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636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使用论据(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故事导入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 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伺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孑L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 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且古耕伊尹,钓消子牙,张良 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 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

2、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论据类型日读尹荣方的论度量。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度量大的好处;有德、有识者度量才大;不断 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三个观点c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 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1、引用史把臣“容得儿个小人,耐得同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日清扬”的言论。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日己金钏的人的事例。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其中1、

3、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一、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二、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 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选择论据讨论以下论据选择的得失: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能否用如下哪些材料?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钝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 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 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

4、、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 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 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明确:论据2合适,1、3不含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 人比,是“拙”,这个例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钎.是“拙”的;3中土羲之确实“勤”,也 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第二组:下面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

5、身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 -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明确:张冠李戴,失去其实性。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 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

6、校的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 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 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1、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 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 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

7、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2、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巳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 “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 量中,不断总结失败的经凝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明确:不能,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选择论据的方法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 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 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格、国籍、年代、出

8、 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痛,不能有硬伤。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 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 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 遍意义。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 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4、新颖独特,有

9、时代性。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 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 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III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II【材料写出新 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范文欣赏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 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 号“始皇”

10、,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 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黑,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 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 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夏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 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 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这段文字从占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 说明了 “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血论证

11、了 “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用论据要用好既典型乂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 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 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一、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南末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 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 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时“该怎样叙述呢?

12、%1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1 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以幺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 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1 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叮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 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1 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 他面孔乌黑,营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1 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段材料比较K,照抄显然不行

13、,我们来分析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 的目的、努力的经过、最后次试验的场面、炸药的作用,我们再来看下论点,它具 有三个要素:经历了失败,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叙述时就可略 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吆幺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 百次失败。但他亳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 炸药。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宽容”该怎样叙述呢?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

14、大户叶府,主人是 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 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 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 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 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 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想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 墙

15、,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二、紧扣论点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 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 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 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 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 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如何分析论据1、例后假设例1:科学研究需要“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 16个 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 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 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花露宿野外的困苦廿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 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 正是靠“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假设论证法是一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它针对着上面所列举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