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182590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李桂芳(大名县铺上乡小学;河北 大名056900)【摘 要】小学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答 疑解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从而寻求正确的解题方式,归纳和 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力性。【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巴尔扎克说过:“打 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 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 必须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 到“学问”上来。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靠“疑”来推动。古人云“学 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2、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 了。因此,培养学 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佳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我们要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 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 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 活动日渐丰富。古人云:未解之惑,未知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疑。疑是 思之始,学之端,怀疑的产生是探索的开始,学若无疑,哀莫大于思维僵化。所谓质疑 能力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 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

3、无不都以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 起点。质疑是创造的基础,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 于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 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的质疑以及他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实验推翻了先 贤亚翁的学说。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础。哥白尼正是质疑托勒密体系,使他成为 推翻“地心说”的第一人,也使他真正成为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质疑是技术 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法拉第对是否可能由磁产生电的质疑使他发现了电磁感 应现象,随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没有对

4、大型计算机功能的质疑,便不会有 个人电脑的出现,更不会有划时代的微软和比尔盖茨。质疑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有人开始质疑真理的标准,随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 大讨论,逐步形成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那便是中国一直持 续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可以说,没有质疑就不会有“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没有质疑就不会有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没有质 疑甚至不会有中国近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学贵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 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的 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

5、裨益。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 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 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创 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 多样,可以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

6、 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轻松 活跃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思考质疑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原 有认知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会在原有的 认知基础上突然领悟到一个新道理产生一种新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思考过程中思 维产生的“创新”火花,也是问题的源泉。而学生天生都有一种好积极表现的愿 望,他们很希望自己思维的“火花”和“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答复。 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疑惑。在 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对于高质量的质疑,教师要给

7、予充分肯定 和高度评价并及时鼓励,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体验到通过思考获 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 要阻止其他学生禁止嘲笑或讥讽,而是对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问的精神给予鼓 励和肯定,同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疑点,消除误解。使学生不必担心失败。学生 只有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发问,质疑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创 新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贯采用平等,民主的方法激发学 生质疑的兴趣,并对每节课每个同学质疑的次数、问题的质量做以记录、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质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让

8、 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 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 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 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表达给教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 能得到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二、授人以“渔。探寻“疑”点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首 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学生的质疑往往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没 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是无法进行质疑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 阅读

9、时要用笔圈、点、勾、画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词,多问一些“为什么”。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还可编写导读提纲,将一节课所讲的 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其次教师要教给学 生质疑的方法。(1)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如教学“互质数”概念时, 我引导学生质疑“互质数和质数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后,马上就 会发现,这两个概念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质数指的是约数只有1和它 本身,而互质数指的是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这样学生不但区分清了两个概 念,而且也潜移默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提出问题。(2)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处质疑。如教学“求最大

10、公约数”方法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是所有公有 质因数的乘积才是最大公约数,而不是所有公有质因数的和或差呢? ”这个问题 激起了学生莫大的讨论兴趣,他们纷纷发表见解,各抒意见,最后形成了统一的 意见。(3)在知识的变化处质疑。如教学完“年、月、日”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是闰年而整百年份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刚提出时学生也感 到很惘然。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课后查阅收集时间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解决, 结果第二节课时学生带来了很多时间的有关资料,并且也附上了自己的答案。(4) 在概念法则的措词处质疑。如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取 &lsqu

11、o;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不能换成取‘其中’的一份或几 份”呢?。学生通过画图、讨论最后得出“这样”比其中更准确。教师只有对学 生质疑方法加以正确引导,才能增强学生质疑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学生才会 在教师的示范和质疑氛围中学会质疑。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 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 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 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

12、可让学生这样想:“概 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 展上质疑。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 ‘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 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教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 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气这时,教师要组织 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 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气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 渐学会质疑。%1.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

13、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产生质 疑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师 不屑、不耐烦的讽刺和挖苦,使课堂上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无疑 可质了。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 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 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质疑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 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哪怕是所提问题十分幼稚 和肤浅,甚至是错误的,都要尽量给予态度

14、上的肯定和鼓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承认并接受学生的感受。 如果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没有按要求提出问题,老师大声斥责:“你这是瞎说”, 严厉尖刻、冷嘲热讽,让学生颜面扫地,下次不敢再提。如果改为对学生说:“你 好像对我们学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在想些什么有趣的事?或 者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给我看。”老师这样做是有道理的。第一,不去指责学生“懒 散”,而只是指出他“没有兴趣”,表明老师理解他的感受。第二,不规定他“必 须”怎么做,而是用婉转的口气让他自己找出原因,这样可以避免他的叛逆心理。 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表示

15、理解和接受学生的负面感受, 这样可以使学生因受到鼓励而有进步的意愿。有时在课堂上,学生情绪非常恶劣, 会当面对老师说:“我不会。”甚至说出更难听的话。如果这时老师动了怒,斥责 了学生,老师就输了。即便学生说出很过分的话,老师还是要平静地说:“你看 上去很生气,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如果你换一种说话方式,我很愿意知道你的 想法。”老师这样说,既表示理解学生的感受,又说明了自己的感受,还指出了 学生不对的地方。四、明确目的,正确释“疑”“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 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 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

16、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 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 不受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 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 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 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 ”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 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 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教师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 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 步到位,使学生经历了 “猜想(假设)一论证一实践一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 体现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气最后,教师通过问题“课本上为 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 有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