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6557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教育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科教育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教育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育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一、研究有效教学的纲领教材“上课”首先关注的是课上讲什么内容,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要培养或提高学生哪方面 的能力。一节课并不是教师教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太多了学生不消化,太难了学生 不易接受,反而会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说一节课教多少内容,难易程度如何, 如何既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要求教师对课标、大纲和课本有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把握。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 教材的理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用好手里的 教科书,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及其中渗透的数

2、学思想和方法。二、研究有效教学的主导教师一节课的内容、结构、进度等是由教师具体设计引导的,所以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对教学 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为的素养要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了解自 己的优势,更要清楚自己的不足,要研究自己,对自己有较全面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发展 有更广阔的空间。有一些教师在“课前”和“课上”下了很多功夫,而忽视了“课后”。其实上完 一节课后的反思和再学习,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此外,我们还可以向同行请教,听 听其他老师是怎样上的,或是问问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并且结合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 反思这一节课。只有在不断学习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逐

3、步提高,从而为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究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一节课是否有效主要还是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1. 课堂形式。数学教学的课堂形式并非是单一的,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还可采用分组讨论、自 学提问等形式,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全体学生充分 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究竟用何种课堂形 式还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为热闹而热闹,流于表面化,要考虑 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地更牢固,理解地更充分,同时通过这一形式的授课

4、能否使学生掌握更 多、更优、更活的学习方法,领悟更深的内涵。2. 注意力集中程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时而集中时而分散的,不可能45分钟 时时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在开始的2()分钟左右效率较高。作为教师就应掌握这个规律,在 内容的讲解时间安排上有所侧重,在听讲与练习的用时上有所规划,不需45分钟都争分夺 秒地用上,生怕少讲一句话,少做一个题学生就会出问题。其实只要把难点、重点讲透彻了, 问题的思路讲清晰了,少说一点反而是好事。数学可能是一门略显枯燥的课程,但老师的讲 解可以变得生动,语言可以幽默,有时讲一些简单的数学史、数学家的小故事,或做一些和 数学有关的小游戏等等可起

5、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3 .问题设计。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精心设计的。首先问题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其次问题要有导向性, 包括题目的思考角度和解题思路,问题和问题之间互相关联,从而逐步提高要求。其实就是 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关系的跳板,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这跳板不宜太多,也不应太少, 多了学生会觉得罗嗦,没味道,太少了会让一部分同学无以应对,茫然四顾。因此课堂问题 的合理设计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思维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 性。4. 分层教学。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分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兼 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既要以“双基”为木,又要在原有

6、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放置一 些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唾手可得的成果。课堂上的讲解有层 次,作业的布置也要有层次,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应能够反映学生必须掌握的知 识点,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顺利解答。选做题则选择一些要对知识点有较高理解 水平或牵涉到较多知识点的问题,虽然不一定每个同学都能顺利完成,但还是应鼓励同学们 去积极思考。为提高积极性,可对作业完成优秀或作业进步明显的同学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5. 评价总结。对每一个同学进行评价,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 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了解影响他们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力争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 上得到切实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良好素材。平时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做好归纳与总结工作,用好笔 记本和错题本。笔记本不能仅仅是老师上课时板书和例题的再现,重要的是应该有学生自己 的学习心得体会,如听课时的疑惑点、新学概念的注意点、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解题中 运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题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调整变化,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经验, 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反省、总结和研究,探索出适合目前学生的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方 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