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338937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西昌市裕隆中学初中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数学素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思考【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活动。 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木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 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对策。【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分析对策研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 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去看I口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数学的心 脏,

2、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数学。可见,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稈是与创新教疔紧密相连 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稈中挖掘出来的。所以问题的解决是创新能力的土 壤,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对各种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然而在当下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还存在不少谋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问题太直白容易,缺乏价值如一位老师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课时,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 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儿种方法? ”听了学生流 利、圆满的I叫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学习。事实上,学生I叫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 忆性知识,

3、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二、教师问题单调刻板,学生兴趣索然下面是某教师上“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如何解方稈3x-3 = -6(x-l)?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 = l!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木的格式和要求来解, 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这位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的I川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啲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殊不知,这两名学生的冋答的确富有创造性,是不同于通法的 奇思妙想。可惜,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

4、花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教师轻易否 定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冋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析,这 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谋认识,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 而培养学生能力。三、内容枯燥,缺乏引力有一位老师在教“有理数的乘法”中,在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示,老 师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说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3X7, (-3) X (-7), (-3) X7, 7X (3) ”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师: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结果。师(加重语气):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 (声音变弱):结果。师:结果中

5、除了符号还有什么?生2:符号弄掉以后的数。师:符号弄掉以后是什么?生2:绝对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我们知道,一 个有理数有两部分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先明H这一点,那么这里的提 问不用这么兀长,学生也不会茫然不解。如可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分别是什么? ”再问 “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 “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最后得出有理数的乘 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谓水到渠成,不慌不忙。 等待时间过少,草草收场在提出问题Zli,尤其是提出一些高认知水平的问题Z后,许多教师都会急肴让学生迅速

6、冋 答,中间几乎没有“侯答时间”。而且一有学生答对就“过去”,完成了自己制定的教学设 计,却很少去考虑“绝大多数学生思考了没有”。殊不知,这样一来,教学任务完成了,但 教学目标却未必实现。不给学生较充足的“侯答时间”也会使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冋答,一 部分学生会由此失去信心,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影响其长远发展。五、没顾及学生的差异性,提问出现“死角”有些教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公开课),耽误课堂时间(常态课),总是一味提问表达能 力好能说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特别是公开课上,老是往往“抓住”答对的学生,把他们当做 顺势下滑的杆了,魚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表面上看教学十分顺畅,殊不知,这样做大部 分

7、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的思考,而是把白己当做局外人。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我的老 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 的不满和挫折感。这些消极情绪会使他们对学科不感兴趣,学业成绩每况愈下。教师应该公 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在课堂上应该多多关注学困生,使毎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 所收获,学到知识,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六、问题不严谨,随意性强有些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没有系统性,“东一锄头,西一棒”,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不得 要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前示呼应、彼此衔接、环环相扣,促使学生循序渐进 地得出正确的结论。还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Z间的个体差异

8、,“乱点鸳鴛谱”,导致羌生冋 答难的问题,优生冋答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制造课堂障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 深入了解毎-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得到不同 的发展。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应紧紧把握好如下提问策略1、灵活趣问,创激亮度好奇心人皆有Z,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 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 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这样的提问不再流于形式,特别 能打动学

9、生的心。学生都知道,周长一定时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s正方形,那么一边靠 墙,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很多同学根据原有经验,马上说:“也是正方形时的情形。” “那么最大面积是多少? ”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边长为604-3 = 20,最大面积S = 202=400o “老师如果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计出一个面积大于400 的长方形呢? ”我提岀这个问题示,学生的情绪高涨,迫切地希望知道我的结果。我说,“如图,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为36时,长方形的面积为432,大于400。” 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寻找比432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到底是多少?我们应该怎么

10、求出这个最大值呢? ”带着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索过程: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 米,则矩形的面积 S = x(60-2x)=-2x2 + 60x=-2(x2-30x)=-2(x2-30x + 225)+450 = 2(x15)2+450,所以当x = 15时,矩形的面积最大,为450。这个信息与原有的知识发生了冲突,在学生脑海中激起了思维的浪花,从而把知识的林泉注入到他们的心田。再比 如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那位老师,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在AABC和厶A1B1C1 中,(1)已知ZA=ZA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厶ABCAAIBICI; (2)已BC AB知BG =AB,补充一个合适

11、的条件,使厶ABC-AA1B1CE ” |叫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冋答。 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2、深题浅问,难易适度课堂提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 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 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吸引力,容易促使学生有目 的地进行探索。例如,“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 AD/BC, AE=BE, DF=CF,求证:EF/BC, EF=2(AD

12、 + BC)。”这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设计了这 样一组提问:(1)本题结论与哪个定理的结论比较接近?(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能够把 EF转化为某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吗? (3)已知E为AB中点,能否使F成为以A为端点的某 条线段的中点呢?可以考虑添加怎样的辅助线?(连结AF,并延长AF交BC的延长线于G) (4)能够证明EF为AAIBG的中位线吗?关键在于证明什么?(点F为AG的中点)(5)利 用什么证明AF=GF?于是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这样的提问深度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了”,这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III知识发生相互作 用,产生有机

13、联系的知识结构,不会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3、发散巧问,增强跨度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提出一些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一 题多解的问题,但并不一定要难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初中)刊登了一 堂节外生枝的数学课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一文,文中列举了对下血这道习题的七种 不同解法。“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用a、b表示 AAGE的面积。”文中给出的七种不同解法确实体现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但作者 对这一问题的報体处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学生给出多种解法后,可如下设问:(1)这七种 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都运用了一

14、种什么思想方法?(祁是运用转化思想将不规则的图形转 化为规则图形求解)(2)本题有没有更加简捷的解法?(学生F连结AC,得到了 ZACB=Z EGB = 45 ,就有AC/EG,有了平行线,就有了等积关系,那么AAEG的面积与谁的面积相 等?)(3)变式:如图,点B、C、G共线,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2的 正方形,试确定AAGE的面积。这里设计的提问(1)能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再一 次得到升华;提问(2)及时发现学生F的思想火花,提出最优化解法;提问(3)是对木题 结果的延伸和拓广。通过这样内涵丰富的提问,无疑增大了例题的跨度,有利于优化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5、。4、精心设问,巧选角度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多角度的设计,力求提问方法的多样化,并依据教学 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Z前,问在“似懂非懂” Z处,问 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这是问的艺术(罗增儒语)。有这样一道题片:已知“、b、m都 是正数,并且a。此题证明时可以用分析法,但学生兴趣不浓。如果巧选 角度设问:有糖8克,放在水中得b克糖水,则糖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又问:糖增加am克,此时糖的质最分数是多少?(),糖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变甜了)从而得到0 + 。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证明了这个不等式,并知道这个不等式的实际意义。这样的课堂提 问,角度巧妙,言

16、简意明,学生容易理解,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5、循循善问,铺设坡度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 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如在进行无 理数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1)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 呢?(2) &介于哪两个相邻報数Z间?(3)是1点儿呢?(4) a的十分位是儿?百分位、 千分位呢?还能往下算吗?边长a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2呢? 这样设问,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维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 诱导他们循“序”渐进,最终得出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