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20507978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对新课程教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之一申继亮 1964年生于河南,199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进展心理讨论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心理进展与训练杂志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训练学会理事。代表性成果有:论文论老师训练观念、论老师的心理健康训练力量等;主编学科心理学丛书(北京训练出版社1999年)、新世纪老师训练教程丛书(华艺出版社1999年)、老师素养论纲(华艺出版社1999年)等;国家教委“九五”训练科学规划青年专项:关于中学校老师素养的结构与测量的讨论,及训练部文科重点讨论基地项目:中学校老师训练专长进展与促进等。 问: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学校老师的心理健康,而中学校老师的心理学修养这个方面

2、的话题,还没有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今日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理论上来讲,心理学修养对于中学校老师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中学校老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此呼吁一下,强调心理学修养对中学校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过去培育的老师是以学科类型为主的老师,强调学科学问的传授,缺少对同学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大背景变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育目标上,突出强调同学的全面进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进展。这对老师素养的要求,就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要求老师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老师首先要了解他的训练对象

3、,才能有效地实施训练、教学。所以,在今日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学习心理学特别必要。 问:目前我国中学校老师的心理学修养的状况如何?这种现状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吗? 答:关于中学校老师对心理学的把握状况,我们作过一个调查。我们根据学问的功能把老师的学问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科类学问,主要是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学问,我们把它叫做本体性学问;第二类,条件性学问,是老师胜利进行训练教学所必备的学问,是关于教与学以及同学进展等方面的学问;第三类,实践性学问,老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详细问题的学问,这种学问是老师训练教学阅历的积累和提炼;第四类,一般文化学问,指老师需要具备除专业学问以外的广博的文化

4、学问。而条件性学问,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心理学修养,即老师对他的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的了解、把握程度如何;对同学消失的问题,推断的精确性如何等等。我们调查了298名中学老师和48名师范高校在校生,参照美国加州老师资格认证所使用的标准,考察老师对同学心理进展的了解、老师对训练教学活动的熟悉、老师对同学的评价和评估这三方面的内容。结果用百分制来描述的话,50分以下的人占23.2%,50分至60分的人占38%,60分至70分的人占36.1%,而70分以上的人,仅占2.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教龄和地区上,基本没差异;以前学没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说,60分以下的61.2%的人缺少心理学学

5、问是普遍现象。这是几年前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状况可能有所改善。另一个调查以97名学校数学老师为主,考察他们对条件性学问的把握,平均通过率为63.2%,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通过。加上其他相关讨论,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学校老师对心理学学问的把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特别不足的,是跟当前的训练改革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相符的。所以我们一再建议,当前老师训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补这一课,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老师的心理学修养。 问:从老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看也能得出结论:我国中学校老师的心理学修养是比较欠缺的。造成这种欠缺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呢? 答:我想,这里边主要有两方面的缘由。首先是主观缘由,过

6、去我们的训练观念存在问题。过去我们是关注学科多关注人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少。这里我们也有一个调查:考察102名学校老师对同学的学习成果、学习状况、学科爱好、业余爱好、职业抱负、同伴关系、重要他人、性格特征这八个方面的了解。结果如下:老师对同学学习成果、学习状况的了解比较精确,和同学的自我报告之间的吻合程度比较高,全都性程度达到90%以上;其他六个方面全都性程度都低于50%。这反映出一个事实,即老师对同学的心理状况关注比较少。正是这种不关注人的训练理念造成了老师心理学修养的欠缺。 从客观上来讲,职前训练中这方面的课程开得很不够。中师、师用心理学课是54个学时,这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是很不够的。训练

7、理论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我国也很低,只有5%6%,而发达国家最高达到了30%,美国是25%。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中训练类的课仅占总量的9%左右,同学在校花费不足10%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和训练学方面的课程。老师在职前没有机会学习这些学问,必定导致心理学学问的匮乏。 问:这种欠缺对今日的课程改革和老师的教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对心理学了解不够,对同学讨论不透,必定导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但课程改革要求以同学为中心的教学。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心理学修养不足会在肯定程度上阻碍这次课程改革的推动。从小的方面来讲,假如老师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以同学为中心;缺乏心理学的基本学问,不了解同学的特点,那

8、就没有方法依据同学的心理规律进行训练和教学。所以,心理学修养的欠缺会影响老师处理训练教学问题的科学性。 问:针对这种现状,您认为我们应当从政策上或详细的对策上实行什么措施,才能弥补这种欠缺? 答:这要求我们各方面、全方位来做。首先,是老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在美国,老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个硬性的规定,要求老师必需到训练学院去学习多少个学时的训练类课程,拿多少学分,才能获得老师资格证书。从长远来看,我国将渐渐取消师范训练,改为由综合高校培育师资。这样的话,就更需要政策上的保障。当务之急是对心理学课程的学时数进行规定,不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进修、连续训练,心理学课的学时都应当占到肯定的比例,从体制上来

9、规范和弥补这个问题。 其次,是对老师的管理和评价。这也是个指挥棒。新时期的老师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力量:实施心理训练的力量、反思的力量、应用训练技术的力量。其中心理训练的力量是和心理学的学习亲密相关的。所以,对老师的评价标准应当包括老师实施心理训练的力量和解决同学心理问题的力量,这应当成为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假如有了这种导向,老师会感觉到心理学的重要性,自觉地学习心理学。 第三方面,是对“老师即讨论者”这个观念的提倡。过去的十几年来我们始终在强调,老师参与教科研活动是提高老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即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存在许多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做讨论是理论工的事,老师没有责任;

10、或者把讨论简洁地等同于做个问卷做个调查等等。所以我们在提倡这个观点时,把它的内涵讲得更准确些效果会更好。现在提出的一种理念认为,训练行动讨论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把讨论的思想和讨论的要求贯穿到教学中去,对老师的学问结构就是一种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强调“老师即讨论者”这一理念能促进对这种欠缺的弥补,老师会在实践中感受到心理学的作用和价值。 问:上面是您从宏观上提出的对策,那么详细到中学校老师,他们应当如何补心理学的课,最先补哪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训练改革的要求? 答:中学校老师需要补的心理学课,我想首先是心理学的基本学问,就是一般心理学。通过它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对心理

11、学这个学科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和训练教学亲密相关的三高校科必需要学。第一是进展心理学,这门课可以让老师了解训练对象的进展轨迹,知道每个年龄阶段的典型的心理特点,以及在心理进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目前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它的标准的制定实际上也要依据进展心理学。课堂设计的难度、容量,教学进度的支配等等,都要以同学心理进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第二是训练心理学,这门课的核心是讨论同学学习的问题。老师工作的性质就是要促进同学的进展,假如不了解同学的学习规律,那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打个折扣了。第三是学校心理学,它涉及到同学在学校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肯定的科学方法给同学供应辅导和关心。

12、这三门课是和教学直接相关的科目,特别有必要学习。 再次,和老师自身进展相关的一些科目,比如讨论方法类的课,也有必要学习。我们鼓舞老师做讨论,这就要求老师学一些训练科学的讨论方法,包括测量、评价、统计。方法类的课对老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很有关心。因为做讨论不仅仅是个自发地探究的过程,它有肯定的规范和原则。 除此之外,老师可以依据自身状况,有选择地补一些拓展自身的课,比如社会心理学、询问心理学、心理健康训练等。 问:现在市场上心理学的书许多也比较杂,中学校老师应当怎么选择、选哪些书来读? 答:我建议中学校老师选大出版社、名家的书来看。大出版社的书很规范,科学性有保障。比如人民训练出版社出版的应专心理学

13、书系,包括儿童心理学、训练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进展心理学等12本。浙江训练出版社和台湾东华书局合出的世纪心理学丛书也是一套不错的读物。但是需要提示中学校老师的是,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有可能消失第一遍看不懂的状况,这是正常现象,带着问题在实践中专心琢磨,渐渐体会,就可以真正领悟,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指导。 “面对新课程 老师该补什么课”系列报道开栏的话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内,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学问与培育力量的关系,注意培育同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同学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共性的过程。老师应敬重同学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意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同学主动参加的训练环境,激发同学的学习乐观性。这其实是对“老师”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位,广阔一线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课程,老师们必定会面临消失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面对新课程,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训练观念滞后?我们的学问结构和力量素养能否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过去所受的训练是否还能满意现在的教学要求等问题?“老师书房”特为此推出“面对新课程老师该补什么课”的系列报道,欢迎广阔中学校老师及其他训练工甚至家长来稿参加争论这一话题。 中国训练报2021年3月13日第8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