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193581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文献综述7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定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研究综述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 进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09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即将 开始启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内容集中 于: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模式的选 择、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角色及职能定位等方面,其特点在于 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联系农村社会保障的进程,寻找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由城镇向农

2、村稳步推进, 以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经形成,但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得农村养老 保障制度建设遇到了城镇不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引起了理论界 的关注,2000 -2009年是国内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 果的时期,仅就论文方面来看,根据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论文,从 2000年至2009年中,国内共发表社会保障相关论文共12195篇,其 中涉及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为1240篇,约占社会保障 论文总量的10.2%;而涉及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有463 篇,约占社会保障论文总量的3. 8%,农村社会保障相关论文数量

3、的 37.3 %-特别是2007 - 2009年,国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研究 更加深人,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所取得的成果更加丰硕。据统计, 这一时期国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论文数量约有212篇,约占养老 保障论文总量的45.8%,反映了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共 建和谐”方针指引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理论研究进人了新的阶段。一、关于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对我国农村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的基 础上,邓大松等指出,农村地区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家 庭户数总数比例为22. 02%,分别比城市和镇同比高出4. 69和5. 78 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家

4、庭中一人户、二人户的比重,农村地区 均高于城镇地区。其他学者基本上也持相同的看法,李琼指出,2000 年我国人口第五次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人口为8. 33亿人,其中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 36%,民族地区农村占7.56%,到2030 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占17.39%,民族地 区将占18. 1%,可见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仅高于城镇,而 且高于其他农村地区。邓大松等认为,农村高龄老人目前主要还是依 靠家庭成员、亲属的照顾,而且越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人们的老 年生活保障越是依靠家庭。穆光宗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城市,养老方 式顺序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

5、我养老,三者的比例是:1:0.7:0.3(以 社会养老为1);而农村的顺序则是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 三者比例为14. 6:6.6: 1(以社会养老为l)o可见农村老年人主要还是 依靠传统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当前的问题是,这种非正式的农 村养老制度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其保障功能在逐渐衰 减,已经不能单独承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并旦,随着人口老龄化 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 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一部分学者们认为,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己势在必行。二、关于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关于从199

6、2年1月1日民政部公布实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基本方案至1999年7月国务院暂停执行这一方案期间7年多的 情况,学者们总体认为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彭希哲、宋韬综合国内学 者的各种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表现 在:农村社会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2)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存在着制度上的不稳定性;(3)是资金保值增值困难;(4)保 障水平过低;二是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表现在:(1)基金的管理不 够规范和完善;(2)机构管理费用人不敷出;(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 贴方面差距过大;(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当前我国农村是否具备了建立养老

7、保险制度的条件,学者们对此 问题的看法迥异,刘卫国认为,我国具备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 条件,理由是:第一,我国整体经济己进人快速发展时期,已具备进 行国民收人再分配的能力与手段;第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民收 人逐渐提高,城乡差别正在缩小,农民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强化,农民 参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第三,发达地区农村、城镇近郊农村和不发 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部分乡村,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条件基本具备;第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 的战略需要。而何文炯等人则认为,国外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大都是在 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从经济指标看大体有:(1) 农业在国民

8、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巧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 20 %以下;(2)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降至50%以下,且处于老 龄人口高峰期;(3)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 上。按照这些指标来衡量中国农村所处的阶段,总体上差距是比较大 的,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差距会更大,全面实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认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施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三、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模式的选择由于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否成熟存有分歧,因 此在养老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第一种意见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水

9、平实施分类处 置,何文炯认为,就全国而言,农村养老保险应当有进有退,发达地 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他提出,暂缓推行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的欠发达地区宜在积极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人的同时重点 考虑以下儿个方面:一是坚持家庭养老;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三是发挥土地的保障功能;四是发挥商业保险和储蓄的养老保 障功能。杨志玲在对云南丽江纳西族聚居地区调查后发现,随着少数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不仅长期以来受到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表现出与城镇、汉族家庭养老模式不同的特点:一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养老受少数民族传统道 德观念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

10、尊老、敬老的民族意识;二是农村家庭 养老方式比较稳固;三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延续性;U!是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家庭养老形式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因 此,以家庭养老为主,发展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将是少数民族农村养老形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种意见是建立“三结合”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杨翠 迎认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出路在于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建立 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而且重点在于解决养老资金来源的问题。在中 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 会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

11、方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 障的需要。第三种意见是“实物换保障”,卢海元指出,“实物换保障 是指根据不同的对象,以特定方式将其拥有的农产品、土地和股权等 实物转换为保险费,分别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案,如 年轻农民可实行“产品换保障”;老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则实行“土 地换保障”,等等,他强调,与一般建立养老保险的方案不同的是, 实物换保障是一个能同时解决养老和发展问题的方案,而这正是该方 案的最大特点,也是世界银行所倡导的新模式。各位学者还分别就上述三种模式下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四、关于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角色及职能定位国内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12、建立和完善 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柴瑞娟、罗新铭认为,政府职能社 会化已成为当代政府职能发挥的一个显著的趋势,这种从单一权力行 政向公共服务行政的转变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是 当今政府的职责所在,而稳定健全的社会秩序和一套合理的制度框架 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公共物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 品,政府也就必然参与其构建和管理。尤其是当今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巫需国家出面支撑,政府之责义不容辞。石秀和等认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具体体现 为:(1)政策设计: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行提供有效实施手段;(2)组织引 导: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件的进程;(3)财政责任:为农村

13、社会保障 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管理监督:使农村社会保障纳人规范化 轨道。马雁军、孙亚忠则进一步指出,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 产品特性决定了政府职责边界。政府尽管在农村基本养老中居于主导 地位,但政府履行责任并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都一成不变。政府 责任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动态性特征、区域性特征和层次性特征。 这三个特征客观上要求政府责任在不同时间和地域其侧重点和功能 有所区分并相机抉择,从而保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前实践中的有效贯 彻。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决策水平与施政 能力,江治强等提出,优化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共决 策,首先应树立公正决策的理念,要用

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科学认识农村社会保 障事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共享的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 用,指导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其次应重新审视农村社会保障事 业的发展形势,包括分析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社会保障形式的影 响,客观估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保障功能,农业的市场风险对政 府社会保障的制度需求,对农村宗族及社区保障作用作深刻的研究, 理顺政府制度性保障与农村非制度性保障的关系,准确定位政府在社 会保障事业中的职责、职能。再次应注重公共决策与农民认同的良性 互动,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政府现代运行机制以及培 育农村社会非政府

15、组织发挥其反映诉求的作用,把农民的呼声和认同 更好地融人政府公共决策当中。孙文基指出,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时, 在处理其中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这一问题上,政府才是投人的 主体,而不是主要由农民承担。在农村社会保障的投人以政府为主体 与我国各地现阶段的财政是否相符、是否会构成很大的财政压力的问 题上,他认为,只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五、小结由以上可看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和研究,理论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方 针政策,联系农村社会保障的进程,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与建议。但仍应看到,农村养老保障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人,如关 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农村养老保险的 管理体制、农村养老保障的区域研究,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 研究等方面的成果稍嫌薄弱,而这些都是事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即将于2009年启动,计 划于2020年在全国普遍实施,因此,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理论 价值更加彰显,函待各位学者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