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4796282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利与弊论文导读:外资收购民族产业,该种情形可以用博弈论体系中的Stackelberg模 型来进行具体的描述。外资收购民族产业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并从保护民族 品牌的角度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外资收购Stackelberg,模型,政策建议%1. 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现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FDI等资源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资源。但另一方面,市场大门的进一步开放也为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 增加了压力。近年来,民族产业中的品牌企业相继被收购,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国公司子公司

2、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 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在啤酒行业中,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 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行业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方面,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而家电行 业里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汽车工业方面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 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 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

3、5%o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 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 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 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 垄断地位。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 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 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 集型企业前来掌控。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 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

4、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近些年,政府部门和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许多经济学家 也为如何保护民族品牌,保护民族产业献计献策。相信随着国民品牌意识的增强, 我们的民族品牌会获取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1. 外资收购的利与弊(一)外资收购可能带来的利益1 .在宏观上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一体化进程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不能闭门造车,这是有历史经验作为佐证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一方面,我国的 金融体制尚在完善之中,虽然我国的储蓄率较高,但不能有效地形成投资源泉。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引进外资,兴办合资企业,对本地区和企业本身都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通

5、过与外资进行合作的同时,国内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运作理念和经 营方式以求自身进步。同时,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合作,也可以更加彻底地发挥我国的劳动力禀赋优势,打破传统的分工模式,带动产业的结构优化。2.增加当地税收这一点是比较明显比较直接的收益。外资企业在本地经营,刨去政府的政策优 惠,是要支付税收的。一般外资企业的规模较大,税前总利润较多。因此是政府 增加税收,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只要企业还在本地,项目和投资落在 本地,企业发展的收益自然就属于本地。例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就是当初南 平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改革思路。除此以外,该产品所带动的下游(如印刷包 装,产品运输)产业也相应得到发展。3

6、.有助于品牌的做大做强如果外资并非想要通过收购来消灭本土品牌,那么一旦可以引入外资企业的营 销渠道和理念,对本品牌的发展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跨国集团收购中国品牌后 有的是将其注销,仅作为自己同类产品的生产基地(如美加净被联合利华收购后 被束之高阁),有的则是利用自己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使这个品牌发展壮大。国 际化妆品第一品牌欧莱雅收购我国小护士品牌后,建立的卡尼尔研究中心,以新 包装、新配方和新代言人的方式,打造全新小护士,建立更广泛的营销渠道,帮 其顺利度过发展瓶颈,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重振雄风。(二)外资收购的弊端1 .品牌丧失带来长久利益的损失一个国家的品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产权,不夸张的

7、来说,是一个国家的经 济命脉的重要环节。著名品牌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有时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论文参考网。如果我们不注重对本土既有品牌的保护和发展,那么最后我们只能 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获取微薄的利润,只能沦为世界经济的加工厂。2.削弱本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正所谓唇亡齿寒,当一个产业中大部分企业和品牌均告沦陷的时候,余下的品 牌就很难独自抵挡外来品牌的冲击。正如当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进军中国饮料 市场的时候,只有健力宝独自与其抢占市场份额。虽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供给, 成熟的学习效应,但是毕竟没有办法独自扩充产量到足够大的能力,因此被外来 品牌吞没。%1. 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博弈分析在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

8、问题中,最为人诟病的短期弊端当属外资品牌利用对本 土品牌的控制权来压制其产量,指使其产能萎缩之后趁机抢占国内市场份额。该 种情形可以用博弈论体系中的Stackelberg模型来进行具体的描述。为此,我们 做如下简化的设定某行业中存在相互竞争的企业A和企业B。出于某种原因(此 处可理解为被购并公司的控制权丧失)企业1在产量的指定中处于支配者的地 位,而企业B则处于追随者的地位。也就是说,企业A率先指定产量,企业B 则根据企业A既定的产量来对自己的产量进行规划。根据博弈论Stackelberg模 型分析比较两个企业的利润,可以看出,作为先行者的企业A明显会占据优势, 较多的产量决策和较多的利润会使

9、得产业A迅速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在和企 业B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这一点在外资收购民族产业的问题上也有鲜明的体现。以南孚被吉列收购为例, 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 一。但南孚被控股之后,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 闲置。只因吉列为保护其大股东的利益,利用手中的控股权迫使南孚从美国市场 撤离,在中国市场也全面收缩,目前只是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根据stackelberg模型,虽然南孚被收购后成为吉列的子品牌,本应不存在竞争,但是由于股东利 益的纠葛协调,南孚与吉列的其他子品牌之间仍然存在这资源和市场份额的竞 争。同时因为控股权的丧失

10、,南孚在产量等的决策上面屈于后行者的地位,在模 型中相当于企业B。因此难免被打入冷宫,在市场份额上渐渐萎缩。这种通过收购和控股来拓展自身品牌的方法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早些年就有欧 莱雅收购国内日化品牌小护士。类似的还有宝洁收购熊猫洗衣粉。在宝洁公司大 力推广汰渍和碧浪的情况下,熊猫洗衣粉从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降到2000年 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品牌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外资企业的并购有其共性在里面:1 .利用控股的契机控制品牌走向外资企业往往要求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控股,然后通过压低本土品牌产量,利用 其销售渠道拓展自身品牌的手段来达到收购目的。2.不断提出增资要求客观地说,国有企业或者民族私营品

11、牌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方面常常都落后 于外资企业。因此外资企业的增资要求经常会得到满足,从而民族企业的品牌控 制权也会一步步沦丧。3.外资常会走由合资变独资的路径这和第二条如出一辙。当外资的增资要求接连被满足的情况下,外资的控股权 不断加大,最终将会出现合资变独资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外资收购民族产业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四相关政策建议(一)树立全面的品牌经营理念,重视品牌资产积累当今的企业竞争,其核心内容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可以带来垄断的利润,可以 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论文参考网。众多厂家如此注重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正 是因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保存经营多年的品牌,往往应该比

12、短期的 盈亏更加优先考虑。因此当我们的民族品牌面临被收购的境地时,应该表现的更 为谨慎才对。(二)多方选择合资伙伴,宁愿多花点时间选择,也不要草率成亲诸多外资企业都抱有吞并民族品牌的野心,如果我们掉以轻心而草率选择合资 方的话,就有可能掉入对方所设计的圈套,一步步走上被并购的道路。论文参考 网。轰轰烈烈的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草率出卖国有股份的情况。因 此为了保护我国的民族品牌,企业所有者应该有责任意识,不应草率地将国资贱 卖。(三)根据合资方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进军中国的外资势力强弱不同,因此其态度也不同。有些外资企业希望借股权 的获得来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正所谓借壳。有些外资则实

13、力雄厚,其收购和消灭 本土品牌的意图往往非常明显。但不管对方态度如何,面对收购的国资企业和本 土品牌都应保持谨慎的态度,从长久的角度来分析其利弊。(四)经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和上文中提到的产业整体竞争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成规模的产业集群, 没有团结一致的对外政策,仅凭中国发展几十年的品牌很难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 国际大集团相抗衡。如果将自己辛苦培育的的品牌双手奉出,不仅是为他人做嫁 衣裳使外商坐享其成,还等于帮着外国企业加快抢占市场的步伐,使本来就 在竞争中苦苦挣扎的国内其他企业更加艰难。最近,我国彩电行业的几大巨头发布公告,要共同成立研发基地,合作开发高新产品,这意味着,各大彩电厂商力 求

14、走出前些年鹊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避免因为恶性的竞争使得自身受损而 让国外彩电厂家从中得利。这种通过合作来形成对外的竞争力,是保护我国各个 民族产业和品牌的上佳手段。参考文献:1 袁桂芳.论品牌收购的利与弊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4.(10):10-112 廖劭娟.重新审视外资收购民族品牌J.当代经理人.3 陈运娟许小青.外资并购国企新趋势谄议J.企业研.2006.(11):32-334 温德成.南孚控股权转移与我国自主品牌建设问题J.求索,2006.(9):86-885 Martin JOsborne. Anl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M.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 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