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44371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 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常正霞(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牛产和应用过程的集巾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 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垂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从科研项目开始起 步,科研活动应为学科建设的先导。没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一批高水 准的科研成杲,要想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校长首先要在认 识上贯视科学研究,从而建立保障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捉高的制度,才能达到以科 研促学科发展的目的。关键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一、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1999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权垂中科学研究占35%,而2004年学科评估指 标体系显小

2、,国家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 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从事科研人 员的结构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口标的基础性 措施即是科学研究。一所学校即使开设了新学科,如杲不开展科学研究,这个学 科将难以发展,更难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的一个特 征,同时还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研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科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捉高自身 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吸

3、引优秀甚至是一流教师,这些教师反过 来进一步支撑科研。其次,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研是一利I创造性的劳动, 研究牛也只有参与科研,才能得到创造性实践的锻炼和培养,了解学科前沿的信 息,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产出创造性的成果,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人才的2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牛和发展。人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牛产和应用过 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垂要指标。美 国大学都拥有几个或多个世界一流的学科。如哈佛人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 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天文学、应用物理等。这些人学之所以 能办成世界一流的学科,主要是通过人量的科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

4、领域, 提出新的理论和思想。世界各国人学的杰出学者,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 市于他们卓越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成为学 科建设的源泉,因此,离开科研,学科建设无从谈起。3科研有利于改善办学经费。大学靠什么获得巨额办学经费的?归根到底还 是科研,科研经费可用于学校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 料的订阅、教师的学术交流、进修访学等。所以,凭借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人 学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获得了巨大能量c科研经费的投入既显示了人学的科研实 力,同时也使人学更加强人。4.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了 2005年全球200强人学

5、排行榜的评审准则主要是根据人学在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教师与学牛比例、及是否对海外学牛有吸引力,是否能吸引学术人才等。在我国 学科建设评估指示体系中,一直都将“学术声誉”作为评价的一个垂要指如果说,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取利润,那么,人学的竞争主要为了获得声 誉。所以有人认为:声誉一口形成,就是高等院校独一无二的最人资源。声誉 2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所犬学的品牌。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所人 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代表社会的认可度。学术声誉与学术成 就即科研水平密切相关。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 流学校,但山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

6、顿工程”中的出色研 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人学之一。因此,科研对于提高一所人学的学术 声誉意义非同一般。5科研是形成学科群的彳效途径所谓学科群,是指以某一个或几个匝点学 科或优势学科为核心,围绕与其相近和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建立个相互渗透、 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互相依托的学科群体。学科发展到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后, 具有了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才能通过垂人科研项口的组织,进行技术间、学科 间的交叉渗透,形成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群体。二、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1 争取高水平的科研项口。大学的科研活动首先强调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应主要承担国家级研究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

7、、攀登计划、星火 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同时也包括地方政府、 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大工程的研究项口。在性质上,人学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因 为它体观了学科前沿的研究水平,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总体 看,我国口前处于国际前沿的匝人科技成杲还不多,原始性创新成果更少,至今 尚未有人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R&D研究与发展,人员总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但被SCI收录论文的总数世界排序位于十多位、月.被引证率低。这些都说明 我国基础研究还缺乏竞争力。世界一流人学的特点是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处 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提高其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是

8、突破口。2.争取足够的科研经费。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似乎存在一个通用 的模式,即政府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高等院校科研经费川,国家提供 所占比重都是相当人的,如美国占73%,日本占60%,英国占80%,德国和瑞士 都超过90%。美国的125所研究型人学的R&D经费占全美3500余所高等学校 经费总额的90% ,其中,50%的经费又集巾投放到排名前25位的一流人学,且 国家重点实验几乎都附设在研究型人学,基础研究经费能得到优先保障,当然, 这一切都是通过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来实现的。而川国基础研究在R&D m的经 费比例非常低,仅为6%,这说明中国人学通过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争取科研经

9、 费的空间很人。3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研究成果往往以论文、专著的 形式发表。如何确定论文、专苦的水平,一般惯例是,最终评定的论文水平要以 被国内外有影响的文摘选摘的情况和被同行学者引用情况而定。美国有三人综合 性文摘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权威文摘,这就是SCI、EI和ISTPO在国内,中国科 学院情报所论文索引是我国的权威性收录文献,列入其收录的杂志都被国内各个 人学定为最高刊物。国内外各种排名都将以上刊物收录论文数作为衡量一所人学 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专著的水平必须和研究成果密切相关,才能充分反 映出研究水平。4要有高水平的鉴定成杲和获奖成果。沈红在她中国研究型人学形象一 文

10、中指出,要严格研究型人学的成果评价,不能以各级各类出版物所出版的成果 总和作为科学出版的评价指标;不能将各种各样项目经费总和作为科研活动的评 价指标;也不能将各级各类毕业牛的总数作为研究型人学人才培养成就的评价指 标。一句话,研究成杲的评价应尽量杜绝有水分的因素,要将数据的量化与实质 性内容紧密结合,既要考虑到鉴定的水平、同时也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 至可以上升到对世界发展、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高度,才能达到有效评价成杲水 平的的。三、科研促学科建设的保障1大学校长的认识。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学校长对 一所人学的发展、崛起、特别是跨越式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没有艾略特就

11、 没有今人的哈佛大学,没有吉尔曼之就没有今天的霍普金斯人学,没有蔡元培“学 术自由”、“精神独立”、“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理念,就没有今天的北人 没有梅贻琦“人师论”思想,没有他“吾从众”的民主治校思想,没有他“通才 教育”的理念,就没有从留美预备学堂迅速崛起而与北人并驾齐驱的泊华大学; 没右朱九思的“全面提高质量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等的办学思想,就没有今人的华川科技人学!。所以人学校长对所在学校科研现 状的正确认识和对学校科研发展的准确定位是该校学科跨越式发展的前捉。如杲 校长没有认识到科研对学校发展的至关匝耍性,一切将无从谈起。2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

12、作的团队。原淸华人学老校长梅贻奇说过厂所 谓人学者,非谓有人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师是人学的实力的象征,地 位的象征,声望的象征。科研就是创新,这首先体现在研究方向的独特性,如果 一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能通晓国内外本学科研究进展情况,从而根据自己学科所 在学校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另辟蹊径,确定该学科的研究方向,这个学科就有了发 展的基础条件C另外,学科要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就要承担大项目,出高水平成 果,这一切靠一个学科带头人杲无法完成的,所以,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之下 的学术团队是学科发展的保障。3良好的科研环境。良好科研环境包括以基础设施为主的硬环境,还包括以 学术氛围为主的软环境,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 积极性的机制,一切将无从谈起。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 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公正的环境,这是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 基本条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年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