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979040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论文刮痧治疗乳腺增生56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刮痴治疗乳腺增生56例摘 要:刮痴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和淋巳液循环, 改变血管紧张度与粘膜渗透性。激发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体内瘀阻经皮毛通达体外,疼痛和 肿块迅速得到缓解。论文代写关键词:乳腺增生,刮痴治疗自2007年以来,笔者在用刮物方法治疗乳腺增生56例,疗效显著。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56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为45岁,病程最短2月, 最长16年。其中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者39例,未接受任何治疗者17例。主要临床表现: 乳房内出现肿块和乳房胀痛为主症,但也有乳房肿块,疼痛不明显者。乳房内肿块、有些在 无意中触及,但大多数是由于乳房胀痛

2、,或体检就诊时所现。肿块常为多发性、与皮肉不相 关,推之能活动,经前或恼怒时肿块可增大,经后缩小。可发生在一侧乳房,也可在双侧乳 房,任何象限均可出现,以外上象限为多。2、治疗方法:刮痴部位:背部督脉和两侧膀胱经脉为主。重点刮大椎穴、肩井穴、肺俞穴、天宗穴、 肝俞穴、胃俞穴、膻中穴。操作方法:在所需治疗部位涂以油类介质。持刮物板先从大椎刮至命门穴处多遍以出 瘀为度。再刮两侧膀胱经脉以出癖为度。然后重点刮双侧肩井、肺俞、天宗、肝俞、胃俞、 膻中诸穴。耐受力强者用力应稍重,如该部位有痴,刮至该部位皮肤紫红色时停止。患者无 明显不适感,如刮多次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或感觉异常疼痛,就不需要再刮。操作时应

3、重点 刮天宗穴附近,此处刮瘩酸疼痛感强,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刮至皮肤紫红色时停止。此处出 癖颜色愈深,说明瘀阻较重,治疗效果愈佳。作文/zuowen/3、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乳房肿块 及疼痛感消失;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结 果痊愈36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o4、典型病例:患者,女,35岁,自由职业,2008年12月16 口就诊。主诉:双侧乳房胀痛结块3 月余,经前乳房胀痛明显,触衣痛甚。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闷。经B型超声波 检查,提示:双侧乳腺增生病。按以上方法施治,先刮督

4、脉,然后两侧膀胱经脉,从上向下, 以中等出癖为度,然后重点刮双侧肺俞、天宗、肝俞、肩井穴。刮时手法以中强度为要,以 患者酸痛感能耐受为度,施术约20分钟,肝俞、天宗穴处出现较明显紫黑色斑痴。患者白 诉乳房肿块缩小,胀痛己减轻大半。3日后来复诊,疼痛全无,肿块己消其大半,如同上法 操作。3 LI后再来复诊,肿块消失,疼痛全无,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5、体会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是与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故西 医治疗此病主要采用性激素疗法和内分泌疗法。中医认为,本病属传统医学“乳癖”“乳中结 核”等范围内,木病的发生首先跟肝气郁结有关,而肝气郁结又是女性最为常见的病机。肝

5、气郁结,见于乳房者,自然使乳房的脉络受阻。痰瘀凝结,乳络受阻,是木病的病机特点。 依据传统的经络理论,运用刮痴的方法使瘀阻的经络通畅,瘀阻部位的邪气及时的排出。刮 痴作为中医的传统外治法,通过刮拭机体表面组织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刺激,使皮下毛细血管 破裂出血,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和淋巳液循环,改变血管紧张度与粘膜渗透性。激发体内的免 疫细胞,使“瘀”有出处。体内瘀阻经皮毛通达体外疼痛和肿块迅速得到缓解。临床观察表明, 乳腺增生在刮物治疗中天宗、肺俞、肝俞穴处均有大量瘩象出现,且癖出痛止,肿块变小等 现象出现。需要术者仔细体会。多数症轻患者治疗一次即愈,如未愈者间隔三、四廿后继续 治疗,35次为一疗程。

6、患病时间愈短治疗效果愈佳。运用刮物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操作 简便,无毒副作用,将会受到很多的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毕业论文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比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

7、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ffl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

8、e, and Peng Jianwu.李庆学、彭建武,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Lian, Shuneng. 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Ma,Huijuan,andMiaoJu.马会娟、苗菊,当代诉方翻译理论选读MJ.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L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Xu, Jianping.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Yan, Qigang,严启刚,英语翻译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Zhou, Zhipei.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