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淡化了班级观念、集体意识,不利于 群体活动的开展和各种信息的有效传输,不利于学生的思

10、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教 学计划的灵活性、开设课程的多样性和毕业时间的即时性,使得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 中,考虑的因素较学年制要多得多,既要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率,也要考虑必修 课与选修课的比率,同时,由于打破了年级、专业的界限,大大增加了排课、考务管理、 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的难度。第二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不在于作为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 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问题的重新审视,在于对教育的指导思想、 培养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一、树立现代教育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分制建没传

11、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大学生掌握知识多寡、深浅来评价教育质 量的高低,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用人部门不断反映大学生 实践能力较低,加之西方教育理论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影响,大学生中开始流行“能 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说法,即“轻知识、重能力”的倾向,知识质量观一度有转变为能 力质量观的趋势。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具有选课的自由性、学习的自主性、能力锻炼的 自觉性和全面发展的主动性,对他们来说,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应学会做人。 要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纳入我们培养人才的全面质量中。因此,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 观以及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在内的全

12、面素质质量观。全面素质质量观必须在学分制实施中得到体现,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综合,使 科学教育人文化,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全面素质教育, 作为21世纪新的教育质量观,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的忠实体现。正是立足于现代 教育观,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跨越发展。二、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动力,创建更加人性化的学习制度学分制实施要求在人才观上加以变革,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变革以往将学 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重智轻德,不尊重学生人格,贬低学生价值的人才观。将每 个学生都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

13、个 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 谐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以“教为主体”的思想,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制度, 树立“以学为主体”的观念,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分制教育阶段的时间和对学生 有利的外部资源,也就是给学生尽量多的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如学 生自主学习、实验、科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的学校将学生的发明、 设计、论文等创新成果用学分进行考核和奖励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创造条件要实施学分制,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适应性更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

14、包括明确的 培养目标,弹性的、具有很强指导作用的、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变革单一的 专业教学计划为由专业教学计划、人文素质教育计划和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三部分 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按照淡化专业意识、注重职业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 力培养的思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 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 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 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不 同水平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课程。四是要

15、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教育质量观上,变革以往那种 通过考试层层筛选淘汰,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惟一标准的做法。现代教育 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搜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针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新知 识的能力。五是按大类设置若干课程群的立交、自主的选课体系,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 和选择成才方向。学分制和选修课相伴而生,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选课制为学分制 的必要条件。保证选修课的应有数量和质量,是学分制的精髓。第三节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

16、的管理是高职教育高效运行的神经网络,实行学分制必须根据学分制在教学管 理上的特点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实 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要着重抓住教学管理 的几个中心环节。一、计划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任务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必须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的 需求为依据,采用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用结合,学以致 用,讲求实效。因而必须制定合理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学生朝着某个专业n标学习和发展的具体规划。实行学分制不是脱 离计划,而是对计划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专业的发展方向,即设置必要的必修课, 为防止专业知识的合理性及系统性割裂,进而要设置指定选修课,其内容要适应高职特 点,其范围可大些,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