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奋进篇--生活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79174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奋进篇--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奋进篇--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奋进篇--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奋进篇--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奋进篇--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奋进篇--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奋进篇--生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中的春节影像志【导读】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老百姓把家中好吃的、好喝的都摆在臬上、 展在眼前。所以,只要看看老百姓在春节的生活变化,就能看出整个中国的国情变化来。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见证影像志”栏目中一个纪录片的文字版节选。透过尘封 的历史,我们可以从百姓过春节的角度,感受到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变革的面貌,感受 到我们富强中国梦想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个记录也让我们充满期待:我们的下一个春节, 会怎么过呢?1962 年1962年2月4 口,农历大年三十。作家老舍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散文立春大吉:“今天既是阴历年的除夕, 又是立春!咱们人人都有双份儿喜气!立春不过是个节气,我们却把春

2、装在心里,天天 是春,终年是春,春色无边!”除夕前不久,北京市民发现,政府恢复了鸡蛋的供应,同时开始发放暂停半年 之久的肉票。1974 年1974年1月23 口,农历甲寅年正月初一。北京的最高气温为摄氏二度。这一天的报纸影讯上,除了记录片、科教片之外, 还有四部故事片,有于洋主演的火红的年代,李丽华、石挥主演的艳阳天,鲁 速主演的战洪图和李仁堂主演的青松岭。1986 年1986年2月9 口,农历丙寅年春节。这一年,副产品价格体制开放,物资供应繁荣。此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 制得到广泛推行。到1986年底,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农户实现了分田到户,农村 的温饱问题已经初步解决。1998 年19

3、98年1月27日,农历戊寅年除夕。上海一家饭店将做好的年夜饭,亲自送到居民家中。在春节喜事一书中关于“上海人怎样过年”的调查显示,1998年,将年夜饭 定在饭店的有百分之二十三点零一,仍有六成多的人在家中吃年夜饭。(选自新星出版社读 库1001期)中国改革30年:从衣食住行看生活变化中国服装30年变奏曲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 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H乙人民十亿兵”的卜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 绿旧军装,北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 佩戴

4、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 的一个时期。“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所以在70年代 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四个兜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 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的服装时代,“四个兜” 显得尤为珍贵。小白鞋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估计不少30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烈的怀 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的确度“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了”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20世纪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在很多人看来

5、,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 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 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 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带有很大的弹性。后来脚蹬裤 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20世纪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 巳黎的发布会上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要奇 怪。90年代,中国服

6、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己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 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 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 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己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 受到瞩目利尊重。餐桌上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从老百姓口益丰盛的“菜篮子”里,从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不难 寻找出答

7、案:中国人民饮食文化的发展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让我们惊喜。20世纪5070年代:“饿”家乡有这样的顺口溜,“低指标,瓜菜代,吃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脑袋”, “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那时候就 一个感觉:饿!”“你知道吗?那时买东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粮票、油 票”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 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 简单:吃得像个人样。20世纪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

8、。80 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臬上的主角。同时,外国的 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也进入中国市场。人们依稀可以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20世纪90年代:饕餐时代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臬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 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 意大利比萨、口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 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门J见。随之而 来的健康恶果是:不心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 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

9、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21世纪:吃出健康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I可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 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 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 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为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房屋的变迁从60年代的平房,70年代的筒子楼,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的二室一厅、 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 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

10、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居者忧其屋“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在寄利分房”时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房子面积 分配的大小要根据家里人口的数量。一般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 生活。20世纪八十年代:居者有其屋“没赶上分配,也没赶上分房”,倒是赶上了改革:198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提出中国房改的思路。1998年,朱常基总理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整套想法,房 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现实起来,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 口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21世纪:居者优其屋21世纪,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

11、式楼,有花园小区,甚 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在追求宽敞 的同时,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要住得舒服,住得开心。我们在靠它们代步1978年前后:时髦代步工具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80、90年代,公交车己经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车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 便捷。电动三轮车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后火爆城乡,但由于安全性差等因素,90年 代末退出历史舞台。但坐上电动三轮车那种摇摇晃晃的感觉,至今让人们难以忘怀。20世纪90年代:交通工具多元化飞机走进国人视野。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 数都很少。如果

12、那时候有谁能坐上飞机去趟外地,肯定会吸引无数羡慕的眼光。当时飞 机票的价格很贵,据说在1988年去日本,来同机票至少要6.5万口元。远洋客轮让人们在惊涛骇浪欣赏旅途的风景,虽然许多人会遇到晕船反应的问 题,但这种经历很难忘。中巴,90年代在城乡流行。几乎是随喊随停,价格便宜,上下方便。21世纪:海陆地全面立体覆盖,地球正在变小国际航班把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城市公交开始注重环保节能,空调公交车 投放使用;公交IC卡开始普及;地铁成为最便捷的“地下公交车”;城市轻轨,缓解了重 庆、武汉、上海等大都市的交通压力;磁悬浮正在多个城市建设;过江、地下隧道在全 国多座城市开通。国产自主品牌:开中国自己的

13、车。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高速发展,但中国汽车工 业生产的轿车却是以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为主。以吉利和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希 望获得平等对待,投身自主研发,创造中国汽车产业的希望。来源:黑龙江新闻 网高铁承载着中国梦想一路前行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在即,它给,I 国人带来的欢欣显然比“世界最长”这简单的四个 字更加丰富具体:沿线站点城市正纷纷将各种“同城”概念作为发展机遇;旅行社争着推 出新线路,让游客体验“上午在广州喝完早茶,傍晚到北京吃上烤鸭”;而更多人则在憧 憬,一个月后的春运,自己买张I可家的火车票不会再那么费劲,路上花的时间不到之前 的二分之一.作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新的里程碑,京广高铁历史性地

14、改变了中国南北之间的 距离感,把2298公里的地面交通缩短到了 8个小时。此时此刻再P望过去,特别是问 望百年前老京广线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借着洋债、修修停停的辛酸经历,同望那段 火车只能靠轮渡一节节慢腾腾运过长江的艰难口子,足以令人感慨万千。铁路的巨变,是中国建设口新月异的缩影。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空前繁荣, 宏大的中国高铁网络纵横成形、越织越密,促成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出行方式的革命,更 在有力地整合中国既有经济版图,让人才、物资、产业在城市群里头更加充分地流动起 来。换句话说,高铁,让时空意义上的中国变小变紧凑了,让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 半径变大变自由了。高铁对11国现代化的拉动是难以估量的

15、,对11国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同样是难以 估量的,中国有理由为高铁发展领跑世界骄傲。长期以来,国内围绕高铁的争论不少, 有人拨拉着运营成本的算盘,认定高铁是烧钱、是“大跃进”,多少年都收不回本,还有 人揪住动车事故、票价偏高等不放,似乎只有取消高铁基至干脆重PI绿皮车时代才是正 途。但如果他们亲身经历每条高铁新线开通之时火热的傍票场面,如果他们亲豺感受“一 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痛苦,他们就无法否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需要面向未来 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需要一个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网络。力所能及发展铁路特别是高铁,不是一两个人拍脑门子的决定,而是中国国情 的选择,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刚性需求。交通不

16、便总是与贫穷落后共生,对于起步太晚, 而乂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悬殊的中国来说,不 可能照搬他国经验成为一个汽车轮了上或者飞机翅膀上的国家,更多、更快地跑在高科 技的火车轮子上是一种必然。搞高铁的投入当然很大,风险当然也有,但这些在广袤大 地上不断延伸的轨道、这些风驰电掣的新式列车,是真真正正的“实业”,这笔财富的长 远价值,绝不是眼下的利益计算所能衡量的。必须看到,叩便今天,中国铁路依然在以世界铁路6%的里程,完成世界铁路 25%的工作量,运力依然卡着中国发展的咽喉,距离“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还相 当遥远。铁路建设总体上不是搞得太多太快,而是尚显不足。经过之前的挫折和纠错, 我们相信,中国高铁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