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1)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04590071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1)新课程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1、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2、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3、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

2、一 1 种生态系统。 (二)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价值取向有三种:A、以经济发展为本B、以社会发展为本C、以人的发展为本。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面向每一位学生;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发展的终极追求:走向全人教育。 (一)全人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2 1、这种着眼于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使学

3、校的课程目标表现出新的特点:A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全面发展;B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C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D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D强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E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功德;逐步形成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

4、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 3 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总目标有四个特点:(1)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2)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这是新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3)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4)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在影响一个人生活方式的心理素质里,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5、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4 (二)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全人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要改革课程功能的单一化。 2、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本理念包括:A要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B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C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D要明确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的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 基本理念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一)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中,课程只有面向生 5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