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55016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82例临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粒细胞减少症1 8 2例临床分析【摘耍】目的对我院儿科近年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82 例进行临床分析,为诊治该病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 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82例,对其临 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2例中3岁占 22. 53%,以1飞岁患儿居多;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 幼儿急诊多见,应用莪术油及黄英联合治疗儿童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 结论 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提示为病毒感染,而病 程多为良性经过。?【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儿童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循坏中

2、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减少低于正常 而出现的一组疾病。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导致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而且这种细菌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呈正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复杂繁多,感染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最为常见,本文对 近年我院发生的由感染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182例进行了研究总结,我们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其病因及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儿童粒细胞减少症的认 识、判别能力,从而指导治疗。?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根据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1,选自我院2006年1 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因感染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患儿182例,所选病 例均是病前未使用任何药物,也未接受过放射检查的患

3、儿,排除药物和射 线所致的粒细胞减少,无免疫功能缺陷病史。并查阅以往的门诊病历,近 期血常规检查无粒细胞减少史;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恶性肿瘤 引起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除外。男102例,女80例,年龄:3岁41例。原 发病:上呼吸道感染93例,幼儿急疹29例,毛细支气管炎17例,疱疹 性咽峡炎14例,腹泻病12例,病毒性脑炎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例,支原体感染6例。?1. 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总数1. 5X109 /L符 合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其中0. 5 X109/L 25例,45例患儿伴贫血, 血红蛋白在70-110 g/L之间,异形淋巴细胞广5%占12例,10

4、%占3例。 病原血清学检查:52例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抗体IgM检测,其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阳性1 2例,副流感病毒阳性1 0例。EI3病毒抗体TgM阳性2例, 大便轮状病毒IgM阳性4例,血支原体I酬阳性6例。CRP除一例升高外, 其余均止常,细菌培养2 6例均为阴性。?1. 3治疗 诊断明确后,尽可能避免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接触,采 取治疗原发病,抗病毒,防止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措施,避免 使用一切可能使粒细胞降低的药物,慎用抗生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针对病毒感染,给予莪术油0. 51 ml/kg加入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推注, 最大量20 ml,黄茂0. 5 ml/kg加入葡萄糖液体

5、中静脉推注,最大量20 ml,两药联合应用。注意隔离,避免与具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密切接触;57 d后复查血CBC,粒细胞恢复正常162例,其中有16例病例在治疗过程中, 粒细胞回升不理想,给予转移因子、利血生等药物促进白细胞再生后,粒 细胞回升至正常。4例患儿经以上治疗仍不能使粒细胞恢复至正常,给予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 ug/kg皮下肌注,35 d后复查血CBC, 粒细胞恢复正常。?2结果?2. 1年龄分布 本文1 8 2例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年龄3岁4 1例占22 . 5 3 %。提示:1 3岁发病率较高。?2. 2病原学检查182例患儿其中5 2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2 4 例阳性,占

6、4 6. 15%,细菌培养2 6例均为阴性,C RP除1例升高 外均止常。提示病毒感染为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原因。?2. 3疗效182例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经莪术油及黄茂经治疗后,35d 恢复正常162例,余经加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后均恢复正常。疗效满意, 病程多为良性经过。?3讨论?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周围血循环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减少,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 低于正常,2周1岁1. 0X109/L, 1岁以上1. 5X109/Lo可分为先天性 和后天获得性,儿童以示天获得性为主,其中感染所致最多见,其次为药 物。许多病

7、原体可致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不同病因可通过以下机制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时产生造血负调控 因子作用于骨髓,使粒细胞增殖或成熟障碍,引起中性粒细胞生产减少; 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聚集,外周血粒细胞破坏过多,造成 粒细胞减少;(3)病毒血症时粒细胞过多附着于毛细血管壁,循环池中粒细 胞减少,边缘池中增多,而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正常,为粒细胞分布异常导 致的假性粒细胞减少症2。?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出现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多为病毒感染所致, 多种病毒感染可致粒细胞减少,并口粒细胞减少与急性病毒血症的时间是 一致的,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的直接作用或产生粒细胞自身抗体导

8、致粒细胞 破坏,也可能由于粒细胞在血管壁上附着增多。本组粒细胞减少症患儿, 病毒感染占46. 15%,细菌培养26例无阳性,提示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与 文献报道相符3,本组小儿病毒感染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年龄 以1岁者居多占48. 90%,与文献报道不符4。?本文应用莪术油和黄茂联合治疗儿童粒细胞减少症,取得了满意疗 效。黄罠为重要且常用中药,药理学研究已证实其可促进白细胞的生成、 发育和成熟过程,使血液中粒细胞数显著增加,黄艮的这种作用可能与促 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有关。有报道指出黄茂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又具有抗病毒剂抑制肿瘤的作用。黄茂注射液对提升粒细胞的作用机 制可能为多

9、方耳 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抑制细菌、病毒;增 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和促进细胞免疫。临床使用 方便易行,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有4例疗效不 满意,经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粒细胞全部恢复正常。集落刺激因子 (CSF)对ANC减少的恢复产生了较快速的良好作用,由于周围血中粒细胞主耍分布于循环池和边缘池,因此CSF使用之后ANC的快速上升与边缘池 粒细胞的释放有关,长期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的随访。?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 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伤细菌,包括黏附、趋化、吞噬和释放 作用四个方面。因此,ANC减少的程

10、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易感性及疾 病预后密切相关。ANC0. 5X109/L易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感染,又称 粒细胞缺乏症,因此在治疗中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另外,高热时避免应用抑 制骨髓的解热镇痛药,并适当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尽量避免应用某些抑 制粒细胞生成的抗病毒药物。本组病例在住院治疗期间无严重感染发生, 可能与我们采取严格的消毒及隔离措施有关,全部患儿均未接受抗生素治 疗,不仅避免滥用抗生素,而且减少患儿的医疗费用。?本文病例分析可见,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提示 感染,多为病毒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粒细胞数量随着感染的控制 而增加,但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本病治疗上主要是针对 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感染,但应尽量避免使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及 对白细胞有破坏作用的药物。?参考文献?1 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57.?2 于洁,徐酉华.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重庆医 学,2005,34(2):176-178.?3 刘亚秋,夏汉兵,李凯红,等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分析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 20 (4): 310-311.?4 于洁,徐酉华.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05,34(2):176-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