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86706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湛江市太平中学 徐文英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解题,使学生 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具体的解题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精选的典型题, 引导学生探讨解题思路、探索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对诱发学生 思维,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十分有效。下面浅谈本人 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一、一题多解,诱发学生思维。“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 一个实际问题。在物理教学中,“一题多解”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对 这种现象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借助它对强化学生思维

2、能力的训练, 甚有助益。我们谈论一题多解、重要的是要挖掘产生多种不同解法的 缘由,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 侧面,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同时,将其与不同的知识和方 法联系起来加以综合。所以,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方 向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例1,有一额定电压为6v的用电器,串联上一个4。的电阻,然 后接在电压是8v的电源上,用电器恰好能正常工作,这个用电器的电 阻是多少?它的额定功率是多少?匚方二|己瓦日根据题意作出电路图(如图示)。用电器正常 u 常工作,即其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总电压已 知,就已知了各部分电压分配,

3、已知其中一电阻,则另一电阻、电流、 电功率等都可求出。分析思路1,求出各部分电压,对R2部分可求出电流,进而求出 用电器电阻(对R|部分利用欧姆定律),然后根据P=R求出功率。解法 1: Ri 和 R2 串联,则 U=U|+U2,所以,U2=U - Ui=8v - 6v=2vo对R2部分,由欧姆定律得l2=#=m=0.5AK2 4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L=l2=0.5A。对R部分电路,根据I=g,所以*=毕=吾=12。,因此 lx11 UDPi=l2R|=(o.5A)2 12Q=3w分析思路2,求出各部分电压,然后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关系求R”U2再根据P=求功率。解法2:因为R、&串联,

4、根据U=U+U2,所以,U2=U - U1=8v -6v=2voU UiUR 6v4Q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关系:芸=3 ,所以r=Vt= 木 =i2Q,K2 KjU2 ZVU_(6v_Pf-函3w分析思路3,求出各部分电压,对R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然后 根据P=UI求出功率,再根据功率分配关系求出用电器功率,又根据R P=亍求出用电器电阻。12解法3:因为和R2串联,根据U = U + U2,所以,U2=U - Ui=8v-6v=2vo对于R2部分,根据欧姆定律得2v= 0.5 Ao根据P=UL可求出电路的总功率P = UI = UL=8v 0.5A = 4 w因为 P2=U2【2=2v 0.5

5、A=lw,所以,Pi = P - P2=4 w Tw=3w,U2i (6v)2 = 12。分析思路4,求出各部分电压后,对R2部分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P流,根据P=ui可求出总功率,又根据R总=丁可求出总电阻,再根据 电阻关系可求出用电器电阻R”然后由P = I2R求出用电器的功率。解法4:因为R和R2串联,则根据U=U + U2,所以,U2=U - U|=8v - 6v=2v0对于&部分,根据欧姆定律得【2 = R,4()=0.5A,所以,【=I|=【2=0.5Ao电路的总功率为P = UI = 8v 0.5A = 4w,Prt 4w所以,iu=I2-(0.5Af=16Qo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

6、系R总=R/R2,得R, = R 总-R,= 16Q -4Q=12Q,所以,P】=FiR=(0.5A)2 12Q=3w这个例子,表而上看,并不起眼。但通过认真细致的教学活动,却使学生获益良多。持之以恒,经常运用这类典型题,在教学中促进 学生勤思考的自觉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 有很好的作用。二、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在解题教学中,对例题进行分析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以点 带面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对原题 的条件等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变通,从多方位对新问题进行探讨,挖 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拓展思维,达到分析思维能力的升华,解决 能力的提高。例2,

7、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解析:冰块漂浮于水面:F浮 = G冰,即P水gV排=?冰甘冰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旦史宜P水由冰块熔化时,质量不变:01冰=川水,即P冰Vp zkV水冰块熔化为水的体积v水=业也。P水因为v水=v排,所以,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 不变。在引导学生分析求解本题后,教师即提醒学生思维不能就此即止, 而应对原题的条件进行引申变化:若冰块漂浮于浓盐水面,当冰块熔化后,液而高度如何变化?解:因为P盐水 P水,则V水=土也 V排=史也,所以,冰块P水P盐水漂浮于浓盐水面,冰块熔化后液血上升。含有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物体的冰决,漂浮在水面上,当

8、 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解:冰块漂浮在水面:F浮=6冰+ 6物,IP P水gV排=P冰gV冰+ P物gV物冰块排开水的体积V虫+巴业P水 P水冰块熔化后,物体落入水中,冰块熔化为水的体积为V水=里也。P水即排水总体积为V=v水+ V物=里也+ V物P水比较、,因为P物P水,贝lV排V,所以冰块熔化后液面下降。含有密度小于水旦不溶于水的物体的冰决,漂浮在水面上,当 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解:冰块熔化后,物体漂浮在水面,即G物=F浮,P物物P物V物g=p水gV排水,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所以,冰熔P水化后排水总体积为V排总=V水+ V排水=虫四+ 空竺又根据冰块漂浮P水 P水于

9、水面时排水体积*=北业+ 空可知,V排总=vtt所以,P水 P水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这样,通过就地取材,使题目的条件发生多种变化,拓宽知识面, 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三、一题多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题多果就是一道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种解答结果。发明千千万万,在于大胆创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利用精选的 典型开放性例题,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 位进行大胆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 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 出多种不同的解答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3, 200

10、3年6月1日三峡库区正式蓄水,6月2日文物工作者 还在加紧库区的文物挖掘和搬迁工作,一位工作者发现了一古代的小 酒杯,请你选用下列提供的器材测量小酒杯的密度(酒杯的密度大于水 的密度,水作为辅助器材可以直接选用)。器材:量筒(内径大于酒杯的口径)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密度计细线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密度表达式:P =此题选用器材测量小酒杯的密度,选取的实验器材不同,实验步 骤和密度表达式就不同,但实验原理都是密度公式P二?,必需直接或 间接测出小酒杯的质量m和体积V,才能得出小酒杯的密度。解:方法一: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小酒杯的质量mb. 在量筒里装一定体积的水,记为Mc.

11、 将小酒杯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2密度表达式:p二V2 - V1方法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实验步骤:a.在量筒里装适量的水b. 用细线系住小酒杯,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其重力Gc. 再将小酒杯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密度表达式:P二土 P水G - F方法三:实验器材:量筒实验步骤:a.在量筒里装一定体积的水,记为V|b. 将小酒杯漂浮于水面,记下液面示数V2c. 将小酒杯浸没入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3v2 - V,密度表达式:P=水V3 - VI又如,请学生利用常见的空易拉罐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 些其他器材,设计物理实验探究力、热、声、光、电等问题。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 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巧设习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创 新性的习题,鼓励、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大胆探索,得出多种 不同的结果,给学生展示自我时空,使学生学会创新,从而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地址:湛江市太平中学邮编:524084邮箱:xuwenying888163. 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