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质量交底记录建设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交底地点 现场办公室交底部位引用规范 规程 控制要点:基坑垫层於浇捣GB50204-2002; DB32/296—1999; DB32/295—1999; GB50204—92; GB50203—98一、强制性条文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I I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全性及其他必 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I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进行复验,并按复 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2、 混凝上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 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n?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lOOOn?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0?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基本技术交底接受交底人员签名:交底记录 共2条;计3页(交底内容见附页)交底人(签名)基坑垫层役浇捣技术交底附页一、强制性条文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口期等进行检杏,并应对其 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标准《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 应进行夏验,并按夏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 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IO」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 次;(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 需要确定。
3、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基本要求交底4、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5、 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应随即进行浇筑,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6、 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在模板支撑上行走7、 对模板及其支架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8、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 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9、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10、 不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 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11、 在降雨时不宜舫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景12、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 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强度 等级高于C30,气温不高于25C时,允许间歇时间180min,气温高于25C时,允许间歇时 间 150mirio13、 若浇筑混凝土己经开始初凝,则应等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允许继 续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达成1.2MPa所需的时间应达到下列规定:外界温度水泥品种 及标号•混凝土强 度等级时间 (h)外界温度水泥品种 及标号•混凝土强度 等级时间(h)1C 〜5C普通425C154810C~15C普通425C1524C2044C2020矿渣325C1560矿渣325C1532C2050C20245C 〜10C普通425C153215C普通425C1520以下C2028C2020以下矿渣325C1540矿渣325C1520C2032C202014、 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2)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十•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 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3) 当采用表面振动时,其移动间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己振实部分的边缘;15、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6、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十•浇筑这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 部位17、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已现浇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 2N/™2;(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了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 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3)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十•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 浆;(4) 混凝土成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